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邂逅:三位中共一大代表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2020-12-28徐严华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要]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位代表中,董必武、陈潭秋和包惠僧三位的人生轨迹曾经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产生过交集。他们在省立一师传播革命的种子,培育了许多荆楚大地乃至全国的革命骨干。

[关键词]中共一大代表;邂逅;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中国共产党

[作者简介]徐严华(1972-),女,汉族,湖北荆门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研究和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党史研究项目“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革命校友党史研究”(武城院科〔2019〕2号)。

[中图分类号] D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12-0010-04

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代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革命史。在辛亥革命后的武汉,有这样一所学校,她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一歌一唱,一笑一颦,都符合于历史的进展,平衡于时代的脉搏”,①时人称之为“革命摇篮”,她就是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名师云集的湖北一师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

1921年的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13名代表中湖北人有五位,他们是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刘仁静。在这些代表中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位的人生軌迹都以某种方式和湖北省立一师产生过交集。

一、包惠僧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包惠僧(1894—1979年),曾以包道亨为名于1913年—1917年就读于湖北一师。1917年毕业后,留在一师附小,一学期后回老家,不久又回武汉。

“五四运动起,余以新闻记者及学生身份参加武汉及北京学生运动”。②在1919年至1920年间包惠僧以雷丙、鸣丙、鸣丁、鸣乙、痴乙、鸣甲等为笔名撰写了大量的报道发表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等报刊,其中涉及母校的大致有三类。

一是关于省立第一师范学生参与五四运动的相关情况。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五四时期武汉开展的革命斗争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生是武汉五四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参与了1919年5月10日武昌十五校学生的茶话,随后参加了武昌学生团和武汉学生联合会以及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游行、演讲、提倡国货等各种爱国活动,③5月29日参与了悼念李鸿儒、吴用霖(省立一师学生)和北京三学生等五位为国捐躯爱国学生的会议。④包惠僧以“各界之爱国热”为题报道了武汉学生联合会于1919年5月17日在中华大学召开的情况,当时省立一师的与会代表为范明玠。⑤在5月3日《汉口新闻报》上有一篇《耳不绝闻之提倡国货声》的新闻,介绍了省立一师学生“闻风兴起,组织国货贩卖部”的消息,国货贩卖部“提倡国货,挽回利权”,⑥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尽一份学生的力量。在参加活动和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方面,一师始终坚持不罢课。1920年,武汉学生联合会为了“鞭促政府,唤醒同胞,救危亡于一线”,请自4月28起实行。但是省立第一师范始终照常上课,不改常度。包惠僧在4月30日,5月1日、5月11日的四篇道中记载了一师不罢课的情形。4月29日来自武昌高师的代表到一师自习室劝说学生罢课,学生告知刘凤章,刘凤章和该代表进行了一个小时的长谈,他告诉该生“敝校不主张罢课,非不爱国,意在切实向学,作异日救国之预备。”⑦最后高师学生无奈告辞。

二是一师的教学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门办学,注重旅行游历,了解社会开阔眼界是刘凤章任一师校长以来的常规动作。包惠僧在1919年至1920年四次报道了一师的旅行概况。一师旅行大致分为四类,春季和秋季旅行,毕业旅行、远足旅行。1919年的毕业旅行为第五班,分南北两组,南组赴江浙、北组赴京津各处参观,北组旅行途中拜谒了在天津的黎元洪。1919年的秋季旅行定于11月22举行,师范学生往汉阳旅行参观铁厂及兵工厂,两等学生往武胜门外老农业试验场旅行。远足旅行是“每学期举行三四次不等,于每班中挑选数人,往省辖各商埠、各矿区、各工厂参观,并沿途调查各县学务情形”,1920年4月的春季旅行准备去“往汉阳至刘家庙,参观铁厂、造纸厂等处”。⑧

三是关于一师的其他情况。除了一师在五四运动先后的活动、学生旅行外,包惠僧还报道了省立一师附小校舍扩建,一师教学改革、教师获奖以及校长刘凤章的轶事。省立第一师范附小杨主任在原有十一堂的基础上呈请省署再扩充两堂,第一次申请被省厅驳回,杨准备文件,再次向各方提出申请。关于教育改革,1919年8月,一师借鉴了东京及中国东部一带学校的经验,由科任制改为级任制。在1920年8月30日的《大汉报》上,包惠僧用雷丙的笔名记载了刘凤章被称为“龟子校长”的轶闻。⑨

特别指出的是,包惠僧在陈独秀来汉演讲期间采访过他,后来陈独秀委托刘伯垂回武汉发展党员的时候,关照他发展包惠僧和郑凯卿。1920年8月间,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刘百垂、包惠僧、郑凯卿、赵子健等七人在武昌抚院街(现民主路)97号董必武和张国恩的律师事务所召开会议,选举包惠僧为支部书记,⑩武汉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正式成立。随后早期的武汉共产党成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大中学校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开展反对旧教育、发展新教育的斗争。他们的分工原则是毕业于哪个学校的早期成员就负责联系那个学校的师生,“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主要由包惠僧联系”。?这位从一师走出来的革命学子又将新的火种播种在了一师,引导更多的一师学子走上革命道路。

二、董必武、陈潭秋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董必武(1886—1975年)原名董贤琮,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他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党的主要领导活动紧紧相联系。陈潭秋(1896—1943年),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陈潭秋和包惠僧都是武汉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董必武和陈潭秋代表湖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湖北革命骨干,促进马克思主义和湖北的工农运动相结合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革命大潮中的武汉省立第一师范成为他们播撒革命种子、培育革命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

董必武1913年8月被省立一师聘为学校英文教员,直至1914年1月董必武东渡日本留学。?在上海湖北善后公会工作期间,他在上海参加五四运动的经历加上民主革命的失败使董必武认识到,普通民众才是决定历史进步和革命成败的决定力量。在上海董必武和陈潭秋结识,为了唤起民众,组织群众,1919年8月,董必武决定离开上海返回武汉,通过办学和办报着手宣传新思想,培养新人才。1920年3月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正式開学,董必武亲自教授国文。在武汉中学任教期间他还在包括省立一师在内的几个学校兼课。1924董必武被聘为湖北一师训育主任兼国文教员,?张国恩为教务主任。聘请钱介磐、陈荫林以及其他进步教师来校任教。董必武在湖北一师的授课直到1925年10月才离开教育界,从事职业革命活动。一师学生吴德峰回忆,1921年一大闭幕后,“潭秋同志回到武汉,继续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湖北女师、武汉中学等校任教,以此作掩护来进行工人运动与学生运动”。?在一师任教期间董必武和进步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指导学生社团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想,和陈潭秋等一起组织一师生学生参加革命活动、在一师培养和选拔革命骨干,把一师变成了革命的摇篮,红色基地。

(一)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新思想,用革命思想洗涤学生的头脑。董必武曾经说“当时我所以要教国文,就是考虑国文是搞思想的”。以革命思想改造旧教育、启迪新思想是董必武从事教育革命的根本指导思想。改革课堂教学首先从教材开始,董必武的国文课抛弃了内容陈腐的旧教材,自编具有人民性、革命性和时代性的新教材,他的新教材中的中国古代部分有揭露封建剥削的苛政猛于虎,宣传反抗精神的《陈涉世家》《孔雀东南飞》,还有秋瑾、徐锡麟的诗文以及日本社会主义者的文章,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明白了剥削、反抗、革命等道理。1924年,董必武在省立一师六班的第一次国文课就讲《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告诉学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一师老校友回忆说:这篇文章经过董必武精辟讲解,让同学们恍如在混沌中拨云见日,认清了自己应当走的路。?“教书的时候,用白话文教课,这是当时不容易的,我在女子师范教过一段国文,第一师范也教过一段,在湖北省立中学和一些政府办的中学教过课。”?一师学生艾毓英回忆,钱介盘担任修身教师时,把恩格斯译著的《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向全班同学传授。在英文教师方面,陈荫林讲课时宣扬马克思主义。校监王仲友在《菱湖周刊》不断发表革命理论,是董必武的得力助手。?在一师范的课堂上,董必武和他的战友们在学子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启迪了学生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觉醒。

(二)引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引领学生打开通向革命思想的精神通道。董必武在1905年8月考上文普通学堂后,结识了日知会的刘静庵,他引导董必武大量阅读了日知会秘密购买的新杂志新报纸,这些书刊对董必武具有革命思想的启蒙作用。董必武在学校工作时也非常重视进步书刊的作用,他总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道,引进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让这些革命书刊取代旧书刊成为学生健康的精神食粮。这些书刊中,老校友至今记忆犹新的有:《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共产党》《湘江评论》《武汉星期天评论》《觉悟》《向导》等。?这些书刊不知不觉中滋育着学生的心田。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懂得了剥削、压迫、反抗,革命的种子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悄无声息地萌芽、生根。

(三)改组和指导学生社团,打造凝聚革命力量、培育革命骨干的学生组织。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省立一师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在五四运动前后,他们成立了文学社、戏剧组、讲武会、证人社等许多学生社团。其中“证人社”是校长刘凤章为修身治性、效法太原“洗心社”在1918年指导学生成立的,成员包括张复初、张卓群、刘敦铭(醒吾)、刘蔚如、姚志惟、丁觉群、李镜唐、姚虞卿等数十人,这是一个读书团体,它要求“人社”成员严以律己,做一个志行高洁的人;刻苦自学,做一个有学识的人。每个成员佩戴盾形铜质证章,正面刻的是“证人社证章”,背面刻有“严禁嫖赌烟酒”。每天要有自省报告和读书心得报告。刘凤章激励学生自强不息,立志改造社会,挽救国家危亡。?1920年5月18日在董必武、陈学渭、宛希俨的指导下,“证人社”改名为“人社”,制订了组织章程,出版了《社年刊》,校内申请加入“人社”的同学大大增加。?董必武等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报刊,关心国内外大事,启发学生的革命思想;指导学生会创办学生刊物,介绍新思想、发表反帝反封建、推动教育改革的文章。后来“人社”成员参加了武汉学生联合会,影响日益增大,吸引了外校学生加入,成为党的外围组织。除了“人社”,在湖北一师,董必武组织过“觉社”,参加的人有陈定一、戴克敏、周赞育、李益谦、洪毅、涂家鼎等10余人,后来“觉社”成为革命组织活动的场所。

除了这些社团,1923年董必武与郭肇明等发起成立湖北职业教育研究社和湖北职业教育促进会,寓革命思想传播于职业教育与平民教育之中。由郭肇明校长担任两组织名誉董事长。董必武、张眉宣分别担任这两个组织的正副董事长。陈潭秋、钱介磐、蔡以忱、陈萌林、吴德峰等分别担任两个组织的董事。其中“人社”成员有张复初、张卓群、包惠僧、恽代英、杨锦显、刘仲衡、刘蔚如等二十人,其余也都是同学或师友。1924年董必武、张眉宣、郭肇明还指导“人社”成员组织成立了“启明工读学校”,在董必武等老师领导下,启明工读学校由“人社”负责人张复初(素吾)担任校长,学校附设印刷社,张卓群为主任,又创办粉笔、墨汁社于武昌农神庙。所产粉笔墨汁除销武汉外,还渐及乡镇。印刷社承印革命宣传品,后扩充为“江汉编印社”,和其他革命印刷社一起承担了大革命时期革命宣传品印刷和发行的重要任务。在这些组织里,学生受到了革命熏陶,提高了职业素养,得到了实践锻炼。

(四)领导省一师学生参加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极大解放了普通人的思想,社会思潮大变。然而武汉的某些学校依然被两湖书院派和经心书院派所把持,这些在学术界有很高修为的耆宿在做学问方面堪称学生楷模,但总是极力维护封建伦理和礼教,在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中他们注定要受到冲击。在领导湖北女师的斗争取得胜利后,1922年5月,董必武、陈潭秋“领导了男师(省立一师)学生进行了反对学校封建势力迫害学生的学潮”。省立一师学生受女师学潮影响,起来反对以校长刘凤章为首的封建势力对学潮的压制,几个进步学生被开除学籍,有学生不堪重压,溺水身亡,引起了武汉各校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董必武、陈潭秋发起为受迫害的学生举行追悼会,董必武在追悼会上发表演讲,号召学生驱逐校长刘凤章,改革教育。刘凤章被迫辞职。1924年秋,在董必武的指导下,省一师学生陈定一参加了改革学校教育的革命活动,在和同学李镜唐、艾子良等十余人秘密商议改革事宜时事情泄露,陈定一、李镜唐、艾子良3人被校方开除学籍,艾子良在学校忧愤而死,这件事激起了师生的愤怒。董必武“发起为被害致死的艾子良举行追悼大会,并亲自书写悼词,痛斥官僚正科对进步青年的迫害”。全校学生被动员起来,赶走了校长周之瀚。这次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董必武、陈潭秋领导的反对湖北教育界封建势力斗争的胜利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一师学生开始聚集到党团组织中,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到工厂去、到农村去,促进了武汉以及湖北地区的工农运动、青年运动的发展。1923年夏,董必武、陈潭秋指导武汉中学、湖北一师等校学生利用假期回本县组织文娱宣传队,放足队、辅导农民识字队等,开办农民夜校,农民识字班,开展教育改革、妇女解放、破除迷信等宣传活动。

1925年九、十月间,董必武、陈潭秋“先后派遣陈荫林、蔡以忱、陈卫东、王建、王平章以及武汉中学、一师校学生到蒲圻、咸宁、汉川、天门等县,进行农民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广大农村秘密的农民协会纷纷建立”。1926年8月,北伐军由湘入鄂,沿途群众“革食壶浆,欢迎王师”,这与董必武和陈潭秋领导、推动包括一师在内的革命师生在鄂南农村的宣传活动密切关联。

(五)吸收湖北省立一师师生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等组织,补充革命的新鲜血液。在党的湖北早期组织七位代表中,包惠僧、赵子健两位原是省一师的学生。“人社”负责人张复初及李镜唐、丁觉群、姚志惟、陈定一、王平章、万云程、艾子良以及一师同学蔡以忱、吴德峰、张百熙、陈卫东、王慧闻等均参加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秘密活动。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不久,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十余人,以武汉中学及一师的学生居多数。1920年11月正式成立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参加会议的有18人。包惠僧、李书渠参加了会议。董必武在会上发表讲话。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很快在各大中学校建立起支部,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书籍,并到工人中宣传。在一师学生中,吴德峰,1914年2月至1918年2月在省一师读书,192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蔡以忱,1915年入学,1923年3月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许炎生,1920年入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2月参与创建沔阳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王平章,1920年入校,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魏人镜,1922年春入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经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张昌岐赴武昌读书,先入武汉中学,后转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袁传鉴,1922年入省立一师读书,成为董必武的学生,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建立党在京山县第一个党组织。陈定一,1923年入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戴克敏,1924年考入第一师范附属高级小学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李良才,1924年秋一师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汉川县最早的党员之一。这些光耀史册的名字都来自省立第一师范,正是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早期湖北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师播种耕耘的结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传播革命火种,发动学生运动和工农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的结合。无数的革命者从省立一师走出去,奔赴荆楚大地、五湖四海,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奉献出了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鲜血和荣光。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人手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

[注释]

①?艾毓英.八十自述——菱湖的化雨春风[J].武汉文史资料,1994(3):30.

②方城.中共一大代表丛书:包惠僧[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P24.

③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298.

④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407.

⑤⑥⑦⑧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一大代表早期文稿选编(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1571、1582、1789、1715、1724、1784、1602、1643、1835.

⑩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73-374.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26.

?董必武传撰写组.董必武传(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47.

?董必武年谱编纂组.董必武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68.

?吴德峰.陈潭秋同志的早期革命活动.回忆陈潭秋[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7.

?童勉,胡廉.马列为师范 门徒改学风.师范群英耀中华[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7+8.

?董必武.董必武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北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632.

?童勉,胡廉.马列为师范 门徒改学风.师范群英耀中华[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0.

?刘仲衡,刘行渤,刘耕.在董老哺育下的湖北人社.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M].2011年11月.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早期组织(下)[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779.

童勉,胡廉.马列为师范 门徒改学风.师范群英耀中华[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董必武年谱编纂组.董必武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50、58、60.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