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2020-12-30冒玉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顶岗校企岗位

赵 丽,王 莹,冒玉娟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1 调研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职院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是通过真实岗位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并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环节[1]。为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提升顶岗实习质量,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对2019届毕业生进行了顶岗实习调研,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整合,以期为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负责人、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及部分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企业导师。针对毕业生共发放600份电子调查问卷,回收482份,回收率为80.3%。针对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负责人、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用人单位人事主管、企业导师采用访谈法,以全面和直接了解他们对顶岗实习的想法及建议,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管理现状

3.1.1 顶岗实习前管理规范化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每年11月会举办应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邀请行业内优质企业来校招聘,同时,各二级院系还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在“如何选择自己的顶岗实习单位”的调查中,75.8%的学生选择通过学校招聘会和班主任(辅导员)推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信赖学校推荐的企业。安全教育也是学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学校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印发了《顶岗实习手册》。毕业生实习前二级学院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给学生布置顶岗实习任务,并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提出要求,给每位学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和学生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责任书》,以增强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3.1.2 过程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学生实习期间,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主要通过微信、QQ和电话进行线上指导,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平台每月上报一次工作小结,并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评阅打分。但调研显示,只有35.2%的学生及时登录平台上报信息,28.2%的学生经常与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互动。根据学校管理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访谈得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习场所的条件限制和经常性加班使学生不能及时登录电脑;还有15.6%的学生认为校内专业指导教师没有企业指导教师的现场指导更有助于学习,于是没有及时配合。实习中期,二级院系负责人和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到学生顶岗实习相对集中的企业巡查、指导学生的实习,但因学生实习地点较分散,检查不能全覆盖。另外,不少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不是专业教师,并且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较多,在学校还有教学和管理任务,精力有限,导致对学生的指导效果不明显。

3.1.3 顶岗实习考评方式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校采取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考核各占50%的方式计算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包括顶岗实习态度、顶岗实习纪律、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录入情况等)、实习报告、实习日志等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企业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但在问卷调查中发现,42.9%的学生不了解学校的考评制度,52.0%的学生了解到学校只是在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不清楚评价指标。访谈中也发现不少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流于形式,缺少动态、全过程的考核。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主观性较强,而且基本是千篇一律,考核作用不明显。

3.2 企业管理现状

3.2.1 企业对学生的协管情况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主要承担学生的管理工作。调研结果显示,只有45.7%的学生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表示满意,96.2%的学生认为企业管理制度合理,但由于还是实习阶段,对制度执行还有适应期,这就要求企业在利用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的同时,还应给予学生技术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怀和心理方面的疏导等,让学生能尽快适应实习环境。学生顶岗实习中企业指导教师承担着岗位实践技能的指导任务,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调研结果显示,76.1%的学生表示企业指导教师经常在其实习中给予指导,并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实习中得到了锻炼,岗位适应较快;13.0%的学生认为企业指导教师很少指导,存在“重用人、轻育人”现象。

3.2.2 实习岗位专业对口和轮岗情况 78.0%的学生表示希望能在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上工作,并希望能够定期轮岗,有利于知识学习和技能锻炼;22.0%的学生表示在什么岗位无所谓,只要能学到技能。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岗位时会优先考虑其所学专业的对口性,但也会根据实际岗位需要安排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会定期让实习学生轮岗,让学生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

3.3 学生自我管理现状

3.3.1 学生思想认识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将影响顶岗实习质量[2]。不少学生对顶岗实习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只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实习,没有认识到顶岗实习对自己操作技能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缺乏对自身合理的定位。学生实习期间频繁更换实习单位,流动性较大。调查显示,26.8%的学生认为在实习单位从事一线工作太苦太累;37.2%的学生认为实习报酬太低;27.6%的学生表示实习期间都是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枯燥无味,学不到知识。

3.3.2 学生岗位适应性 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使不少学生无法适应,加之不少企业工作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学生操作技能不熟练,不能随时接受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进步不明显;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不善沟通,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摆在了学生面前。显然,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这些问题仅靠学校和企业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3]。校企双方应多引导,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责任感,保证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4 对顶岗实习管理的建议

4.1 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全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在参照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顶岗实习的实施、校外实训基地的遴选与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实习监控管理、专业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实习的过程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真正达到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4.2 加强实习组织管理,明确监管责任

学校从行政管理部门到二级院系再到专业指导教师要实行分层分级责任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责任,避免管理中的漏洞,以防造成学生顶岗实习“放羊式”管理。根据不同行业特点,结合各专业顶岗实习要求,校企共同组织实施学生顶岗实习,明确实习目标、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职责,确定顶岗实习任务,共同组织学生培训和考核评价等,真正实现全过程管理。

4.3 建立优质实训基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学校应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优质校外实训基地,利用高校优势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融合发展。在实训基地的筛选中学校应严格把关、精细化考察,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专业对口度、信誉等,还应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及食宿等方面。通过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学研究以及导师互聘、横向合作项目开发、考核与评价及业务培训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技术、仪器等资源的共享,建立深层次、多角度、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稳定及可持续开展顶岗实习工作提供保障。

4.4 更新网络管理平台,精准监控实习各环节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应不断更新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平台,针对学生在外顶岗实习联络不畅的问题,建议开发基于网络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手机App移动客户端,其中可设置多个模块,如顶岗实习各项规章制度、岗前培训、实习管理、实习周报/月报撰写和点评、考核与评价、公告管理等多个模块,涵盖顶岗实习各环节。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使学校、指导教师、家长、企业、学生建立广泛、及时的联系,达到共享实习信息、共同解决问题、远程监控的效果。

4.5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考量实习质量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过程,仅仅依靠实习报告或总结等终结性资料进行评价缺乏科学性。高职院校应建立动态的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校企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出勤、实习纪律、工作态度、岗位胜任力、团队协作精神、专业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动态综合性评价,考评结果细分等级,并与学分获取挂钩。同时,学校要对顶岗实习校内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进行考核和奖励,以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共同配合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工作[3]。

猜你喜欢

顶岗校企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