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推进策略浅析

2020-12-28栗建明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及策略土地流转现状

栗建明

摘 要 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速乡村振兴。基于此,阐述了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并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农村;现状;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56

1 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土地流转能实现土地资源在经营者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村土地由粗放性使用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将传统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经济,促进农村及农业发展。

1.2 可有效释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传统农业对于土地的利用不足,生产经营非常分散,农民依赖土地又被土地所束缚,使得农村劳动力资源无法充分释放,难以创造更多价值。实施土地流转,农民将个人土地以合同的形式流转给企业或经营大户,农民既可以到流转方企业就业,也可以外出就业,拓宽农民经济来源渠道[1]。

1.3 土地流转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经济领域。随着土地越来越集中,社会资金不断累积,农村地区的经营体系会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同时还可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农村土地资源丰富,蕴含着巨大财富,从历年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量逐步增大,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农村土地流转趋势明显,但整体占比不大

自2003年3月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年增加,以“土流网”和《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图1),与我国耕地面积

13 500万公顷的基数相比,每年平均耕地流转量仅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12.46%~25.41%。

2.2 农村土地流转区域差异性较大

全国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土地流转的比例具有较大差异,比较突出的特征为东高西低。例如,东部地区社会经济较活跃,农村土地流转需求高、占比大,浙江宁波和江苏苏州2018年农村土地流转比例分别占全国土地流转总量的27%和23%,但是中西部地区因地区经济欠发达,土地综合利用率较低,2018年中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平均比例为7%~8%;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量最少,占比4%~5%。

2.3 农村各类型土地流转利用不均衡

如图2所示,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使用类型来看,多数流转土地仍用于农业生产,其他农副加工及基础工商业用地较少,土地流转交易也以耕地为主,其他林草地等流转面积较小。土地利用的结构依然不太合理,综合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2.4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分析

2.4.1 土地流转产权代理人或主体不明确

因未对土地流转的产权代理人或产权主体进行明确区分,导致利益主体的模糊性容易带来多种利益冲突。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制尚不完善,对于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利益矛盾难以及时、妥善解决,尤其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和外来流转个人造成的利益损失较大,大大打击了农户和流转人的积极性,增加其土地流转顾虑。虽然我国一直在推广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面积也在增加,但仍然存在较大空间,仍有很多地区土地流转进程较慢,流转意愿不强[2]。

2.4.2 土地流转的形式不合理

实施土地流转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土地资源闲置率,提升土地产值产量。虽然当前土地流转已成为了各地促进经济建设和农村发展的主要措施,但从流转形式来看,除东部发达地区外,目前大多数农村土地流转都具有分散性、小规模性,土地集中程度并不高,也使得土地经营的效益较低。因各区域地理位置、区域资源上的差距,使得土地自身的利用价值存在较大差别,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各类配套体系完善,土地创造的价值更大。但中西部经济基础相对较弱,配套体系不完整,土地流转的前期建设成本高,后期效益实现也受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

2.4.3 土地流转缺乏正确引导

土地流转政策推行以来,各地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方面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另一方面鼓励农业大户和各类企业进行土地承包,推进规模化生产。但很多地方政府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中,将流转的重心放在优质农田上,而对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非退耕还林的荒坡、林草地等比较忽视,使得这些土地资源长期空置,未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流转土地在利用形式上基本相同,大多数仍为农业种植和养殖,其他利用较少。

3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策略

3.1 明确土地产权关系,激发土地流转积极性

就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情况来看,主要包括3个方面:1)农民具有自由流转土地的权利;2)农民具有按户承包的权利;3)农民具有土地使用权而其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农民本身属于土地承包人,如再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第三方,其承包权变为了财产权而非债权。而土地流转方获得的也仅是土地经营权,且承包期限也有限制,土地所产生的价值按一定比例进行三方分配,在目前制度体系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各方利益分割存在冲突风险[3]。基于此,应积极地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上升为永久性归属权,同时进一步延长土地流转经营期限,从而保证农民和流转方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主体地位,更好地调动其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3.2 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农村土地流转要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创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应在原有的换地模式、个人出租或小规模承包模式上,学习东部地区的“反包倒租”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享有集体股权,将土地统一流转给企业进行经营,农户按收益分红。通过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提升土地流转交易量,让农村闲置土地更加集中,便于推进土地的规模化利用,便于发展大型农业产业经济。

3.3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正面引导,促进土地资源多元化利用

各地方政府应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明确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根本目的,熟悉土地流转的基本程序,积极加强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提升广大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的认知,同时积极与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系,搭建农村土地流转的对接平台,并根据自身实际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土地流转,除耕地流转外,还包括林草地、坡地、湿地等各类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土地资源,土地利用除农业种养殖外,还要包括农产品加工园地、物流和交通以及水利工程等基础配套建设用地,实现不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创造出更大效益。

4 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一项惠民政策,对激活农村土地活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各地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要明確土地产权,激发土地流转积极性;要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还要加强正面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村土地的多元化利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红.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简述[J].农业工程技术,2020(2):8,10.

[2] 吴晓玲.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改革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9(9):28-29.

[3] 李颖.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J].城市住宅,2019(8):205-20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问题及策略土地流转现状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方法分析
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