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30刘学红吴建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生物学医学

刘学红,张 衡,吴建红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医学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医学栋梁之材。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特殊责任和使命。从古至今,无论是祖国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对一名医生的首要要求是德。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更是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必备条件[1]。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思政教育也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解决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现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应运而生[2]。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各级教育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积极行动起开,医学高校更是首当其冲推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协调发展,相互补充,把思政教育推向一个新高度。

1 医学细胞生物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合理性

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的新兴前沿学科,是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是现代基础医学教育的五大支柱课程之一,是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门医学基础课程的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浓缩了一代代科学家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去探索生命科学未知领域的励志故事。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凝练了一个个生动的、发人深省的真人真事,正是最好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根据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规律,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一般开设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学习阶段的转型过渡期。一方面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充满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学生也存在对大学课程学习的不适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未来的迷茫。这个时期开展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能引导学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坚定不怕困难、刻苦钻研信念,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远大目标。

2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7年学校开始启动思政元素进课堂,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间开展思想大交流,围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每门课程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设计体现在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思政元素为灵魂的设计理念,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隐性教育的目标。本课程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誉华主编的第5版《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内容丰富,分细胞生物学概论、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社会性、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和干细胞与细胞工程5篇,共18章,但本课程仅有28学时,其中理论课20学时,实验课8学时。捉襟见肘的学时数,促使教师必须在知识结构上进行取舍,在保障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达到思政教育目标。整个课程设计历时3个月,经历调研交流、思政元素挖掘和多方求证、实时更新3个阶段。第一阶段调研交流。通过召开高年级学生座谈会、授课学生座谈会等掌握学生所想、所需及其兴趣点。第二阶段思政元素挖掘。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依据专业知识,结合学生思想教育及认知需求,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第三阶段多方求证、实时更新。把专业知识结合的思政元素展现给学生、教研室教师、专业思政课教师、临床相关专业医生、行政人员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时事政治,及时更新,逐步完善。

3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将思政教育合理引入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精选有效教学案例是成功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教学案例尽量做到少而精,辐射面广,思政元素要与专业知识无缝衔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科学家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百折不挠、淡泊名利、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和在医学细胞生物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通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爱国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学术素养[3]。例如:在绪论部分,学习DNA、RNA和蛋白质时,联系到1965年国内科学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通过努力成功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学习细胞的协同运输时,顺带引出政府近年倡导的“一带一路”。学习溶酶体与疾病——矽肺,引出病毒性肺炎及身边的白衣天使逆流而上、抗击疫情、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学习细胞骨架时,联系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渐冻症),引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舍小家顾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坚守抗疫前线的先进事迹。学习染色体,引入华裔科学家蒋有兴发现人类二倍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开创了人类细胞遗传学的科学史。学习基因知识,引发学生讨论“CRISPR编辑基因的双胞胎女婴”和“克隆羊多莉”等社会热点问题。学习信号转导与药物研发时,引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事迹。通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借助QQ、微信及学习通教学网站等,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达到隐性思政教学目标。

4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反思

课程思政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教师。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与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结对、党支部理论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次教研室定期召开业务组会和组织教师参加国内专题学术会议,通过收集、挖掘杰出校友及身边师生先进事迹,深入研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产生共鸣;最后教研室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课程思政授课内容。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在临床医学专业已顺利开展两轮,240多名学生参与学习。从学生学习表现来看,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参与度较前明显提高,课后与老师交流问题的明显增多,内容广度和深度都明显提高。本课程从2012年开始实施团队学习[4],在所有章节中抽出3个章节开展以团队学习为主的翻转课堂,这两轮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也明显增强,学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充知识。翻转课堂的学生授课由原来的抽签决定转变成各组学生争先上台,营造出你追我赶、奋发图强的课堂学习氛围。从学生行为表现来看,学生遇到老师由躲避转变为主动热情打招呼,课间学生主动给老师茶杯续水,学生遇到困难时由首先求助家长和同学转变为向老师求助等。取得上述良好的教育教学新局面,与近年国家实施的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政教育分不开,不仅仅是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只是国家实施大思政教育教学这一宏伟工程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锲而不舍的螺丝钉精神。

教师应牢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开展课程思政,不断总结经验,课程思政定能实现润物细无声,将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的隐性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生物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医学、生命科学类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