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抗心房纤颤研究进展*

2020-12-27康秉涛孙晓莹田姝薇曹慧玲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动作电位离子通道永久性

秦 魏,康秉涛,张 洁,郭 蒙,孙晓莹,田姝薇,曹慧玲,△

1.西安医学院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21);2.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咸阳 712046)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首大死因,每年约有170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1],心律失常是一类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快速型和慢速型,前者包括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扑动、心室纤颤、心室扑动、早搏、心动过速等,后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AF是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类型,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发,如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AF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心房电重构,其基本特征是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与心房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缩短。AF治疗包括导管消融术、外科消融术、电复律与药物治疗。目前临床通过控制心率、心搏节律、抗凝等药物治疗AF,仅能减少AF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很难使其恢复正常窦性节律,治疗效果不理想[2-4]。常用药物胺碘酮、心律平、多非利特因选择性差,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可引起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因此,研发新型抗AF药物十分迫切。Kv1.5钾离子通道主要在心房肌表达,选择性强,可望成为抗AF药物设计的新型高选择性靶标[4]。本文系统综述了Kv1.5钾离子通道在AF发生中的作用、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在抗AF中的应用与作用机制,以期为抗AF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Kv1.5钾离子通道与心房纤颤

钾离子通道是生物进化上出现最早的细胞膜离子通道之一,其电流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中除0相去极化外的动作电位复极过程的主要电流。根据分子特点,该离子通道又可分为二次、六次跨膜单孔通道及四次跨膜双孔通道。Kv钾离子通道包括Kv1、Kv2、Kv3、Kv4等亚家族,Kv1.5钾离子通道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是Kv1亚家族中的一个亚型,由4个结构相同的α亚基组装成同源四聚体,而每一个亚基包含3部分,除去蛋白质C-末端和N-末端,其主体部分是由6个跨膜蛋白分子片段(S1~S6)形成的通道。同一家族的不同亚家族成员也能自组装形成异源四聚体,导致Kv钾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Kv1.5钾离子通道主要分布在心房,尚未发现在心室中表达,在心房复极与动作电位时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8]。

AF是一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无节律的快速折返冲动替代了正常的窦性节律,导致心房过速且不规律的异位搏动。心房电重构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特征是心房肌APD与ERP缩短。参与人类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的外向钾离子电流主要包括四种: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IKACh)与延迟整流钾电流(IK),IK依据通道动力学不同分为慢激活(IKs)、快激活(IKr)与超速激活(IKur)外向整流钾电流。IKur特点是激活很快,去极化激活后立刻出现外向电流,失活缓慢,具有电压依赖性,与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的Ⅰ相与Ⅱ相密切相关。IKur的分子基础是Kv1.5钾离子通道,受KCNA5基因调控,目前发现Kv1.5钾离子通道只在心房肌表达,尚未发现在心室肌表达,具有高选择性,Kv1.5钾离子通道介导的快速复极是阵发性与持续性AF的病理生理基础,在AF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Kv1.5钾离子通道可通过调控IKur,延迟钾离子电流,缩短心房肌APD与ERP,引发AF[8-10]。丁绍祥等[2]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F组大鼠中Kv1.5 mRNA含量与Kv1.5蛋白质光密度值均显著上调。提示Kv1.5钾离子通道电流变化,钾通道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均与心房电重构联系密切。因此,抑制Kv1.5钾离子通道可延长心房肌APD与ERP,改善AF。

研究表明,TGF-β1/Smad/α-actinin-2/Kv1.5通路参与风湿性心脏病AF的发生与进程。其中,α-actinin-2与CVF、TGF-β1、Kv1.5钾离子通道表达呈正相关,提示α-actinin-2调控Kv1.5钾离子通道参与心肌电重构,可调控TGF-β1/Smad介导与纤维化相关的结构重构、调控AF[11]。研究[12]发现,阻断Kv1.5钾离子通道会影响缝隙连接蛋白40(Cx40)表达水平。张珂等[13]发现特异性阻断Kv1.5钾离子通道,AF组心房肌细胞中Cx40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同时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AF患者的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与Kv1.5蛋白表达呈现明显负相关,揭示DNMT3A可能参与调控Kv1.5钾离子通道的表达,影响AF[14]。

2 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的抗AF作用

AF包括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三种类型。阵发性AF,特点为AF持续时间低于48 h,7 d 内或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反复发作;持续性AF,特点为AF持续时间超过48 h,需药物转复,或电转复;永久性AF,特点是AF不能转复或转复后24 h内即复发[8-10]。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可特异性地作用于心房肌细胞上的Kv1.5钾离子通道,从而导致类似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对三种不同类型AF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延长心肌APD和ERP[5-8]。

2.1 维纳卡兰:维纳卡兰是由Cardiome和Astellas合作研发的新型抗AF药物,2009年,维纳卡兰完成了AVRO试验,欧洲药品管理局于2011年批准维纳卡兰可用于早期AF转复,是首个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AF的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类药物,临床上可用于7 d内非外科新发AF或3 d内外科手术后新发AF的治疗[15]。维纳卡兰对阵发性AF转复率较高,而对持续性或永久性AF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纳卡兰终止48 h内新发AF有效率可达52.2%,对持续AF转复有效率为8.2%,其终止AF所需平均时间为11 min[8]。该药物作为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可延长心房肌ERP与心房肌电传导,但不会造成心房肌电生理特性改变,从而避免了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安全性优于胺碘酮[8,15]。

2.2 8-羟基松脂醇苷:8-羟基松脂醇苷是从缬草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方颖等[16]发现在人胚胎肾上皮细胞(HEK293)中表达Kv1.5钾离子通道蛋白,采用膜片钳检测8-羟基松脂醇苷对Kv1.5钾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HEK293细胞Kv1.5钾离子通道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10 μmol/L与30 μmol/L化合物抑制率分别为28.5%与37.1%。且此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即该化合物对HEK细胞Kv1.5钾离子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洗脱后细胞电流基本恢复正常,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该药物具有较好安全性。8-羟基松脂醇苷可通过抑制Kv1.5钾离子通道电流,延长心肌ERP,发挥抗AF作用。

2.3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影响大鼠心房肌细胞中Kv1.5钾离子通道表达。刘维琴等[17]采用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构建大鼠AF模型,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心房肌细胞中Kv1.5钾离子通道表达与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心房肌细胞中 Kv1.5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且伴随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可显著上调Kv1.5基因表达水平(P<0.05),改善心肌细胞形态,改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影响心房电重构,延长APD与ERP,预防和治疗AF。同时,在临床治疗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胺碘酮协同使用,可显著改善AF,也可减轻胺碘酮单一治疗房颤所造成的毒副作用[17-18]。

2.4 乌头碱:乌头碱是一种强效非选择性钾通道抑制剂,常用于心律失常动物造模。李宜富[19]利用双电级电压钳技术,测量了表达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Kv1.5钾离子通道的电流,同时利用丙氨酸突变技术,构建了hERG和Kv1.5钾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突变型,研究比较了乌头碱对野生型和突变型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乌头碱可以时间依赖性和电压依赖性的双重方式实现卵母细胞上Kv1.5钾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IC50(0.796±0.123) μmol/L;Hill系数(0.280±0.020)],且抑制效应亦呈现浓度依赖性。但乌头碱对突变型Kv1.5钾离子通道蛋白(V505A、I508A、V512A)的抑制作用明显下降(与野生型相比,IC50值分别增加21,1199和1150倍)。

2.5 其他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一些新型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持续性或永久性AF的优选药物:①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S9947可显著抑制Kv1.5钾离子通道和心房IKur,其半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42 μmol/L和0.07 μmol/L,通过抑制Kv1.5钾离子通道,延长APD与ERP,改善AF。②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AVE0118是IKur与ITo电流早期复极的抑制剂,可抑制Kv1.5钾离子通道电流,延长APD与ERP,增强心房收缩,促使AF转复;AVE0118可延长山羊心房APD与ERP,增强心肌收缩力,可使山羊持续性AF转复率提高至63%,且不引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③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AZD7009可延长APD90和ERP,可用于持续性AF转复。④对于永久性AF治疗主要以控制心室频率为主,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MK-0448、XEN-Do103可使永久性AF患者右心房小梁APD90与ERP延长,对永久性AF有一定治疗作用[4,8-10,15]。

3 结 语

AF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已有药物因缺乏选择性,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大,易诱发更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Kv1.5钾离子通道主要在心房肌细胞表达,具有较高选择性,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可望成为理想的抗AF药物,通过延长APD与ERP,治疗AF,降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因此,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研究一直倍受关注。钾离子通道检测主要依靠荧光技术,包括了小分子荧光探针、量子点技术和荧光蛋白技术。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体积小、设备简单以及膜透过性好等优势,其不仅可以检测活体生物靶点而且还能提供相关靶点的动态信息[20]。但是,目前Kv1.5钾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尚未解析,阻碍了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设计与进一步结构优化,同时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抗AF的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相信随着Kv1.5钾离子通道晶体结构的解析,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抗AF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入阐释,Kv1.5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必将在AF治疗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动作电位离子通道永久性
烟草钾离子通道AKT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双相电位不对称性原因探析
——从一道浙江选考生物学试题谈起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局部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爱吃辣的树鼩
龙血素B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兴奋传导的影响
高考生物常见失分点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Hg2+、Pb2+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房颤的危害不能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