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参与乡村旅游解析

2020-12-29张徐

歌海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张徐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带动力、产业融合力优势,无疑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户的参与程度是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农户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出于资本、环境等不同原因与乡村旅游市场产生了各种矛盾。通过黄姚古镇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案例分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阳朔村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出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户参与;乡村振兴;产业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优先发展农村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带动力、产业融合力优势,无疑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推动提升乡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形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道路的有益探索。{1}其中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促使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个利益主体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合作和博弈关系,使得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多元性。但在国内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利益纷争点,主要体现在收益分配、参与方式、生活环境改变等方面。另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脱节,小微规模乡村旅游企业生存空间被挤压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真实驻村工作经历对广西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制约因素,寻求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更大可能性。

二、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情况

(一)阳朔村现状

阳朔村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古镇,东接高速路口,西与黄姚古镇风景区毗邻,村口距离黄姚古镇入口仅900米,有6车道的景观大道与黄姚风景区相连,交通便利,是游客到黄姚的必经之地,共包括8个自然村,总人口1209人,劳动力丰富,全村普通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58.6%。目前阳朔村建设有旅游驿站、桑葚采摘园、钓鱼场、酿酒厂、布福娜种植场、生态养猪厂等乡村旅游产业及养殖、加工场所。

(二)调研方式及样本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方式,借助笔者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的便利,对阳朔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情况深入调查。本次调查的要点是充分了解阳朔村村民对乡村旅游产业的参与程度、参与方式以及对乡村旅游的认知程度,调查对象为阳朔村村民,主要采取入户访谈及调阅官方档案资料的方式,对具体情况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入户调查统计发现,阳朔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数占全村总人口的68.8%,主要参与方式为自营、打工及入股分红等形式。

从阳朔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原因来看,66.5%选择自营的农户大多为川岩、谭坡两个自然屯村民,因两屯位于村口,土地位置大多临近黄姚古镇景观大道,此地村民多以家庭为单位,以成年男性为主要劳动力,通过自主经营酒店、客栈或出租土地房屋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产业,收入视投入规模大小在3000-10000元不等。另外6个自然屯村民由于距村口位置较远等原因,参与方式主要为入股或打工,主要原因一是黄姚古镇景区大力发展经济产业从而兴起大量建筑类工程,待遇较为优渥,48.7%的阳朔村民选择在古镇景点周边产业打工,月收入2000-4500元不等;二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其中有21.6%的女性选择通过利用农闲时间在黄姚古镇的酒店、餐饮、旅游小商品零售等服务型行业承担基础性工作,既可以兼顾家庭、务农又可以为家庭创收,平均收入在1500-2500元之间;三是由于旅游淡旺季的原因,工作时间较弹性,能够不影响务农又提高家庭收入,例如有32.5%的村民通过农闲时间在古镇建筑产业中打零工或利用农闲时间从事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

从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或初中学历的村民占比60.8%,其中2.2%为文盲或半文盲,高中以上学历仅为6.1%。由此可知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乡村旅游的认知仍处于本能的被动接受阶段,受保守思想影响较大,接受新事物较为缓慢,对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仍普遍停留在进行基础服务工作阶段。

从阳朔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及投资成本来看,有25.7%的村民选择参与经营餐饮项目,23.6%的村民选择经营客栈、驿站等居住项目,投资金额为5万-50万不等;11.6%的村民选择经营鲜果采摘、鱼塘垂钓等休闲娱乐项目,投资资本多为自有土地或承包金额;另有5.6%的村民凭借地理优势依靠租赁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仅6%的村民投资于基础建设,例如建造鱼塘、种植景观性农作物等;其他27.5%的村民选择为古镇的建筑公司或旅游公司打工的方式参与乡村旅游项目。

从阳朔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模式来看,有25.3%的农户以和公司合作的形式进行了旅游项目的投资,13.9%的农户选择完全自主经营,36.8%的农户选择与其他农户合作或与政府合作的形式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并且在走访过程中,村民表示,他们更倾向于合作經营模式,首要原因是自身资金不足,与公司、政府合作的方式使他们既可以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又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有利于获得更稳定的收益,更符合农户对利益的追求。

从阳朔村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熟悉程度发现,有41.9%的村民表示听说过,并对政策有一定了解;有7.8%的农户表示对乡村旅游政策有过详细了解;有34.5%的村民表示仅仅听说过乡村旅游,但对具体政策不清楚;有15.8%的村民表示对乡村旅游完全不了解。

总体来看,阳朔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主要分为资金投入式经营和无资金的劳务资本投入。资金性投入主要体现为自主经营餐馆、民俗、农家乐、采摘园以及出租土地房屋等;无资金性劳务投入主要体现为黄姚古镇旅游公司或景区内餐饮、客栈、小商品加工贸易、建筑工程公司等乡村旅游产业。而农户参与旅游产业的初衷主要有四点,一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开设餐饮、住宿等景点附加产业;二是出于距离近方便照顾家庭的缘由在古镇旅游产业打工;三是古镇发展迅速衍生出众多工作岗位,收益相对较高;四是旅游淡旺季分布明显,适合农户在务农空闲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三、农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认知不足,产业发展推动力不足。由于对乡村旅游的不了解,以及对乡村旅游政策的不熟悉,大部分农户在进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投资时往往是盲目跟风或谨慎观望,即使选择投入乡村旅游产业的农户大多数的原因也是由于地理位置好、离家近等原因,而非着眼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产业优势。并且农户对政府出台的乡村旅游政策普遍处于一知半解乃至一无所知的状态,因此错过乡村旅游发展扶持政策,进而盲目投资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恶性循环之下农户对乡村旅游产业投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产生放弃的心态,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打击了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第二,乡村旅游产业内容单一,产业融合路径缺失。从阳朔村乡村旅游产业经营状况来看,现有的产业项目较为单一,且普遍规模较小,明显缺乏特色产业作为主导。在政府扶贫及乡村振兴政策干预下,农村劣势生计资本会被关注,但在市场经济下,外来资本势力会忽略、挤压这类力量,因此导致农户参与意愿不强,加快农户旅游产业的衰退。并且从调研结果看,整个阳朔村旅游产业仍是孤军奋战的局面,没有形成产业链,缺乏稳定性,导致附加值和经济带动力不足;从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已逐渐趋于同质化,对于复合性旅游产业的认知度不足,产业融合意识缺乏,旅游产品的创造力低下。

第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乡村旅游吸引力。在游客的消费过程中,交通环境、住宿环境、饮食环境、卫生环境均是对乡村基础设施的考验,所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1}。但目前阳朔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只停留在政府引导和财政投入帮扶的阶段,居民及市场参与度低,主要由于外出务工、财力不足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原因造成。另外农户基础设施大多缺乏规划性,无序的拆旧建新使自然风貌遭到一定程度破坏,降低资本开发价值。这些原因导致阳朔村乡村旅游产业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长久的发展需要市场和产业参与带动,显然阳朔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未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

第四,品牌意识薄弱,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力不足。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足,村民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对品牌意识的认知有很大局限性,在项目的经营上普遍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导致项目发展不充分。且一些农户缺乏前瞻性,只追求短期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降低了资源资本的利用率,不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品牌形态的树立,有损乡村旅游品牌形态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乡村地区丰富的资源能够赋予乡村旅游新的生机和使命,加快乡村脱贫步伐,引导乡村向城镇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一)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引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定位{2}。当今社会城市发展不平衡与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社会矛盾造成的差异化社会形态,都可成为城乡旅游流动性的吸引力。阳朔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依靠黄姚新街,有丰富的游客资源,与周边的娱乐产业(直升机、跳伞、房车营地等)和文化产业(红色旅游、历史古镇、壮寨等)形成呼应产业链的产业形式,不但有利于自身发展,更避免了同质化产业形成,提升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另外借助文旅融合的便利,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功能性和质量,无论是通过发掘古典文化底蕴,抑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创造,都会成为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必要因素。

(二)加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融合是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旅游产业价值增长最重要的源泉和动力之一。乡村旅游活动的发展已从单一的“农家乐”“采摘园”等向集“吃、住、行、游、购、娱”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和多样性一体产业发展。因此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摆脱“单打独斗”的模式,走向产业融合之路。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推动农业生产经营者或组织(如乡村产业带头人或合作社等),将产业数量增长转化为质量增长,打造特色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增强农村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满足乡村旅游发展需求

乡村旅游属于就地消费型产业,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乡村环境风貌才能吸引游客的消费{1}。政府或当地资本在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需因地制宜的整合资源,科学规划设计自然村落的新旧拆建,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利,提高其经济价值。在尊重并维持环境和社区结構的基础上,可通过提供原本无法提供的娱乐设施和便民设施来使农户收益,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乡村旅游吸引力。另外,注重景观打造开发,按照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空间,注重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的融合,深度挖掘文化生态产业,突出桂北农家文化精髓,提升乡村旅游的参与性、休闲性和观赏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四)培养农户形成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建立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目的地形象在游客选择目的地、消费、游后行为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往往由于规模较小、产业分散、农户品牌意识缺乏等原因而很难形成清晰且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这对该目的地乡村旅游业发展极其不利。阳朔村在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时应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设,培养农户对乡村旅游品牌的主观意识,培训农户相关产业技能,使农户从乡村旅游产业中获利的同时意识到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性,从而建立或保持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猜你喜欢

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