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020-12-25赵美玲迟雅飞葛凤芹王淑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体征肝细胞肝功能

赵美玲,迟雅飞,葛凤芹,王淑红

(1.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有限公司城子河中心医院,黑龙江 鸡西;2.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鸡西)

0 引言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抑制以及生长因子的参与之间不受控制的平衡,导致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而不激活凋亡信号,逐渐发展为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主要针对恶性肝肿瘤,其次是良性肝肿瘤[1]。肝切除术一般应保留至少30%的正常肝组织[2]。肝硬化患者的肝切除量不应超过50%。由于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现对我院收治的60 例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 例,其中男51 例,女9 例,年龄23~75 岁,平均(48.5±3.5)岁;肝切除术中:左半肝切除20 例、右半肝切除23 例、肝方叶切除7 例、肝右后叶切除10 例。

1.2 护理

1.2.1 术后护理

术后24 h 内取卧位,生命体征稳定时取半卧位。为防止术后肝段出血,不应鼓励早期卧床活动和严重咳嗽。术后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恢复肠蠕动后,可服用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软质食物直至普通食物。给予低脂肪、高热量、适当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进行床边心电图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中每小时测一次生命体征,直至稳定;严密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24 h 出卧床休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详细记录。持续吸氧48~72 h,调节氧流量2~3 L/min,可促进肝细胞修复,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3]。术后48~72 h,病人肠道通气后可拔除胃管,并给予少量饮水逐渐恢复饮食;间歇夹闭导尿管,反复训练膀胱功能避免尿潴留;定期挤压腹腔、肝周引流管,观察活动性出血表现;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压迫、折叠,观察记录引流液。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液体的颜色、性质和数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2.2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2.2.1 出血

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对凝血障碍患者肌注维生素K1或静脉滴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凝血因子。手术中操作要精准轻柔,避免因操作动作粗糙损伤和剥脱手法不当造成出血。血管应精细结扎。当伤口渗血时,通过凝血、钳夹结扎或缝合结扎止血。为防止术后肝段出血,建议患者术后24 h 内不要早起,需要卧床休息,以免严重剧烈咳嗽[4]。密切观察病情,包括生命体征和精神变化。定期按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注意胃管、腹腔引流管、切口敷料有无新鲜血液引流或渗出,及时发现出血征象并及早治疗。对出血患者立即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液体补充循环血容量。进行床边心电图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2~3 L/min,根据病情每0.5~1 h 观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精神变化、引流情况、尿量等。做血液准备及交叉配血试验,静脉输注新鲜血液[5]。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通过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Ⅰ或新鲜输血进行纠正[6]。如果在短时间内或连续大量失血,或经输液、输血等治疗,患者的血压、脉搏不能稳定,应做好再行止血手术准备。

1.2.2.2 肝功能不全或衰竭

术前测定肝储备功能,评价肝切除量。术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术后氨的产生,包括口服新霉素或卡那霉素,抑制肠道细菌繁殖,术前夜间清洁灌肠,减少氨的来源,禁止肥皂水灌肠。要做好止血结扎,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皮肤、巩膜、尿液的颜色。如果病人表现出漠不关心、烦躁、困倦,就要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7]。围手术期给予肝保护和营养支持,以改善肝功能,避免使用巴比妥类药物、盐酸氯丙嗪等损害肝功能的药物。

护理工作中,控制氨的吸收量;消化道出血时肠内会有大量血液,血液中蛋白质分解,氨离子通过肠活动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使血氨浓度异常升高。因此,要及时纠正休克,给予吸氧,注意清除肠道积血,保持排便通畅,减少氨的吸收。可采用口服乳果糖或酸溶液灌肠。禁止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氨的产生和吸收。连续吸氧3~4 d,流量3~5 L/min,可提高血氧浓度,增加肝细胞供氧,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加强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精神变化、药物反应等,及时记录[8]。对于烦躁不安的人,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避免发生脱离、从床上坠落等意外。定期检查血氨和生化变化。

1.2.2.3 胸腔积液

肌注维生素K1及静脉输注血小板可改善术前适应证及凝血机制。术中操作温和,减少创伤和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围手术期积极保肝治疗,给予GIK 溶液、白蛋白等静脉输注,增加肝脏储备,纠正低蛋白血症,使肝功能尽快恢复。术后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肺部听诊。如出现胸闷、气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帮助患者缓解焦虑,采取半坐姿,以减少脂肪肌肉的通气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打背部进行咳痰。如有必要,每天吸入1~2 次气雾剂,以防止肺部感染加重呼吸困难。如果胸腔积液、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明显,应立即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鼻塞或面罩吸氧6~8 L/min。下胸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

1.2.2.4 胆瘘

胆瘘量大,症状体征明显,易及时、准确诊断。胆瘘小量或渗漏性瘘时,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对于术后正常疼痛,镇痛治疗容易误诊。熟练掌握解剖位置,术中彻底夹持胆管,避免过度受累和损伤。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数量,24 h 后连续引流胆汁超过200 mL,可诊断胆瘘。为加强术后腹痛的观察,特别是无腹腔引流管者,若右上腹至左下腹疼痛,应考虑胆瘘的发生。

充分引流胆漏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各种引流管在术后应妥善固定,防止堵塞、扭曲和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数量和性质。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按医嘱给予抗感染、抑制消化酶分泌、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静脉营养,液体输液前现配,24 h 静脉滴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寒战、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等感染迹象,定期监测生化指标,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为改善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保肝药物和白蛋白静脉滴注。

切口有胆汁渗出时,应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发热、疼痛等炎症征象。胆汁浸湿的敷料要及时更换。引流管周围皮肤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然后涂上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对皮肤造成腐蚀。少量胆漏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症状严重时需再次手术。

2 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2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0%,其中术后大出血3 例,胆瘘5 例,肝功能衰竭5 例,胸腔积液8 例。并发症患者经处理,症状改善病情好转。住院时间20~100 d,康复出院。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较多。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处置,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猜你喜欢

体征肝细胞肝功能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