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第二课堂对药学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30王晓芳杨莉萍李中时陈津禾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药学第二课堂校企

王晓芳,杨 艾,杨莉萍,刘 艳,李中时,陈津禾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1 药学职业能力的内涵

根据市场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药学专业学生在行业领域的任何岗位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能关爱生命、尊重患者,为患者解除痛苦。根据职业发展规律,就业初期要成为适应医药卫生行业发展,能从事药品调剂、生产、检验或营销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就业5年后要能成为医药行业相关岗位的传承者、开拓者,就业8~10年后成为带动医药行业发展的引领者。这不仅需要药学专业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有计算机基础、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学习能力等。

2 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需求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了就业市场,应该说大学生就业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因为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方面的缺失,导致其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企业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国外学者Foster M等在其研究中详细论述了21世纪以来各领域就业人员综合能力需求的变化特征,强调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将传统就业竞争力的单一技能水平评价体系拓展为包括环境、态度、能力等多项指标的评价体系,突出了校园实践活动对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作用,对当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较强的参考意义[2]。Bakeman M等则从企业视角对职业能力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与数据统计方式,总结分析出企业所重视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协作意识等多项能力要素,从职业发展角度指导学生就业[3]。

综合上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更加多元化,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各领域的就业竞争由单一职业能力水平变为协同合作能力与进取创新意识,因此“互联网+”时代第二课堂对职业能力培育影响极其重要。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体现为药品研发、生产、营销及药学服务等岗位群对应的专业核心技能,还有各岗位群共同要求的团队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和进取心、学习能力等。因此,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药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迫在眉睫。

2.2.2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当前药学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技术设备、管理理念和服务系统升级更新快,致使行业评价标准需要与时俱进。然而,很多院校未真正具备“双师型”师资力量,从与时俱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到具体实施的教育教学内容标准和方法改革,都需要借助外力协助落实。所以,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2.2.3 校企融合发展有待完善 国家在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大力提倡校企融合发展,这一融合不能停留在合同协议签订、促进学生就业的层面,而应该是校企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教育教学环节、参与和见证学生学习成长过程、评价检验效果等。除此之外,学校和企业应共建互联网平台,有利于学校师生和企业工匠的互动学习、交流。这要求完善校企融合发展的协议、制度和实施方案等。

3 第二课堂对药学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

3.1 第二课堂管理

3.1.1 线上、线下第二课堂的制度保障 为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学校层面需要高度重视,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4],将第二课堂作为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建立科学、全面的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层级管理体系,分层负责第二课堂的设计、管理、考核、评价工作。从建设校园安全自治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实验课开放制度、学生信息员参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专业教学团队出发,搭建线上线下宣传平台,建立第二课堂积分管理制度、第二课堂实施方案等,完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

3.1.2“互联网+”资源整合 学校是“工匠”培育的基地,要搭建各种平台,为学生创造成长成才的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各级职业技能比赛、虚拟实验操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以及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等。首先,利用自媒体信息中心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广,保证信息传递、交流、反馈的及时、准确、快速。其次,对于虚拟实验操作、各级职业技能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通过网络提前设置模块规则,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模拟、训练的过程,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也便于学生及时对照反馈学习,促使各项活动更加高效、省时、省力[5]。最后,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有效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涯中;也可搭建“互联网+”优质资源平台,如智慧职教、大学MOOC等,促使学生找对学习方法,弥补发展短板。

3.2 第二课堂对专业建设的要求

3.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网络平台,学校和企业“工匠”、行业领域专家共同对专业教学进行设定、实施、监督、评价,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2.2 培养专业核心技能 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药学专业学生也需要了解药品生产、检验、分析、调配、服务等岗位的先进技术。因此,学校与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更新技术设备操作标准流程,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模拟药厂(房)、企业进行体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利用第二课堂提升综合能力

通常学生在入校2~3个月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兴趣爱好等选择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效果甚至创造出一定的价值。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共享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软件系统,坚持学习专业知识,进入模拟系统操作,进入企业网页了解新产品的开发过程、新设备的应用、新招聘人员的岗位要求等,便于在学习中找准方向、找对方法,少走弯路,提升综合能力。

4 结语

开展第二课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职业能力是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至关重要。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创新第二课堂管理制度,不断整合优质资源,还需要结合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进行多方面指导。要始终坚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药学“工匠”。

猜你喜欢

药学第二课堂校企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