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结构下花椒种植效益研究初报

2020-12-28吕恒鹏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花椒栽培技术产量

吕恒鹏

摘 要 花椒作为生活必备调味料,被多数中部地区的农业企业所重视。以花椒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3种不同种植结构的处理:花椒(CK)、花椒+苦苣、花椒+三叶草,对3种不同种植结构的处理进行相同的栽种管理方式,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生理、产量及栽培方式方面各指标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花椒+苦苣模式下花椒整体长势显著,病害发生率和杂草生长率明显降低,可以提升花椒产量,最终达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花椒;种植结构;栽培技术;产量

中图分类号:S57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06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全境水域面积2 217.6 km2,覆盖率26.10%,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高温且降水集中、冬季稍凉且湿润的特点。一般作物为一年两熟,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近几年,不同种植结构的产生使得武汉地区的农业生产量逐年上升。

花椒在我国种植的历史悠久,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花椒的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的主要来源[1]。科学进行花椒的种植与管理成为关键性问题,不仅要依靠传统农业中的以种养种,还要充分开发土地资源,扩大农业经济利益[2]。基于此,对比分析花椒不同种植结构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由此找到合理利用土地、科学空间布局的栽培方式,为今后不同种植结构下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述

试验地主要位于禾稼村,地处平原地带,距张湾街

3 km,有水田89.93 hm2,旱地129 hm2,地缘优势较好。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3.0 ℃;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9.3 ℃,夏季长达135 d;春秋两季各约60 d。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 205 mm。武汉活动积温在5 000~5 300 ℃,年无霜期达240 d。土壤结构较为疏松,土层较厚,肥力较高。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3种处理:花椒+苦苣、花椒+三叶草、花椒(CK)。其中花椒选择的是红花椒,种植形状呈条状分布,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翻整,运用高产栽培的管理方法配上地膜等防旱设备保证提高植株成活率。于2019年4月中旬建造不同种植结构带,施用专业肥,

10 g/穴,保证每垄不同作物结构栽培管理条件和措施一致。2020年7月上旬,對试验地进行生物量的测量。

1.3 栽培技术

1.3.1 不同种植结构

花椒(CK):在栽种的区域挖出深坑作为地穴,在保证穴位平整的基础上种植幼苗,使得树苗以水平延展。在幼苗栽种养护过程中,要适当安排好栽种深度,强化根系吸水程度,使得在干旱情况下能够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花椒的种植距离在4 m×4 m。经过人工或者机械整地后在土地上开穴,均匀撒种,然后铺上松土或者干草镇压。其中覆盖的土壤一般按照土壤颗粒大小、造林的时节选择,土壤的理化性质详细把握。

花椒+苦苣:花椒株距在4 m×4 m,苦苣是一种抗逆性强、固土能力强的地被植物,生长较为迅速,生育期较短,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苦苣可多次进行收割,其种子在花椒林中可直接撒种、条种,一般在春季播种。苦苣的种子较小,播种较浅,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用打湿的纸巾将种子包好催芽,浸种24 h后播种。

花椒+三叶草:花椒株距在4 m×4 m,在每两株花椒树中间,每隔50 cm进行播种,保证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面积进行施肥、修剪等栽培管理。三叶草对于周围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不能有杂草,土壤松弛,一般三叶草在3—4月进行播种,并且要求土壤温度在

15 ℃以上。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泡,浸泡液配制为:每一粒种子+1.4 kg水+1 g钼酸铵,浸泡时间为17 h。播种深度在2~3 cm,播种时注意条带分布即可。

1.3.2 覆膜

3月上旬,土壤含水量较为充足,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对准备播种的土壤进行盖膜,选用膜厚度0.01 mm、整张宽度在70~85 cm、遮光度在90.6%以上、整体拉力较强、有较强弹性的黑色地膜。覆盖位置在树干周围45~55 cm处,地膜在花椒树间用土压实。

1.3.3 定期追肥

追肥可分为两个时间段:1)在花椒树定植后的30 d

进行苦苣与三叶草的种植,时间在5月中旬,计算3种品种的营养需求量后进行肥料配比,于6月2日追肥;

2)在7月中旬到8月初,进行第二次3种品种的营养需求量计算和肥料配比,于8月22日二次追肥。

1.3.4 病虫害防治

在不同结构搭配的花椒林中影响树木的不仅是气候、周边的环境等,重要的是病虫害,益虫多数以害虫为主要食物,可将花椒林的天敌全部消灭掉,也可以制约害虫繁殖和生存,利用这样的食物链关系代替化学药剂,确保森林的生态平衡[3]。

1.3.5 科技手段监测

有效监控树木的健康情况[4],避免遇到突发状况时,没有解决措施,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引用电子产品,如监控器、传感器、小型监控飞机等,同时组织专业人员每7 d对区域的树木进行1次实地考察,并记录、汇总数据,每30 d进行1次科学质量评估,对当下的花椒健康进行评价,并预估今后花椒的生长趋势。

1.3.6 建设花椒林保护隔离带

在花椒林生长过程中,对病虫害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突发性灾害。建设花椒林保护隔离带可以减少害虫的迁移,并净化部分疾病细菌的侵蚀,为花椒林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同时,可以引进鸟类和昆虫,利用生物手段避免药物及病虫害的破坏。

1.4 采样方法

2020年7月12日,在试验地表层土(0~20 cm)对不同种植结构及常规对照(CK)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并在同一时间、地点对等距的4棵已经标记的花椒树进行产量的测试;对不同种植结构及常规对照(CK)的花椒树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具体包括树高、树胸径、蓄积量。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Excel 2003对花椒生产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管理分析

通过表1可知,不同结构模式下的土壤平均含水量较单种花椒高出11%~16%,其中花椒+苦苣模式土壤换水量较CK高出16.01%;而对照组(CK)的杂草存活率要分别大于花椒+苦苣、花椒+三叶草12.54%、12.52%,病虫害基数也明显较高。由此说明,混合种植结构的耕种方式更加科学、有保障。

2.2 生长性状分析

由表2可知,在3种不同种植结构下,生长发育各指标整体变化差异较為显著。3种种植结构下,复合结构的花椒树平均生长高度更高、胸径更粗、蓄积量更大。由此说明,复合结构对于花椒树生长有着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2.3 产量性状分析

通过表3可以观察到,花椒(CK)的单株产量要小于在复合种植结构下的花椒单株产量;从千粒质量分析,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花椒+苦苣模式下花椒千粒质量最高,为96.58 g,籽粒直径最大,为5.67 mm。由此说明,花椒+苦苣模式更利于提高花椒产量,该模式较为科学,成效较好。

3 结论

在花椒+苦苣模式下花椒整体长势显著,在保证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概率和杂草生长率,有利于花椒籽粒的生成,从而提升花椒产量,最终达到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途熙,魏安智.花椒优质丰产配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2] 鲜宏利,孙丙寅.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图例[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3] 贾天民.花椒苗木培育及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8(10):59-62.

[4] 郭俊杰.花椒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5):7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花椒栽培技术产量
花椒铺就致富路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如何识别假花椒?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临夏花椒飘香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