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研究

2020-12-28薛云

时代经贸 2020年27期
关键词:改革研究发展方向

薛云

【摘 要】在我国各领域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地质勘查单位作为一个特殊存在的事业单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共中央2018年3月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面拉开了机构改革的大幕。这次改革,力度之大、所涉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将对地质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系到对地勘单位的准确定位。当前,我国处于一个体制变革不断的时期,地质勘查单位主要发展的方向逐步转向市场商业,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企业化发展的进程。目前,部分省市已经拉开了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的序幕,云南地勘单位也即将面临机制体制上的重大改革。因此,如何进行企业化改革也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云南地勘单位;发展方向;改革研究

一、云南地勘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发展结构失衡

一是地勘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专业技术人员“偏科”较为严重,一方面新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传统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过剩,更缺乏既懂地质专业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地质产业结构失衡。在地质勘查服务等传统矿产地质领域技术力量、地勘队伍及资质资源供给过剩,在民生地质领域特别是城市地质、生态环境修复、矿山治理等新型地质领域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及相关设备资质;三是发展区域失衡。部分发展较好、企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勘单位依靠前些年的专业化重组,经营稳中有升,道路越走越宽;除此以外,大部分地勘单位都面临生存问题。

(二)事企混行带来多重约束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地勘单位为求生存、谋发展,纷纷“下海”参与到市场经营竞争中,大部分的地勘事业单位都成立了各类企业,并在多年的经营活动中进行过企业化改革的探索。但在事业体制下的地勘企业普遍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事企不分、经营混乱、人员与单位存在多重管理、归属不明等众多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在现有阶段进行妥善处理解决。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机制与企业不同,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收入激励机制,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当前,在获取财政项目难、项目少,单位刚性支出大、财政拨款少的艰难形势下,云南地勘事业单位在参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层层审批的管理机制约束以及对财政资金使用的限制,普遍存在经营决策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勘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产业薄弱支撑不足

一是同质化竞争严重。目前全国上百家地勘单位,工作领域的重叠性,工作范围的重合性引发市场的不规范和兄弟单位相互竞争。二是项目小、单价低。三是资质级别过低。除了个别地勘单位的资质实力相对强大,各单位资质普遍偏低和种类不全,在市场开拓、参与招投标、扩大服务领域方面受限。四是门槛放开带来冲击。近年,为减轻矿山企业负担,自然资源部放开了部分勘查技术项目的资质要求,矿山企业能自主编制储量核实、开发利方案、地灾评估等报告,除矿山企业的地质技术人员外,很多个人、私企涌入矿山企业,给国有地勘单位带来巨大冲击。五是工程收款难度大。业主拖欠应收工程款的金额较大。

二、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深化内部改革,按照“总体设计,稳步推进,加强监管,有所作为”的设想,根据政府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着手制定内部改革方案。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保密纪律,切实做到单位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如期完成改革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要严格把握改革的时限要求,二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改革路径,三要保障合法权益妥善安置人员,四要精心制定改革方案,五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六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准确定位地勘单位在云南发展大局中的使命和责任,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担好责任。全面服务和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投身全省现代地质工作组织实施技术体系建设,为全省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围绕定位谋划工作。按有关文件精神,改革将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优化布局结构,逐步建立政事权限清单,明晰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云南地勘单位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产业

(一)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全球矿业结构随产业结构调整趋向更加低碳,战略性新兴矿产和非常规能源矿产勘查投入稳定上升。要积极争取国家和云南省安排的基础性、区域性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当前云南省矿产资源巨大的资源潜力并未形成资源优势,云南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覆盖率45.7%,1:5万地质矿产调查程度仅为14.4%,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同时优化矿产开发利用布局结构,加强战略性新兴矿产的调查及评价。我国的新兴矿产种类比较齐全,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未来15年中国仍是全球第一大矿产资源消费国,新产业新技术矿产需求保持高位。

(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环境综合调查

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需求,新组建自然资源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云南省地质环境复杂脆弱,地质灾害隐患隐蔽性强,已排查出2.56万个隐患点,受自然因素变化与工程活动激发,地质灾害隐患点还将不断增加。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云南省提出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工程等10项总投资484亿元的重大工程项目,要主动融入全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大重点工程建设,尤其是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等工作。二是开展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至2020年,开展耕地分布较广的昆明市北部、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红河州、楚雄州中部、大理州东部、保山市、德宏州东部、临沧市和普洱市等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为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整治和保护提供基础依据。三是污染源治理——环保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步伐,坚决保护好绿水青山具有重大意义。物勘院测试中心入选国家土壤污染狀况详查实验室名录,要紧盯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污染物测定项目,主动融入云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行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摸清全省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特别是矿山恢复治理方面,要提前做好规划和项目示范,为赢得污染源治理抢占先机。

(三)“走出去”对接“一带一路”,服务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十九大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这方面,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解决能源资源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输电、铁路、光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速,将有力拉动铜、铁等矿产品需求。中国的资金在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矿业项目投资中已占据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平均约占30%左右。据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的市场前景广阔,每年约在1000亿美元左右。云南省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走出去”方面,要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充分利用云南区位优势及勘查技术优势,要依托在与印尼、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成功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境外地勘市场和服务领域,实施“走出去”,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准确定位,勇担使命和责任

要进一步准确定位地勘单位在云南发展大局中的使命和责任,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担好责任。未来,改革后的云南地勘单位要全面服务和融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投身全省现代地质工作组织实施技术体系建设,为全省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撑云南跨越式发展奋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发展规划处,云南 昆明 650213)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2]《云南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

[3]《云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4]《云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5]《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

[6]《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7]《担使命履职责推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行稳致远》.中国矿业地质网.2019.08.12.

[8]李红英.改企后的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J].商讯. 2019(15).

[9]張卫.地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 2019(11).

猜你喜欢

改革研究发展方向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创新视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