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头属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0-12-29王欢王丽娜顾伟海

山东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调节作用乌头附子

王欢,王丽娜,顾伟海

军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 200433

乌头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亚门毛茛科中的一类重要植物,全球约有350种,多生长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我国约有200种,大多数产于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及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乌头属药物自古以来应用广泛,目前约76种乌头属植物可供药用[1, 2],其多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功效,适用于阳气虚衰之畏寒肢冷、慢性心动过缓、慢性心力衰竭、慢性低血压、休克、慢性肾病等病证。乌头及其活性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镇痛、抗肿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能量代谢作用等[3, 4]。目前乌头属药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的效应成为研究热点。含乌头属药物的复方、单味药、药物的活性单体对免疫系统均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免疫力低下疾病的免疫反应能力,同时抑制肿瘤免疫异常导致的免疫逃逸等,从而实现对机体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5]。现就乌头属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1 乌头属单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由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胸腺等)、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免疫活性物质(如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乌头属药物有草乌、川乌和附子等六种。

1.1 附子及其炮制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火助阳的功效,临床中常用来治疗冠心病、肾病、风湿等多种疾病。通过采用两种经典的小鼠致痛模型,即冰醋酸扭体法和热板致痛法,对附子不同炮制品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证明附子不同炮制品均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且各药的作用效果随着炮制方法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6]。还有研究[7]发现,附子主要通过对刺激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调控,从而提高虚寒证模型大鼠的免疫应答、防御应答、炎症应答等能力,这可能是附子温阳作用的物质基础。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隔物灸是对艾灸的发展应用,隔附子灸是用于免疫力低下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对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隔附子灸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隔附子灸组T细胞亚群CD4+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CD4+/CD8+显著改善;血清IL-6、IL-8含量显著降低。对90例肾虚髓亏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研究表明,隔附子饼灸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血清CRP、IL-1、IL-6的水平,且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从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8,9]。

1.2 乌头及其炮制品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乌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对于各种因寒湿导致的疼痛作用明显。乌头注射液主要由乌头加工而成,可以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并能够显著抑制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l的功能,说明乌头注射液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10]。通过建立小鼠免疫超常和免疫抑制模型,赵翡翠等[11]测定血清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溶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准噶尔乌头生品及炮制品浓缩液对小鼠模型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进一步观察新疆准噶尔乌头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发现,其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机制、抑制IL-1β和皮质醇等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的[12,13]。对高乌头等的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14]发现,实验组均可以改善其免疫功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率和冰醋酸致小鼠的扭体率。通过研究露蕊乌头等对骨关节炎和佐剂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发现,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且该作用与抑制动物模型的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和炎症因子IL-6的释放有关[15]。

2 乌头属中药单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研究学者就对乌头属的一些植物如雪上一枝蒿、高乌头、狼毒乌头等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目前,已对80余种国产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报道[1]。乌头属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已发现含有400多种生物碱,主要为二萜类生物碱,其中许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此外,还从中分离鉴定了各种多糖、游离脂肪酸、神经酰胺类、皂苷类等其他化合物[3]。目前相对研究较多的是生物碱类和多糖类的药理作用。

2.1 乌头属药物生物碱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乌头属药物生物碱可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及活性、相关免疫因子的分泌等[16]。乌头碱和新乌头碱是存在于川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也是发挥部分药效的主要有效成分。用不同浓度的乌头碱、新乌头碱与巨噬细RAW264.7共培养,结果发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和TNF-α的分泌,同时对巨噬细胞表达CD91、CD13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7]。高乌甲素是从乌头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二萜类生物碱,即刺乌头碱,又叫拉巴乌头碱,现广泛用于癌痛和术后镇痛。多项临床研究[18]表明,直肠癌患者术后用高乌甲素静脉自控镇痛可以升高血清C3、C4水平。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用高乌甲素止痛可以抑制血清IL-2、IL-6、IL-10及IFN-γ水平的升高,效果优于芬太尼[19]。通过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比较发现,高乌甲素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减少,稳定血清IgA、IgM、IgG水平,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20]。郭鸿等[21]把80例ICU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高乌甲素组,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4 mg/次,每天1~2次,连续3 d。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高乌甲素组IL-4、IL-10水平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均明显上升,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说明高乌甲素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2.2 乌头属药物多糖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除了二萜类生物碱外,多糖也是乌头属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如附子多糖。这些多糖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活化,调节免疫因子水平,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等[22]。附子黑顺片是纵切片,由附子加工炮制而成,从中提取的附子黑顺片多糖可以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促进脾脏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对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均有增强作用[23]。通过体外分离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附子多糖进行干预,研究人员发现适当浓度的附子多糖可以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并表达成熟表型,从而活化T淋巴细胞激发肿瘤免疫[24]。Gao等[25,26]从乌头、附子、草乌中分别提取了水溶性多糖,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表明这三种药物的水溶性多糖成分均以淀粉、非淀粉型α-D葡聚糖、果胶多糖为主。通过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实验(包括巨噬细胞吞噬、NK细胞活性、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T细胞增殖、脂多糖诱导的B细胞增殖、绵羊红细胞定量溶血和二硝基氟苯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等)表明,所有非淀粉型多糖,尤其是果胶多糖组分,不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显著的免疫刺激活性,而且能恢复抗肿瘤药物抑制免疫原性,具有作为免疫刺激调节剂的潜力。Zhao等[27]从附子中分离纯化得到FPS-1多糖,并在免疫药理学研究中发现,FPS-1对刀豆球蛋白A和脂多糖分别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脾细胞抗体的产生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Li等[28]从乌头中成功分离纯化出多糖ACP-a1,并研究了ACP-a1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CP-a1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并促进血清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等的分泌,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

3 含乌头属中药复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药复方通过巧妙的配伍,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临床中应用的复方,通过药物的配伍应用不仅可治疗疾病,同时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如乌头汤、参附汤等,疗效确切的复方已经被制成中药制剂在临床中使用。

3.1 含乌头中药复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参附注射液是红参、黑附片提取物,主要含人参皂甙、水溶性生物碱等,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作用。在对85例瑞芬太尼全麻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试验[29]中,发现参附注射液对患者皮肤神经肽的表达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发挥调节皮肤免疫功能的效果。在对30头猪进行缺血再灌注和复苏后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30]中发现,参附注射液组与肾上腺组、生理盐水组比较,能显著降低IL-6、IL-8、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升高IL-4和IL-10等抗炎因子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补体系统C3、C4、C5b-9的水平,表明参附注射液可以通过调节补体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对复苏后免疫功能障碍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有研究[31]通过建立裸鼠A549细胞株移植瘤模型,发现温下肠腑方(乌头、大黄、人参、当归)和顺铂联合应用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在降低肿瘤重量的同时,还能明显升高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从而有效抑制化疗引起的免疫器官萎缩。刘小平等[32]发现,加味芍甘附子汤可以通过抑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IL-6、IL-10等炎性介质的产生,下调IFN-γ、IL-17A表达,从而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

3.2 含附子中药复方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熊慧生等[33]对6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研究发现,术后化疗加用附子白术汤(炮附子、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辅助治疗的患者与术后单纯化疗的患者相比,治疗后CD4+、CD8+、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升高更明显,提示附子白术汤辅助治疗有利于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附子理中汤是补虚回阳、温中散寒的主要代表方剂,常用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动物实验[34]表明附子理中汤可以升高脾阳虚模型大鼠的IL-2、IL-6、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胸腺指数、脾指数,提示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因子之间的效应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武志娟等[35]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进行研究,发现附子理中汤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8、IgA、IgG水平,升高IL-10水平,并认为附子理中汤可能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升高抗炎因子,进而调整模型大鼠失衡的免疫状态,以改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对120例脾胃虚寒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36]结果表明,附子理中汤加减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前后相比较,能够显著提高CD3+、CD4+、CD4+/CD8+细胞水平,改善患者免疫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在对92例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研究中,加味附子理中汤也有此类效果,显著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有研究表明,麻黄细辛附子汤是通过促进IFN-γ的分泌,抑制IL-13的分泌,从而纠正变应性鼻炎机体Thl和Th2表达失衡而发挥疗效的。

综上所述,乌头属药物对免疫系统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且调节具有双向性。通过药物炮制及复方组合的方式减轻了乌头属的毒性,同时保留及增加了其原有的疗效。但是,由于乌头类药物种类繁多,炮制方法尚不统一,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且乌头类药物的临床研究仍不足,制约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在统一炮制方式及毒性检测的基础上,应扩大乌头属药物在临床上多种疾病、多临床中心、更多样本数的深入研究,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乌头附子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经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证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白喉乌头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含量
参与绿色品牌价值共创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和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不同地区草乌种子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不同SOA下视觉返回抑制对视听觉整合的调节作用*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