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2020-12-29魏三强

关键词:教研室院校基层

魏三强

(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系,安徽宿州234101;2.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是落实教学任务、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等业务良性发展的基本单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1]。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是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的最前沿,是高职院校治理进程中的逻辑起点和加强内涵建设的桥梁纽带,抓好基层教研室建设“牵一发动全局”[2]21。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陷入困境之中,基本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形同虚设、建设乏力,组织形式缺乏开放性与灵活性,凝聚力不强,课堂教学创新力明显不足[3]75,实践教学亦不能有效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内涵建设亟待加强[4]。2019年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时间节点,为贯彻落实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精神,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基层教研室建设水平,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出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的功能定位

在建国初期(1949—1954),我国一些高专、中专学校(高职院校的前身)开始设立基层教研室。当时基层教研室的功能主要是教学和师资培训,促进教师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20 世纪60 年代,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些高专、中专学校基层教研室组织教师赴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活动,以期解决实际问题,教研室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初步形成;到了20 世纪80 年代,教研室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教研室逐步成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基层组织机构[5];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2012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6]。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几乎都设立了教研室,基层教研室进入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经过70 多年的发展,基层教研室已成为高职院校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及内部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我国基层教学管理的特色。基层教研室是执行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单位,是实施科学研究工作、落实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载体[7]。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的主要功能定位是规范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为加快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保证。

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示范基层教研室示范标准有所不同。下面以安徽省普通高校示范基层教研室示范标准为例[8],在明确基层教研室的功能定位基础上,对示范标准的主要指标要求进行解读。安徽省普通高校示范基层教研室除应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外,还应达到以下标准:

(1)组织建设示范标准。其中,师资队伍标准为成立5年以上,成员10人以上(含10人),教研室负责人工作能力较强,教研室成员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成员中应有校级以上师德标兵或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校级以上)不少于1个;思想观念主要标准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充分认识基层教研室的地位与作用,与基层党组织、教学团队、学术团队融为一体,协调发展;规章制度标准是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管理科学,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2)教学活动示范标准。其中,教学任务标准是教学工作量饱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无任何教学事故发生;教学研讨标准是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教学等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与教学交流,有记录且文档保存完整,1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研室负责人每学期必须听本教研室教师15 节课以上,集体备课每学期在8 节课以上,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8 节课,观摩教学每学期不少于4 次,每次不少于2 小时;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师任教的课程在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中获得好评,全部在优良等级以上,其中优秀等级占三分之一。实践教学主要标准: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二是制定科学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案;三是实践教学场所/地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四是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胜任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工作的教师人数占三分之一以上;教学竞赛标准是在课堂教学等竞赛中获得过省级以上奖励;教学效果标准是指导学生获得过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奖励,学生公开发表论文或者获省级以上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

(3)教学建设示范标准。其中,专业建设主要标准是研究制定或落实专业建设规划,定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有校级以上特色专业或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评估优秀;课程建设标准是建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智慧课堂、慕课等2门以上,已立项的相关课程验收合格;教材建设标准是有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过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奖励。

(4)教学研究示范标准。其中,教研活动标准是积极组织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研究,有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对高职高专院校标准可适当降低);教研成果标准是发表教研教改论文5 篇以上,有核心期刊教研教改论文,有1部以上专著(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降低)。

(5)教学成果示范标准主要是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有校级以上教学奖励,基层教研室成员入选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项目。

二、当前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困境

参考上面的高职院校示范基层教研室示范标准,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实际情况,通过赴安徽省内外23所高职院校实地调研、电话访谈和梳理相关文献,归纳、总结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管理制度的缺失

一些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管理制度不规范,工作难以开展,教研室形如“一盘散沙”。基层教研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具体表现形式为:

一是基层教研室工作职责模糊不清,缺乏规范有序的基层教研室工作制度及条例。

二是没有制定基层教研室工作长远发展规划,一些基层教研室年度/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材料不完整,一些基层教研室负责人持“车到山前必有路”“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工作态度,导致教研室发展缓慢、滞后。

三是基层教研室没有健全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奖惩措施实施不当,尚未建成严谨地监督约束机制,基层教研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研室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进心和创造力[9]。

四是一些高职院校相关基层管理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力,基层教研室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正常活动经费、教研室主任能力不强、教研室主任待遇较低和实际管理权力较小等问题[2]21,制约了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功能的正常发挥与运行。

(二)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工作职能的侧偏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职称评聘、晋升定级等政策制度的导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在本校职称评审文件中对科研条件要求多,科研方面设有明确量化的硬指标,而对教学条件要求少,教学方面的要求仅为软指标。在此制度导向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工作职能侧偏问题明显,教研室“重科研、轻教学”之风盛行,教师的科研压力较大,教学内生动力相对不足,有的教研室甚至将其打造成科研场所。因此,教研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写作论文、申请项目、发明专利、出版专著,在文章、专利、专著和课题之间疲于奔命,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施之敷衍了事的态度,无心、无力开展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10]88。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处于应付行政及一般性教学事务的管理,固守“机构观”的传统思维,工作本质偏离了“教学”核心,淡化了教学内涵建设、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

(三)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机构人员的松散

现实情形是一些高职院校制定的教学绩效考核办法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研室教师基本处于被动的教学应付状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硬件条件不硬,不能为教研室每位教师配置办公设备。又有教师在其他部门兼职,加上教研室教师上课时间各不相同,教师之间聚少离多,相互接触、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较少,致使教研室不能有效开展基本的教学活动[3]76。在科研方面,由于存在“内部竞争职评指标”等现实问题,教研室很多教师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战”。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组建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但是团队合力不大,团队合作文化氛围不浓,存在着教科研课题互相挂名只为获取科研积分的不良现象。参与教研室教研活动的人数不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在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科研交流讨论中没有团队协作氛围。

(四)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档案材料的缺漏

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的档案留存与建设工作及其重要。这些档案材料既是教研室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历史见证,又是教研室将来迎接办学评估的最原始佐证材料。在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的发展过程中,档案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档案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档案;二是学生的学习档案;三是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档案;四是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创新档案;五是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档案;六是基层教研室的日常管理档案。一些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对建档工作不够重视,档案管理既无章也无序[2]22。

有些高职院校教研室工作档案材料缺失严重,教研室工作业绩大打折扣,将会影响教学评估的质量与效果,导致基层教学组织发展根基不牢固,削弱了教学档案在教学工作中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三、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出路

为了点燃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工作激情,提升教研室工作效能,有效破解教研室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出路。

(一)抓住制度建设“牛鼻子”

首先,应完善教研室管理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教学研究制度、科学研究制度、教研室教师集体活动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基层教研室推荐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导师制度、参赛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管理工作制度,使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11]。

其次,教研室应制定科学性、可行性较强的发展规划(蓝图)和年度/学期工作计划,明确教研室“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怎么做才能更好?”的目标任务,并做到年末/期末有完整的教研室工作总结(报告)。

再次,高职院校应选拔和聘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胜任基层教研室工作的教研室主任,授予教研室主任实际的工作管理权力,形成相应地激励机制,使教研室主任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工作投入和回报率成正比。

最后,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形式应丰富多彩,教研室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材教法、智慧课堂、精品课程等主题内容开展研讨和交流,激活教研室的工作效能;各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基层教研室活动经费的投入,提高教研室主任的工作待遇。

(二)突出教学考核“硬指标”

高职院校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12]。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应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及其重要作用,形成“以教学质量为本”“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文化,将教学作为第一工作要务。在当下偏重科研的环境下,应改革高职院校在职称评聘、晋升定级等政策制度,增加教学业绩方面的职评条件硬性要求,努力提升教研室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权重比,即在职评中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占分比,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以营造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推进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体制机制改革,教研室应将和教学工作无关的事务适度剥离[13],转变“机构观”的传统思维,从“机构观”转向“功能观”[3]76,妥善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工作重心置于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教学活动开展及促进教师业务良性发展层面上。“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与科研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理应协调发展。

(三)加强团队建设“着力点”

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应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协作研究教学的效能,在“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环境中开展对话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以此增强成员对教育教学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为了改善基层教研室“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囧境,教研室应积极组建专业或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互帮互助的作用,构建集体(团队)文化。一方面,为了避免“青黄不接”,基层教研室应继续发挥老教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机制,提升相互听课、集体备课、合作编写教学大纲等团队合作效能,促进基层教研室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研室应积极组织开展教师集体学习、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学活动,在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制订和修订、教材编写、智慧课堂与精品课程建设、说课评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训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等方面[10]91,培养教研室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夯实档案建设“支撑度”

规范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管理,重视教研室的建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应设立档案室或专用的档案柜,用其存放教师的教育教学档案材料、学生的学习档案材料、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档案材料、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档案材料、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档案材料、基层教研室的日常管理等档案材料。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应分门别类、分年/分学期对相关的文件、文本、书籍、表格、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搜集、梳理、贴签、编号、立卷、装订、存档,建立完整性、规范化的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档案建设,对于迎接各种教学(办学)评估、促进基层教研室自身建设、巩固基层教学组织发展根基、发挥教学档案在教学工作中的借鉴和促进作用,意义深远。

四、结 语

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是承担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教学组织,是高职院校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实施内涵建设的关键,其教学管理及教学工作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成员业务的水平。概而言之,高职院校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有效参与和深度动员,基层教研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分析基层教研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基层教研室改革与发展为契机,构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共同体,提升广大教师对基层教研室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所面临的管理制度的缺失、工作职能的侧偏、机构人员的松散、档案材料的缺漏等困境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出路,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可以为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并期望把基层教研室建设成为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猜你喜欢

教研室院校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层在线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