APP下载

高职武术课程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武德根本任务树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已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已引起格外的重视,如何将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课程中来尤为重要。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 “牛鼻子”。这些时代背景为研究高职武术课程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探索提供了支持力和原动力。因此,以学生为本,推动“立德树人”的实施,是当前和今后我们教育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任务,应该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执行。

1、“立德树人”的内涵及辩证关系

1.1、“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主题,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博大精深。《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简而言之,“立德”,指树立道德,“树人”指培养人才,现在把看似各自独立意涵的两个概念并用,“立德树人”借以表述对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要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终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立德”和“树人”的辩证关系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立德树人,其主体是人,“人”是“德”的载体,而“德”又是人性的彰显。人无德不立,立德乃人的立身之本。从词语修辞角度可以看出“立德树人”是偏正结构,两者的关系亦可窥之:“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价值导向,“树人”是“立德”的结果和终极目标;“立德”和“树人”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融共生的递进关系。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将“立德”置于“树人”之前,用言简意赅的“立德树人”表述教育的“根本任务”,意在强调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对教育实现其社会功能、完成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务具有前提的意义。可见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德才的理解趋于大同。因此,对培养人才而言,“立德”和“树人”应该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辩证统一。

2、“师德”到“武德”的演化推进

2.1、“立德树人”中“师德”的时代定位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导者,担负培育新人时代重任,更应该把立德树人内化成人生信念,自觉攀登崇高师德的精神高地。“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我们自身思想道德提高进步的迫切需要。为此,深入探讨“立德树人”中“师德”的时代定位。

为人师表,师德为先。其主要内涵范畴:(1)志存高远,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师要用自己对党和国家奋斗发展的信心与信念,同学生一起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共同强化国家意识,建立 “四个自信”,创造美好未来;(2)“爱”字当先,培育热爱国家,热爱学生的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友爱,深于母爱胜于情爱。如滴滴甘露,融融春风。爱心是立德树人的营养剂;(3)真实无妄,树立实事求是、诚信可靠的人格。真实诚信既是传统美德的范畴,又是学校教育做人的要素。“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宝贵资源;(4)严谨治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万事成于严,毁于懈。学生最难忘却的是教育教学中的最严老师;(5)勤奋不已,树立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教师应当成为学而不厌,勤奋读书的榜样;(6)俭而不吝,树立简朴廉洁杜绝奢侈的作风。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是腐败的开始;(7)和谐育人,树立合和共生的风尚。追求人的自身和谐,教学的和谐,管理的和谐及校园气氛的和谐;(8)学法普法,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成为讲规矩、守纪律、遵法律的新一代;(9)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10)公共空间纪律的培养。教师必须把自身师德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同时更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2.2、“立德树人”中“武德”的时代定位

高职武术课程中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可避免的要谈起“武德”。自古以来“武德”就伴随着拜师择徒、习武、教武、用武等武术的全过程和全方位,和“师德”一道相互映衬、演化推进着“立德树人”实践运行。然“武德”青出于“师德”之蓝而别具一格。“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这些耳熟能详的武谚经世代相传已沉淀为武德文化中最深沉的记忆。一个“武”字可以拆写为止戈为武,从词语构造上可以管窥古人对待武术的用意初衷,映射出化干戈为玉帛,反对争斗、崇尚和平的精神追求。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法家代表人韩非子曾说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五蠹》),也从侧面说明武德对习武者的一种内在的制约机制。武德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是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的历史范畴,为历代习武者所遵循的圭臬。

新时代武德的内容也与时俱进,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教育思想。注入家国情怀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以“自强不息、爱国爱民、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惩恶扬善、重义守信”为武术信条。“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是新时代武术人才的规格标准。尚武崇德,德以艺生,艺以德显。时代赋予武德教育的文化内涵:(1)树立理想,报效祖国;(2)自强不息,品德高尚;(3)强身健体,防身自卫;(4)尊师爱生,团结互助;(5)诚信友善,遵纪守法;(6)见义勇为,以德服人;(7)和睦邻里,乐于助人;(8)重诺守信,品行端正。

3、高职武术课程开展立德树人的现状分析

高职武术课程基本上由以下部分组成: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师资队伍、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形式等。通过走访了解到,目前在高职武术课程中开展立德树人情况没有大的改观,大多仍以传统的常规课堂教学为主,在各个课程环节中融入德育元素较少,没有将武术课程向“课程思政”过渡,立德树人氛围不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课程标准的设计缺乏灵活性

课程标准作为武术课程的顶层设计具有着统领作用。高职武术课一般都是公体课,鉴于武术课程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学时上更侧重于安排学生进行技术训练,而课堂的理论教学课时较少,这就造成了高职武术课程标准设计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能更好的融入到高职武术课程中去。这种设计上缺少灵活性导致德育教育不能预期有效的开展。

3.2、教材陈旧缺少创新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术教材可以为学习提供书面的指导。纵观目前市面上的体育教材用书,也很少有与“立德树人”结合紧密的书,更别说具体到武术教材上,从而“立德树人”理念也就没有植入教学过程中去。教材缺少时效性和创新性就会导致高职武术课程中德育教育开展并不理想。

3.3、武术师资队伍更新知识落后

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力量,教师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无声的语言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武术师资参加的社会培训较少,特别是德育方面的。导致对“立德树人”教育新理念把握不足,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

3.4、考试评价方式常以量化为标准

高职武术课程无论是考试课或者考查课常以成绩量化为考试标准,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赋分较少,对学习态度端正、乐于助人、遵守课堂纪律、团结友爱等没办法量化分数。德育教育是一把软尺子,衡量学生的进步。因此考试评价体系有待改进。

4、高职武术课程开展立德树人的影响因素

4.1、客观因素

(1)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网络媒体的突飞猛进,东西文化对撞新旧思想交锋加剧,高职院校内化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高职生的思想意识更加活跃和个性化,就业创业工作竞争激烈。这些新形势、新变化给高职课程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未能开发适合本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过程未能融入德育元素,未使“立德树人”生动活泼起来。要用刀尖向内的勇气,滚石上山的精神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健全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才能弥补短板。

4.2、主观因素

(1)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就业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仍具有“智育是硬指标、体育是软指标、德育是空指标”的想法,对待德育工作是“说起来最重要,干起来是次要,忙起来可不要”。在认识层面上失去了先机;

(2)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和加强。武术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满足于活动演出和比赛成绩;更需要不断充电,更新教育理念,参加相关培训,与时代挂钩。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是阻碍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在武术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课程改革中切实得到解决。

5、高职武术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分析

5.1、做好德育知识终身学习的人生规划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自古至今,一个“德”字涵盖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沉淀,处理好“立德”才能去“树人”,然而“德”之于中国文化宛如一叶小舟游弋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时时学习之践行之方能领悟其精髓,“立德”其实就是身先垂范的人生教科书。需要坚持不懈学习才能不断学习方可达到德高为范的境界。若要占据立德的制高点,唯有不懈学习德育知识,做到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2、高职武术课程必须坚持“德育第一”理念

德育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代的明大德就是坚持政治站位和政治方向,树立为国为民报效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守公德:准守社会公德,礼敬宪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到高度自律、遵守规矩。严私德:提高个人修养,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诚信待人、团结友善、勤奋守时等。

5.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新时代价值追求的结晶浓缩,对推动高职武术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举足轻重。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5.4、编写融入德育元素的武术校本教材

教材是知识学习的有效载体,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非常必要。置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具有德育元素的新一轮武术教材改革已成当务之急。充分挖掘武术礼仪规范、武术英雄事迹的人文素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教材编写为突破点带动整个武术课程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也是武术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直接提升德育知识,有效的融入到课程中去将会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6、结语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不负时代所托,深耕高职武术课程,贯彻立德树人理念,融铸师德师魂。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推进高职武术课程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中立德铸魂、彰显本色。

猜你喜欢

武德根本任务树人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强化课程思政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