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应对家长委员会自治困境

2020-12-28朱静江

新班主任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革新家校群体

朱静江

家长委员会要走向真正的自治與可持续健康发展,就不得不面对和处理这样一些问题:参与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和能力,家委会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家委会的做事流程和应急预案是什么,家委会自我革新的条件和目的等。只有深入细致地思考和找寻有效的应对之策,家委会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自治。

首先,我们来说说参与者需要具备什么素养和能力。既然家委会代表着家长群体的利益,担当协调和对接学校工作的使命,那么,家委会成员的选择和任用必将直接影响家校关系。为此,家委会成员的选定不能草率和盲目,应该多途径、多层面考察和推选。从个人意愿、空闲时间、使命担当和能力素养等方面来考量,由学校牵头让所有家长都参与进来,通过问卷调查、笔试、面试等手段,对家长进行考核和遴选,通过这种层层筛选的方式,让真正适合的家长进入到家委会的备选名单中。再在学校、社区和家长的共同推选和斟酌下,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公示,最终敲定名单。当然,也要明确家委会成员是“可上可下”的。毕竟,时代在变,人也会变化,为了确保家委会始终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应该体现出“能者居之”的特点。

其次,我们再看看家委会需要何种制度保障。家委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事机构”,更倾向于一种民间组织,甚至可能是小范围内的群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因为代表着一类群体的利益,为了使这种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就需要制度和规则。一是规定家委会自由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范畴,牵涉到家校矛盾的时候,家委会有责任和权利积极介入和干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家长的利益,又能与学校达成最有效的和解;二是家委会成员有资格和能力评价、谏言和对话家委会主要负责人,甚至可以启动改选负责人的程序;三是家委会在对家校问题作出适切协调并达成共识之后,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违反家委会的决定,即便有异议,也要经过家委会达成新的共识。当然,家委会的制度保障是多渠道、多样化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可以再辅以其他的配套措施和制度,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谈谈家委会自我革新的条件和目的。家委会需要自我革新吗?答案是肯定的。家委会要走出自治的泥淖,就必须形成一套自我革新的机制和流程。那什么时候自我革新呢?当家委会不能很好地保障家长群体的利益,不能健康有序地开展各种对话活动和总结反思,不能正确履行应有的职责和使命,甚至无视家长的合理请求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自我革新。革新不是自我毁灭,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立足实际,从自身出发进行“诊断”和“救治”。这就需要家委会启动自我诊断程序,比如,民意调查、问题收集、个人意愿考察、问题发展经过等,通过对问题的追踪、了解和排查,明确家委会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让当事人更好地看清事实,从中吸取教训,为后续的家委会工作奠定基础。一旦情况核实清楚,学校应该牵头组织家长进行新一轮的改选工作,让能者居之。家委会主要依托自身的机制和制度来开展工作,只有正确、及时、有效地履行职责,才能切实服务于家校,真正起到家校沟通的桥梁作用,也才能走向自治。

其实,家委会要走出自治困境,最需要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只有人的观念和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家委会自治的水平。而有了制度的保障和家委会的自我革新,更能加速完成家委会的自治。凡此种种,我们在制订和落实具体措施和对策的时候,还是要依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方能正确有效地让家委会走出自治的泥潭。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革新家校群体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复旧运转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调查
澳大利亚革新专利制度会否走向“末路”?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