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浅析

2020-12-28宋勇仓白亚鹏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霜霉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宋勇仓 白亚鹏

摘 要 霜霉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典型性病害,需要正确识别并有效防止该病发生。基于此,对霜霉病发生的表现、病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强化管理并结合药剂防治等措施,解决黄瓜霜霉病问题。

关键词 设施黄瓜;霜霉病;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27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是一种瓜类作物容易发病的真菌性病害,在设施和露地栽培中均有发生,特别是在设施栽培时为害最大。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的侵染性病害,其发病迅速,传染性强,后期治疗难度较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减产,导致绝收,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该病害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最好在前期就做好预防工作。

1 症状表现

发病初期以叶片为害为主。幼苗发病时,子叶上会出现褪绿现象,随着病斑的扩大逐渐由黄色变为褐色,最后叶子枯黄、干腐,当湿度过大时,叶片两面出现灰黑色霉层。成株发病时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叶片呈浅绿色水渍状斑点,病斑形状为多角形,随着叶片由绿色变为浅黄色后,逐渐变褐干枯。后期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全叶枯黄干缩,当遇潮湿条件时,叶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直至出现全株叶片枯死[1]。如图1所示,为黄瓜在霜霉病发生各时期叶片所表现出的症状,以及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

在识别黄瓜霜霉病时要注意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由于两者在发病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需要仔细区分,防止混淆,以免造成防治效果不明显。黄瓜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后期表现为潮湿时叶背产生黑色霉层但不穿孔;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后期表现为潮湿时叶背产生白色菌脓并形成穿孔。

2 发生病因

2.1 品种选择不当

各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露地与设施栽培在品种选择上应有所区别。生育期方面,一般早熟品种抗病能力较差,如长春密刺、新泰密刺等;中晚熟品种抗病能力较强,如津研7号、津春4号等。品质方面,一般品质好的品种抗病性较差,如北京密刺和水果黄瓜等。

2.2 播种技术不当

有的种植户为图省事采取直播出苗,也不进行种子处理,导致出苗不齐,苗期就出现病害。正确做法应该是先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然后进行催芽,对于种子的消毒处理有温汤浸种和高锰酸钾浸泡两种。将清洗掉黏液后的种子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0~60 min后,捞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后进行催芽;温汤浸种一般采用55 ℃的恒温热水,将种子浸泡10~15 min,自然晾凉进行催芽,待有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 田间管理不当

设施内温度与湿度的管理是防止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湿度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在多雨低温寡照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适宜的发病温度为16~22 ℃,空气湿度在90%以上,特别是叶片形成结露,以及有膜水下滴的情况下,往往造成病害的大流行。为防止病害发生,应着重做好定植后的管理,对于冬前及越冬期间的管理,要做到白天棚室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棚室温度控制在12~15 ℃,中午温度超过30 ℃时可及时通风散热,深冬季节及阴天光照较差时,可不通风或在中午前后短时间通风,以利于散湿、换气;对于越冬后黄瓜进入结瓜盛期的管理,要做到白天棚室温度控制在28~30 ℃,夜间棚室温度控制在13~16 ℃,温度过高时通风降温,当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5 ℃以上时,可昼夜通风。各时期的管理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及时调整各项管理措施[2]。

2.4 定植水肥不当

定植密度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一般采用南北向双高垄栽培,双高垄垄高15 cm,小行距60 cm,大行距80 cm。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定植,黄瓜栽培适宜的密度为3 300~3 500株/667 m2,密度过大容易造成通风不良,影响光照作用,湿度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极易诱发霜霉病发生。定植后要立即浇足定植水,为避免因浇水后棚内湿度过大,可选择全棚地面覆盖地膜,并在膜下留水沟,进行膜下暗灌,这样在防止湿度过大的同时也可在低温时提高地温。施肥时要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特别是氮肥的使用量。定植前每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10 m3,复合肥70 kg。定植后至着瓜前,一般不追肥,在第一瓜长到6 cm时,每667 m2追施复合肥35 kg,以后每隔15~20 d追肥一次。

3 防治方法

3.1 选对品种

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容易管理的品种,设施黄瓜要注意选择抗病性强、耐低温、耐弱光、产量高、商品性好的品种,如秋棚1号、西农58号、津春4号、津研4号、津研7号品种。目前,尚无抗霜霉病的专用品种,可在生产实践中根据表现选择抗霜霉病好的品种。在陕西地区表现好的品种有津春3号、津绿3号、津优35号和津优38号等。

3.2 培育壮苗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日历苗龄30~45 d,有4~5片真叶,苗高20 cm;茎粗壮,节间较短;子叶完好,肥大;真叶肥厚、濃绿,叶面、叶背刺毛浓密;根系发达,色白;无病虫害。结合嫁接育苗技术,使用嫁接苗后黄瓜表现出明显的抗寒、抗病能力,抗逆性和适应性也得到了增强,同时可克服连作障碍,使蔬菜产量较未使用嫁接苗前提高20%~30%。

3.3 强化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增强植株抗病性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采用地膜覆盖和膜下暗灌等方法,把温湿度控制在适于黄瓜生育而不利病害发生的范围内,尽量避开适于病害流行的温度范围-15~24 ℃。白天将设施内温度控制在28~32 ℃,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2]。

3.4 清洁田园

每收获一茬后,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病叶。在全部收获完成后,要彻底进行清园,将植株连根拔起,连同棚内掉落的叶片、生长的杂草一起运出,远离棚外烧毁或深埋,达到消除病源的目的,可大大减少病害的感染概率。

3.5 高温闷棚

此方法适合于大面积发病严重时使用,操作时有一定风险,需要控制好每个环节。闷杀前一天先灌水,增大湿度,次日晴天上午密闭棚室,使棚室内温度在30~40 min内逐渐升高至42~46 ℃,其间要每隔10~15 min查看一下温度,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危害,当温度达到45 ℃时,持续2 h后即可降温,结束闷棚。注意降温时不能立即拉开风口,应当先用遮阴网降温后再通风,通风时应先小后大,缓慢进行,使室温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3]。

3.6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应把握最佳防治期,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优先采用粉尘法和烟熏法防治,在发病前或出现中心病株时每667 m2可喷5%百菌清粉尘、10%防霉灵粉尘等1 kg进行防治,每隔10 d一次,连续2~3次;熏烟剂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每667 m2 0.25 kg,在傍晚闭棚后,点燃密闭一夜,每隔7d一次,连续3~4次。在发病中后期应采用药剂防治,目前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8%甲霜灵锰锌、72%克霜氰、69%安克锰锌、50%扑海因、52.5%抑快净、72%克露和72.2%普力克等。使用杀菌剂时可单独使用一种药物,轮换使用,也可进行复配用药,但要注意酸碱性质不能混合,尽量把药喷到叶片背面。阴天发病时尽量用粉尘剂,个别发病时可采用浓液蘸叶[4]。

参考文献:

[1] 徐坤.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全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胡玉清,郭新声.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3] 黄志权.无公害黄瓜保护地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0):46-47.

[4] 徐景新.蔬菜使用农药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1999(6):27-29.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霜霉病发生原因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阿米西达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