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及预防措施

2020-12-28俞翔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新形势商业银行

俞翔

摘要:受经济体制与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的金融系统存在大规模的不良贷款,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入手,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与预防的具体措施,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迅速发展。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分类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指由于贷款客户的资产流转出现问题,无法按时支付本金与利息的贷款,属于银行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分为五个级别:正常、关注、次级、怀疑、损失。如果出现不良贷款,商业银行就会损失一定的本金与利息,进而降低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商业银行将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1.企业盲目投资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全面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与经济承受能力,根据市场的发展盲目扩大投资。为扩大投资规模,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银行贷款,如果投资资金短缺就继续向银行贷款。银行不增加贷款,企业新增项目将无法投入使用,银行前期的贷款也无法收回。除此之外,项目投资不科学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即使项目投入生产,短期内也无法收回投资成本。企业的还债能力下降,使更多的贷款资金成为不良资产[1]。

2.外部原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对行业的调整较大,近几年国家强制关停高污染、高损耗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被迫中断,导致企业法人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例如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比较紧张,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

贷款客户自身原因造成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贷款人因各种原因在贷款到期时,不能按时偿还本金与利息。银行人员联系不到贷款人,无法落实贷款的归还日期。此外相关的担保人员不愿意提供担保,从而产生不良贷款。除此之外,银行员工调动时会存在交接失误的情况,新任员工对银行的内部环境不熟悉,工作人员的催收力度有限,进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2]。

3.金融监管缺乏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侧重于合规性监督,忽视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合规性监督的市场敏感度较差,采取的相关措施经常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及时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经常忙于外部监督,对银行内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进行检查时,常流于形式,监管员根据领导的指示与要求,完成相应的统计数据与检查报表,导致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对整个银行系统进行全面监督。

4.信用体系建设不全面

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银行的征信系统行没有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实现横向联网。贷款等缴费信息还没有被纳入银行的征信系统,银行对企业法人或自然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法人信用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部分自然人与企业法人故意逃避银行债务,导致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金[3]。

5.社会原因

目前社会信用环境恶化,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不讲信用的个人和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问题得不到法律追究与制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当前我国司法系统普遍存在执行难度难的问题。据相关统计数据得知,商业银行因不良贷款债权诉讼案的胜诉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但司法机关执行率还不到百分之六。即使银行的诉讼案件得到执行,但银行垫付的诉讼费用却得不到补偿。此外处理债务人资产需要交纳高额税费,目前我国的税费占执行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这种现象,“银行打赢了官司赔了钱”。

三、新形势下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措施

1.外部层面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保障落实商业银行的债权,严厉打击骗贷行为。司法部门要做好普法工作,向社会公众宣传相应的银行法律知识,引导企业法人与自然人遵守商业银行借贷法规,从而减少银行不良贷款发生。面对司法部门执行率较低的问题,法律应明确规定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及时得到化解[4]。

(2)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国家要尽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出台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法人恶意逃废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为,政府可以取消其再融资的资格或者是取消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于自然人,可以采取经济或者是法律的处罚。

(3)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从体制上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尽可能在商业银行系统内部引入更多的民营投资者或国外战略投资者,从根本上消除政府的干预。按照国际银行运营方式进行管理,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建立政企分离、产权明晰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产权运行制度[5]。

2.内部层面

(1)完善银行贷款机制:商业银行在对外放贷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源头工作,对放贷前、放贷中、放贷后三个环节进行分段管理,职权分离,三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强化放贷工作的调查与评估,放贷后对贷款资金及时进行跟踪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银行内部要建立有效的奖励与问责制度,以员工个人為中心,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化银行放贷人的忧患意识与风险意识。提高银行内部员工的整体能力与个人素养,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培养员工对不良贷款的洞察力与观察力。建立银行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法放贷的查处力度。

(2)盘活不良资产:如何将商业银行现有的不良贷款盘活是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重点。商业银行可以将现有的不良贷款进行统计,将有机会收回的不良贷款整理出来,并指派业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贷款催收,降低商业银行的本息损失。商业银行内部还可以指定灵活的政策来盘活不良贷款,如指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根据银行的贷款清收量,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进而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此外对即将逾期或高风险贷款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加大债务人?的贷款抵押力度,指派工作人员提前催贷,加大贷款的清收力度。

(3)严格执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开户制度: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中央银行制定的贷款管理制度与开户制度,防治企业法人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商业银行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企业的贷款情况与各大银行联网。考核企业与个人的信用指标,对于贷款信用度差,有逃债意象或已经存在不良贷款的企业或个人,禁止放贷。

(4)加强源头管理工作,提高贷款客户的质量:银行在放贷之前,要严格审核贷款客户的相关资料,如企业的资产流动率、企业规模、企业固定资产以及企业信用情况。如果达不到贷款要求银行可以禁止放贷。建立客户“黑名单”,对于贷款金额较大,有逾期记录的客户要提高警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在不断增加,贷款风险也越来越大,银行的不良资产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需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商业银行管理新机制,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

参考文献:

[1]张爽,崔菁菁,刘帅.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7).

[2]陈晓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影响与防范[J].现代管理科学,2019(6).

[3]王秋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选择[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5).

[4]安军文.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防控方法[J].商讯,2019(11).

[5]蔡文博.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J].现代金融,2019(3).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新形势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