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B 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12-25郝永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胆总管黄疸胆管

郝永欣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河北 廊坊)

0 引言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临床表现以胆道内有嵌顿梗阻、黄疸、寒战、发热、上腹部绞痛、化脓性胆管炎等症状为主,严重时可产生感染性休克,该病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患病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1]。本研究主要对30 例患者进行B 超诊断,旨在探究B 超的临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医院收治的30 例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包括18 例男、12 例女,其中男性年龄最大为65 岁,最小40 岁,平均(48.12±2.13)岁,有10例并发黄疸、8 例术后发热;女性年龄最大为66 岁,最小38岁,平均(47.51±2.08)岁,有8 例并发黄疸、4 例术后发热。

1.2 方法

仪器准备:选取飞利浦的HD-7 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为3.5 MHz。

检查方法:指导全部患者空腹8 h 以上,清晨空腹进行检查。取仰卧位,用探头沿着患者的肋缘下横切、斜切部位进行检查,获取肝内外胆管的信息。指导患者深呼吸,保持屏气状态,利用探头扫查患者的肋缘、肋间,获取胆囊的信息。灵活移动并调整探头的方向,获取胆囊横断面的信息。部分患者需要取侧卧位,便于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囊壁情况、胆汁透声情况、胆总管直径、结石大小、结石数量等多方面的情况。收集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情况与B 超影像学表现,及时查出误诊漏诊原因,并提出对策。

1.3 观察指标

分析30 例疑似胆总管结石的B 超诊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 软件分析,t 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 例患者中有29 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仅有1 例B 超提示胆总管扩张,无结石,术中所见均为胆总管结石,故B 超的确诊率为96.67%。29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检出10例末段结石、19 例肝外胆管起始段结石。结石直径最大为13 mm×5 mm,最小为4 mm×2 mm。按大小可分为16 例0.8~1.0 cm、8 例1.0~1.5 cm、5 例1.5~2.5 cm。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其结石均已取净,术后均无腹痛、发热等症状,伴有黄疸者,术后也慢慢消退,均经B 超复查,无结石。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症,青壮年与老年人群体是易患群体,病情发作时,其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为主[2]。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胆汁的滞留,胆总管扩张,加上胆囊、胆管的收缩力与蠕动,可造成结石移位,进而发生嵌顿,造成胆管梗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嗜睡、血压下降、烦躁、酸中毒、休克等严重表现,若未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可在1~2 d 或数小时内致死[3]。因此,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对其预后情况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B 超诊断已普及,是当前诊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迅速、安全、简便等诸多优点。

目前,B 超已成为当前检查胆总管结石最为常见的一种诊断方法。通常情况下,胆总管内径为6~8 mm,长4~8 cm,其肝内胆管的弯度较大,故结石多聚集在此,胆汁在胆管中的流速比较缓慢,胆汁不易排出肝内胆管,长时间未诊出可形成结石。结石及周围组织、胆汁之间的声阻抗均有所不同,呈强回声,并伴有声影,B 超的确诊率较高。运动量不同,可导致B 超诊断结果均有所不同[4]。有研究资料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胆囊括约肌逐渐松弛,且蠕动功能逐渐降低,进而造成胆汁潴留,致使胆病发生率逐渐提高[5]。由于B 超具有诊断费用低、无创性、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当前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B 超检查过程中,诊断人员应指导患者在检查前保持空腹状态,取仰卧位,扫查肋下、肋间部位,可清楚地了解到患者胆囊、囊内情况[6]。偶尔无法探清胆总管情况,可指导患者呈左侧卧位,将右手抬高,将扫查部位控制为肝脏及胆囊偏左的位置,注意门静脉右前方慢慢转向正前方,将肝脏、胆囊当做超声窗,有助于超声显示患者的肝外胆管情况,便于临床观察其肝外胆管的末段病变情况,让医师更清晰地观察到胆囊颈部、底部情况[7]。偶尔存在腹腔气体干扰超声诊断结果的现象,可指导患者呈胸膝卧位,便于肠气向背侧移动,有助于探查胆总管。在进行胆总管探查的过程中,可指导患者饮水,呈45°半卧位,让胃窦、十二指肠保持充盈状态,获取较高的显示率[8]。此外,在进行胆管系统检查的过程中,诊断人员需要根据所需的声像图指导患者调整体位,不同的病变部位,选择最佳体位,保证B 超诊断的效果。本研究表明,30 例患者中有29 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仅有1 例B 超提示胆总管扩张,无结石,术中所见均为胆总管结石,故B 超的确诊率为96.67%。29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检出10 例末段结石、19 例肝外胆管起始段结石。全部患者经治疗后,其结石均已取净,术后均无腹痛、发热等症状,伴有黄疸者,术后也慢慢消退,均经B 超复查,无结石。提示B 超在胆总管结石中有着较好的确诊率,可有效检出患者的病变位置,可为临床诊治胆结石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综上所述,对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予以B 超诊断,可快速诊出胆总管结石,具有无创伤性、确诊率高的诊断优点,值得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胆总管黄疸胆管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临床分析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