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高素质外语教师培养模式

2020-12-28邵诗淇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普及化高素质

【摘要】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师的培养质量,提出了“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马丁·特罗高等教育阶段论为理论依据,以培养高质量外语教师为目标,由英语学院负责学科教育,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培养教师,学制为“4+X”年。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素质;外语教师;培养模式

【Abstract】The “foreign language + teacher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is putting forwar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training mode is based on Martin Trow' s ideological theo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which ams to crltivate high-quality English teachers. The school of English is responsible for discipline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training teachers. The length of schooling is “4 + X” year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high quality;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mode

【作者简介】邵诗淇(1994-),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外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外语教育的质量。本文试图从源头入手,对外语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简单探讨,以期为提高外语教师培养质量提供一些思路与借鉴。

一、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于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理论,他根据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多样性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低于15%)、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根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但同时,教育质量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马丁·特罗认為,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理论是揭示变化的一种理论,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与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不同,教育目的不再是为了培养某些领域的精英,而是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科技变革,培养多样化人才。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新兴信息技术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态带来巨大冲击,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提高外语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育的主力军,提升其素质乃是重中之重。

二、提升外语教师培养质量的必要性

1.国家对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政策倡导。兴国必先强师。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与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均提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培养层次与培养质量。具体到各个层次来说,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教育阶段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大力推进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本科层次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最低入职标准,研究生层次的教师已进入普通高中从教,在许多东部和沿海等教育、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的学历要求已上升到研究生层次,报考者中不乏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岗位竞争激烈。可见,提升教师的培养质量是符合国家政策发展方向和满足就业招聘的重要举措,外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分子,提升其培养质量迫在眉睫。

2.人们对高质量外语教师的现实需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矛盾已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愿望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上好学需要好老师,需要高质量的老师。从教学层面来说,外语是应用性与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新课改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死记硬背单词、满堂灌语法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实践层面来说,外语能力的高低几乎影响着现代人的一生,从幼儿园入园面试、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考博,人生需要经历的每一场考试,外语能力都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条件,公务员考试中也涉及外语知识点,大型企业入职对应聘人员的外语等级证书更是有所要求。如果说曾经对高素质外语教师的评判标准是“听说读写”技能过硬,那么现在这些职业技能达标是外语教师入职的最低标准,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科研能力以及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这些能力与素养是仅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主的本科层次外语教师远远达不到的,提升外语教师的培养层次和质量,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外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从而促进英语教育向前发展。

三、“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及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师大部分来自外语师范专业,该专业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对职前教师的培养均在本科学制时段内完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外语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混在一起,教师专业课程以“补丁”的形式附着在外语学科教育上,学校没有专门承担教师培养、研究的学院。“外语+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是将教师的培养放在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由外语学院负责外语学科的教育,学生在本科阶段全身心地投入外语专业学习,把教师教育的学习及教育实践放在研究生阶段,以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培养目标。“外语+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外语教师。在这一模式中,专业学院(外语学院)专注于“学术性”的提高,加强外语专业建设与外语学科优势,保证未来的外语教师专业学科知识扎实;教师教育学院专注于“师范性”的发展,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提升未来从教学生的教育素养,使“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统一,从而提高培养质量。

2.培养机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提出:“建立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外语教师需要专业的教师教育机构来培养。依照“外语+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及教育实践放在研究生阶段,因此,培养机构需具有硕士层次的教师教育机构,可以是有研究生招生资格且有教师教育学院的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和语言类大学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硕士层次教师教育机构166所,这些培养机构肩负着培养高质量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科教师的重任,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招生对象。“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主要面向全日制本科层次外语专业大三的优秀学生和大四毕业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关于教师的薪酬待遇少与社会地位低的话题在社会和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师范专业作为曾经的王牌专业,地位逐年降低,需要靠减免学费等方式来吸引优秀生源。教师作为“金饭碗”的职业地位也一直在下降,许多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都不愿选择从事教师职业,所以“外语+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除了要选拔符合标准的优秀生源外也要尊重学生本身的从教意愿。

4.学制。该培养模式的学制为“4+X”,分为“4+2”和“4+3”两种。“4+2”培养模式是本硕贯通的教师教育模式,在本科阶段的第三学年末,对毕业后有意愿从事外语教师职业的学生进行考核筛选,符合标准的学生在第四学年继续完成外语专业学习,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同时学习部分研究生课程,实现本硕衔接,第五学年免试直接进入该校教师教育机构进行为期两年的教师教育学习,最终获取教育硕士学位。这种学制多适用于重点大学,选拔标准也比较严格,学生本科前三年的学习成绩和绩点均需要在年段前列,对外语能力证书也有相关规定。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符合条件且从教意愿强烈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4+2”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地方中小学、高中从教,充实地方英语教师队伍。“4+3”培养模式是指未来有意愿从事外语教师职业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外语专业的学习,获取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后,有意愿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进入教师教育机构接受为期三年的硕士层次教育,最终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该模式培养的学生理论素养较强,既可以从教又具备继续深造学习的能力。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曾提出过另一种 “4+3”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它包括四年本科阶段的学科教育,一年进入中学教育实践,两年硕士层次的教师教育学习,该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外语教师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5.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本科阶段设置必备的通识课程与学科必修课,外语学科课程按照所学方向进行设置,分为语言学、翻译、英美文学等;在选修课的选择上,胡壮麟教授曾建议,外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选修关于外语国家国情介绍的课程和哲学、逻辑学等跨学科的课程,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创新能力。硕士阶段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帮助未来的教师提高教育知识与能力,坚定教育信念与责任。

四、结语

“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将外语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师教育剥离,加强研究生层次教师教育的培养方式,是培养高质量外语教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钟秉林.迎接高等教育普及化新階段[J].中国高等教育,2019 (17):1.

[2]钟秉林,王新凤.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机遇、挑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19(08):7-13.

[3]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_部门政务_中国政府网[OL]. (2018.3.28)[2020.6.12]http://www.gov.cn/xinwen/content_5278034.html.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OL]. (2018.1.31)[2020.6.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_5262659.html.

[5]杨枫.高等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J].当代外语研究,2019(02):1-2.

[6]郭赟嘉,闫建璋.“学士后”模式:培养卓越教师的有效路径[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30(03):11-15.

[7]高宝立,刘小强.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专业化之路——十年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管理运行模式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9, 30(12):34-38.

[8]许梅玉.精英化教师教育机构建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普及化高素质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论电视媒体对大众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