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研究

2020-12-24王丽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观幼儿教师戏剧

王丽杰

(包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前言

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作为幼儿园戏剧教育实践开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不仅对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戏剧教育实践的质量。开展对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研究,对丰富幼儿园戏剧教育理论、改善幼儿园戏剧教育实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何为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笔者结合目前幼儿园开展戏剧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将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概念界定为:组织戏剧教育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戏剧教育的认识。具体包括幼儿戏剧教育目标观、内容观、过程观、方法观及评价观五个方面。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为丰富幼儿园戏剧教育理论和提高幼儿戏剧教育实践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西安市负责组织戏剧教育的178名幼儿教师。发放问卷总量为186份,回收问卷180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剩余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96%。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名幼儿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4名来自公办幼儿园,2名来自民办幼儿园。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借鉴已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编制“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现状调查问卷”,发放给西安市负责组织戏剧教育的全体幼儿教师,以获取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现状的数据。

2.访谈法

选取西安市A、B、C三所幼儿园中的6名幼儿教师(每个幼儿园各2名)作为访谈对象,确保其在戏剧教育教龄、学历、专业、班级、职称等方面均各有差异,具有一定代表性。访谈形式主要为半结构式访谈,访谈提纲的设计主要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需求,是对问卷内容的深入挖掘和补充。

3.观察法

从被访对象中再一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中、大班各1名幼儿教师。在自然情境中对其所组织的戏剧教育活动及其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观察,同时以结合录音和笔录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三)研究工具

1.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人口学资料,旨在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第二部分为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现状调查。问卷各维度的划分主要以泰勒原理、教育观及幼儿园戏剧教育已有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共包括戏剧教育目标观、戏剧教育内容观、戏剧教育过程观、戏剧教育方法观及戏剧教育评价观五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张金梅等人对戏剧教育理论知识的探讨,并根据笔者所搜集的访谈资料内容,进一步将五个维度作出具体的细分。其中目标观涉及到目标的制定依据、目标的结构体系及目标的适宜性等方面;内容观涉及到内容的来源、选择标准、内容范围、难易程度及组织形式几个方面;过程观涉及有关戏剧教育实施的途径、环节、教师角色及师幼互动等层面的认识;方法观涉及诸如教师入戏、副你角色扮演、道具制作等诸多常用的策略;评价观涉及评价的依据、主体、重点及方法等多方面。整个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的五等级评定法。问卷以逆向题为主,每个变量均从低到高赋值,分别是:1.代表完全同意,2.代表比较同意,3.代表一般同意,4.代表比较不同意,5.代表完全不同意。分值越高,则越倾向于不同意,代表对戏剧教育的认识就越好。

2.问卷的信效度

(1)问卷的信度

为保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正式问卷发放前,本研究对问卷进行了前后多次的试测和修改,最终使得问卷各维度的α系数值有了明显的提高,各题项均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修订后的问卷信度情况

由表1可见,问卷各维度α 系数值均不低于0.795,总体水平已达到了0.9以上。这说明经过修订后的问卷信度很高,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

(2)问卷的效度

①结构效度

根据因素分析理论可知,若问卷的各个因素处于中等程度相关,则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若各因素相关程度过高或过低,则代表在问卷中有部分因素不适合测量该研究内容。本研究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的结构效度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该问卷各维度的相关系数值在0.598-0.798之间,均小于0.8,这说明该问卷各维度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程度均低于与总体之间的相关程度,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这说明各个维度均能够较好的测量幼儿教师的戏剧教育观,表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②内容效度

本研究问卷最初各项目的确定主要源于泰勒原理、文献综述及半结构式访谈。之后笔者经与2名戏剧教育知名的学者和4名幼儿园戏剧教育实践者进行研讨,进一步拟定具体预测问卷的各题目。后经过请教本学院的专业教授进行指导,对各题项的语言表述及逻辑规范进行多次修订与评判。随后又随机选择了5名组织戏剧教育的幼儿教师填写问卷,用以检测问卷的难易程度、填写时长及语句规范等。最后根据专家及问卷填写人的意见,对不合适的题项进行了修改,从而保证本研究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为全面了解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情况,本研究将幼儿教师在问卷中的总体平均值作为衡量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整体水平的考察标准。根据李克特(Likert)的五等级评分方法,分值越靠近5,表示各题项所代表的水平越高,分值越接近1,则表示所代表的水平也愈低,其中分值3表示水平处于中等状态。本研究对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总体情况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总体水平描述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178名幼儿教师的各维度得分范围在2.807—3.369之间,总体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092和0.406,高于理论中值3分,这说明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均值得分尚且小于4分,表明总体水平与高水平之间还有一定距离,改善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任务依然迫在眉睫。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一方面,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影响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龄、学历和教学经验等;另一方面,从外部因素角度来看,影响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参加戏剧教育培训情况、实践观摩情况及戏剧教师之间研讨等影响因素。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表示,参加培训学习是改善其对戏剧教育看法的最主要因素,这与学者沈思敏、李曼曼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2]。如在访谈中,A教师说:“我认为影响因素挺多的,首先是我们园长在戏剧教育这方面投入了很多、很重视,所以我也就顺其自然的被这种观念影响了。再有就是戏剧教育它本身的趣味性和意义,真的很特别,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戏剧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比较多,所以我不得不多学习,把这方面做好。不过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培训,幼儿园经常鼓励我们出去培训,我记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次是在广州,来了很多戏剧‘大牛’,他们一边给我们讲解戏剧教育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带领我们一起做戏剧教育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我感觉很快乐,一天下来一点也不觉得累,我收获很多”。

(二)各维度现状及原因分析

1.缺乏对戏剧教育的全面、系统认识

表4呈现的是调查对象戏剧教育观各维度的具体现状。

表4 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各维度的具体现状(一)

由表4可见,幼儿教师缺乏对戏剧教育全面而系统的认识。该项不足之处在戏剧教育目标观、内容观、过程观、方法观及评价观五个方面均有所体现。本研究与学者孙胜男、张克明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其存在的原因可能是:教师的戏剧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戏剧教育教学经验不足[3];抑或是幼儿教师的认知能力较差,及参加培训或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等因素所导致[4]。正如访谈中一位教师谈到:“我接触戏剧教育的时间并不太长,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懵的状态,都没怎么听过。后来就是通过不断看我们园里老教师授课才开始逐渐了解,其实更多是模仿着上课,到现在还没出去学习过”。

2.幼儿戏剧教育观念尚未达到内化水平

表5是对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的深度呈现。

表5 幼儿教师戏剧观各维度的具体现状(二)

由表5可见,目前幼儿教师戏剧教育观在各维度层面均仍未达到内化水平,其中部分观念与戏剧教育实践相脱离。进一步探究,其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一方面受教师主体内认知系统水平限制,未能意识到怎样将观念内化于心。认知系统不仅仅是对所经历的事物作简单的心理复制,而且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关于现实世界的心理结构,其水平高低与个体身心发展及观念之间呈正相关[5]。另一方面,可能源于幼儿园条件支持情况等多种外部因素的限制,导致对戏剧教育观念的内化力不从心。正如访谈中一位教师提及:“我们搞戏剧活动更多是自己动手,自己琢磨,园里鼓励我们要有创新意识,研发能力,但我们有一些好的想法了,却无条件去开展,设施和物件提供不了。”

3.存在重视表演结果大于过程表现的倾向

表6呈现的是教师对幼儿戏剧教育活动的关注点。

表6 幼儿教师戏剧观各维度的具体现状(三)

由表6可见,幼儿教师对戏剧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及评价存在重视表演结果大于过程表现的认识倾向,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教育思想相背离。分析出现该种结果的背后原因可能有:一是幼儿教师本身的戏剧教育知识匮乏,对戏剧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理解上陷入误区;二是源于幼儿园和家长所带来的无形压力,以观看戏剧教育最终所呈现的表演结果为评价标准,导致幼儿教师急功近利,置戏剧教育价值和目标于不顾,在追求“教育性”的方向中逐渐迷失[6]。正如访谈中一位教师所言:“每年国庆或者元旦这种节日,我们幼儿园都会举办相对较大型的节目,还会邀请家长前来参加,这就会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为了让家长看到我们平日里所作出的努力,当然要呈现最好的结果,对此我们不得不多加排练。”

三、建议

(一)丰富幼儿教师的戏剧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

1.教师要加强对戏剧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学习是成长的“催化剂”,是促进观念得以改善的“金钥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外部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体按照本身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来建构意义的过程[7]。幼儿教师应调动自身对戏剧教育理论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研读,不断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资源,通过阅读戏剧教育相关书籍、网络媒体材料,并积极参加园所培训活动以及专家讲座活动等,内外兼修,通过不断学习,以使其戏剧教育观得以改善。

2.丰富幼儿教师的戏剧教育经验

教育经验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经过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认知与行为模式,其运行主要依赖于主体在教育实践中的相互作用,是通往教育理论的必经环节[8]。丰富幼儿教师的戏剧教育经验,首先应要求幼儿教师积极参加并组织戏剧教育实践活动,尤其是戏剧教育公开课,将所习得的缄默性理论知识显性化为实践行动。其次应总结戏剧教育经验。经验总结伴随着人类之生存与发展的始终,总结过去活动经验,指导未来活动开展,是人们得以维系生命的基本技能和指南[9]。在戏剧教育领域,幼儿教师应不断对自己过去的戏剧教育经验进行反复总结,深入思考与加工,在实践检验中将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使其戏剧教育观得以改善。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戏剧教育反思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将教师反思划分为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及实践后反思三类[10],幼儿教师在戏剧教育实践中每个阶段的反思均有助于改善其戏剧教育观。首先,在实践前,充分了解合理的戏剧教育目标制定、内容选择、过程实施、方法运用、评价落实及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等各方面内容,正确审视自身所持有的戏剧教育观,使得反思更具有针对性。其次,在实践中,提倡“在行动中反思”,即在行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构建问题情境,运用先前知识与经验收获乐观效果之过程[11]。比如在实际戏剧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及时对自身的戏剧教育观念进行反思。抑或在对戏剧教育线上线下公开课的观摩中,深入分析成功案例背后的理念,反观自身观念之不足,以改善自己的戏剧教育观。再次,在实践后,坚持写反思日志。反思日志是教育者对自身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方式进行重新认知的过程,是提高教师教育观念水平的有效途径[12]。幼儿教师的反思日志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包括记录戏剧教育典型案例、对戏剧教育理念的发现、对戏剧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等,帮助幼儿教师发现自身戏剧教育观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扬长避短。

(三)加强戏剧教育教研与培训

1.重视戏剧教育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用以解决实践问题,提升自身戏剧教育实践效果及观念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应做到两点:一是制定“以老带新”体制。充分利用“经验型”教师和“高学历”教师资源,使其担任教研组长,通过观摩、探讨及合作等形式带动新手型或低学历教师共同学习,彼此分享、互相促进,以提高集体戏剧教育水平。二是加强现场指导。幼儿园可主动邀请戏剧教育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前来加入教研活动,现场对幼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答疑与指导。

2.加强教师戏剧教育培训

第一,更新培训方式。首先,应注重参与式培训模式。教师在参与式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与感知,体验真实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应注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例如,针对优秀活动案例进行集体讨论,对幼儿教师戏剧教育目标观、内容观、过程观、方法观及评价观等各方面做出全方位和具体化的缜密分析,使得幼儿教师的戏剧教育水平在替代性强化中得以提升。

第二,增加培训机会。幼儿园应积极邀请国内外戏剧教育领域知名人士前来做培训,将戏剧教育最前沿、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园中,为园内教师戏剧教育观念的更新注入新鲜血液;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重视,加大培训投入,秉持公平性原则,对民办幼儿园给予均等的培训学习与进修的机会,避免民办教师因缺乏培训而导致戏剧教育观无缘更新与提升。

第三,加强培训合作。幼儿园应树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教育理念,搭建园所间合作培训平台,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培训方式,通过挑选骨干教师作为培训者在园所间开展“流动式”培训;建立网络合作培训平台,将优质的戏剧公开课作为观摩范例,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日积月累,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其戏剧教育观得到熏陶和改善。

猜你喜欢

教育观幼儿教师戏剧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有趣的戏剧课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戏剧类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