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24向章宇肖晓凌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向章宇,肖晓凌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 422000)

和湖南其他地市相比,邵阳市有七县、两市,属武陵贫困片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邵阳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多。有关数据显示,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为845862人,留守少年儿童232527人,约占27.5%,其中小学留守儿童约占22.9%。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这些孩子亟需家庭的关爱、社会的关注、学校的关怀,他们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及结果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了邵阳市隆回县高平镇三星村小学、邵阳县谷洲镇谷洲小学、新邵县寸石镇寸石小学、新邵县龙溪铺镇龙溪铺小学、武冈市稠树塘镇万福村小学、大祥区罗士镇苏家民族学校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参与调查的对象是各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被调查的学生总数502人,其比例为男女生1:1,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表格填写,由课题组教师按测验量表规定的规则,采用统一指导用语进行指导。收回有效问卷474份,其中女生237份、男生237份。同时,还对6所小学的18位领导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发放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量表,是由周步成等主持修订,被认为普遍适用于中小学生的标准化心理健康测验。测验题目总共100道,约40分钟可完成。该量表测查了冲动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自责倾向8种心理问题,每个测查的心理健康问题按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量表总分可以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分数低说明没有此类心理问题或程度较轻;分数高于8分,则说明此类问题表现明显,需引起注意,并应加以处理。总分在1—55分为正常水平,总分在56—64分说明有心理不适表现,总分64分以上则有较严重的心理不适问题。另就量表单项数据来看,如果某项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就可认定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不适倾向及严重程度,则需要给以某方面心理特别指导[1]。

(三)调查统计

1.乡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表1呈现的是被调查乡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数状况。

表1 被调查乡村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数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乡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总平均分是44.91分。该分数在正常数值范围内,其中55分以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在大多数,占80.17%;56—64分超出正常范围,有某些心理不适表现的82人,约占17.30%;64分以上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小学生12人,只占2.53%。因此,2.53%就是乡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表2呈现的是被调查乡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的各因素分布状况。

表2 被调查乡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问题的各因素分布状况

在8个心理不健康因素中,12名乡村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见表2)。此外,有8名学生总分在64分以下,而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自责倾向却在8分以上,基本上没有心理健康问题,但可能有某些方面的心理不适,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必要的。

表3呈现的是全部受测学生各单项因素超标准分人数分布状况。

表3 全部受测学生各单项因素超标准分人数分布状况

表3显示,被调查乡村小学所有接受心理健康诊断测试的小学生容易出现各类心理不适的顺序是: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表2与表3包含一个共同的信息,即被调查乡村小学生产生心理不适的最主要表现是学习焦虑与内心孤独。

2.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乡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次数一般是每年1次,但有学校近年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详见表4),或开展的次数过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兴趣的培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数量不足,且教育素养不够;三是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无经费支持,缺乏心理辅导的场地和设备。

被调查乡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最少的只有1名,最多的4名,其中大多数为1名,这种状况约占被测学校总数的50%。这反映出乡村小学心理健康辅导的师资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在这么低比例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中,所有的心理健康教师都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且都是兼职,这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缺乏专业性,他们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见表 5、表 6)。

表4 被调查乡村小学每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次数

表5 被调查乡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专、兼)教师人数

表6 被调查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构成情况

二、乡村小学学生心理不适的主要表现

(一)考试焦虑

应试教育的魔影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小学生,加之农村父母自己饱受读书少的苦,寄希望于子女。乡村小学生身上承受着重大的学习压力,又因为是留守儿童,遇到压力无处诉说,这种日积月累的心理压力,造成小学生学习上的负重前行,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学习考试焦虑。期望大又担心考不好,因而紧张、急躁、心跳加快、头昏、多汗、睡眠不良、学习效率下降、夸大失败、坐立不安、胡乱作答、过早离开考场等。由于正常水平发挥不出,容易引起考试失利。我们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睡眠不足、学习效率下降、胡乱作答是乡村小学生学习考试焦虑最突出的外部表现。

(二)亲子沟通困难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21.17%的学生因亲子沟通的缺失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在被调查的乡村小学中,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情感、愿望缺乏沟通,仅能管吃、管穿,而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几乎缺失。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讲,家庭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是他们得到生命呵护和关爱的重要场所。然而,父母却不在身边,他们不能随时诉说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再加上和爷爷、奶奶心灵的隔膜,造成孩子无助、抵触、孤独和焦虑,甚至还出现一些学生因不能承受这些无助而离家出走的事件。

(三)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小学生遇到心烦、挫折、不如意时,时常责备自己不好、无能,不会表达情感,讲话慢吞吞,做事磨磨叽叽,被同学欺负不会处理,孤独、孤僻,进而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产生恐惧情绪的心理。其形成的根源在于缺乏关爱、因被孤立而感到孤独。被调查乡村小学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我们从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他们总感觉自己被父母抛弃,从而形成自责倾向,他们感觉不到来自最亲密的人的关心和爱护,就会出现自责心理。

(四)对自我形象的焦虑

我们还在调查访谈中了解到,对自我形象的焦虑是乡村小学生一个很大的心理障碍,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关注一些自身问题的答案。如“别人认为我是好朋友吗”“我是好孩子吗”等等问题。他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但因为小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有限,判断能力也十分有限,并且留守儿童还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难以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以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和行为。我们从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以下一些现象:有的学生因在同伴中个子显得矮小而苦恼,有的因为自己外貌不扬或有缺陷被同学嘲笑而形成自卑心理等。

三、问题分析

(一)学校及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且在学校评估、考核中所占比重较小,所以被调查的6所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水平不够理想。很多学校设置的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流于形式,敷衍应付,不能真正落实。设置的心理咨询室也多用于满足各类检查需要,当上级部门检查时,学校不得不临时拼凑心理健康咨询室。因为缺乏实际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工作能力,无法履行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助力的教育责任,因此当地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薄弱领域。这说明乡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条件严重匮乏,农村儿童即使面临各种心理不适,也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心理辅导,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二)专业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乡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并且因为待遇低、教学环境差而致使人才流失过快。一方面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甘于长时间坚守农村,借着各种渠道调走,致使农村小学整体师资力量匮乏。如苏家民族学校总共60名学生,6个教学班,在职教师7人,加上4名代课教师,还要承担狮子教学点的工作任务,分配教主课的教师已经严重不足,出现了专业不对口、一人多职的窘相。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育资源配置也出现了“马太效应”,即最需要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乡村小学分配不到专业师资,而工作条件优越的城区学校却吸引了大批专业教师,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甚至浪费[2]。在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下,乡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勉为其难地兼任。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照本宣科,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上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导致心理教育的效果比较差。

(三)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缺乏专业化和系统化

被调查的乡村小学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完整体系上几乎未起步,比如缺乏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心理辅导工作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也不设置儿童的心理辅导计划。实际上,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加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与社区教育环境的无缝对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和团体辅导、心理健康发展环境的创设、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检查、督导与评估要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四、提升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教育资源要向乡村小学倾斜

乡村小学的硬件建设、经费保障、教学设施设备投入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小学。乡村教育扶贫需要政策性倾斜,需要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入,需要社会捐赠等,比如增加对农村地区心理健康的教育拨款和公益基金项目。乡村小学在增加教学设施设备的同时,应适当增添心理健康教育的器材、设施,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推动更多教育资源向乡村小学倾斜。

(二)引进与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1.重视乡村心理学教师的培养

高度重视教师教育,要引导高师生立志做好乡村教师。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乡村教师的培养使用。我省从2006年实施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小学教师专项计划以来,为乡村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小学教师,但一直没有将心理学教师纳入其中,这个问题不能回避,需要适当补充心理学的人才入乡。这些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心理健康活动和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心理辅导的主力军。只有用专业人才去占领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阵地,才能为农村小学教育排除心理隐患。各地教育局应结合实际,制定培养方案,委托资质好、教学和实践培训过硬的高校、社会机构,用订单式的方法,培养或培训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以面向农村实际需求为教育宗旨,打造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心理学骨干教师。

2.解决乡村教师发展的后顾之忧

切实解决乡村教师后顾之忧,使之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最美丽的乡村教师”。稳定教师队伍是乡村小学发展的保障,也是难题。破解的办法就是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改善居家条件,在职称评审、晋级晋升、职后培训等个人发展问题上有所为,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让乡村教师坚定职业信念和教育理想,用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使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人人争做“最美丽的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扶贫的主力和乡村发展的新乡贤。

(三)建构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首先,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融入到教育评估、督导,整章建制,统筹安排,规范管理里去。其次,配备精干的教师队伍,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定期培训,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各类培训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索“文化补偿+专业能力”的职后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水平。再次,开发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活动为主,形式多样,释放压力,乐观向上。通过这些举措,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制度。

2.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需要营造乡村小学心理健康育人的宽松环境。根据洛伦兹关于人类心理发展关键期理论和布鲁姆的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理论阐述,小学阶段很有必要营造一个优质的心理环境开展教学活动。教育环境的健康创建,首先是要使学生身体健康,保证日常足够的营养,教授适宜其心理发展规律的各种学习内容,促使其活泼好动;其次是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对心理亚健康的老师,需要开展职业健康保健活动,减少工作压力,促进其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提升;再次是学校和村组、社区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组织心理服务入校、亲情陪伴活动,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昂扬向上。

3.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缺失的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是最难弥补的。对家长而言,最重要的是陪伴,家长要能够与孩子们一起学,一起玩,增强孩子的亲近感,安全依赖感,掌握孩子成长的基本知识。这需要做好家校联系,各级管理者、教师要主动和家长对话。对那些特殊群体,比如留守孩子家庭、隔代监护家庭需要特别关注,要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家、校、社区教育协同体,通过QQ、微信等方式,让家长掌握更多的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并能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成长情况,定期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完善教养功能来提高家庭抚育的水平,给农村儿童建立更坚实的心理安全岛。

4.补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

被调查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缺乏,相关高校可鼓励在校心理专业学生通过短期支教的方式,前去乡村小学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心理专业毕业生前来乡村小学工作,充实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例如在湖南省几所声誉较好的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大学,鼓励在校生和毕业生做长期或短期乡村教师。大学生短期支教,符合产学研的职业教育规律,是比较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到小学支教可以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对接,在暂时解决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短缺问题的同时,还能给乡村小学生带去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开阔乡村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乡村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5.加强城乡小学师资的相互交流

教育管理部门可推出城乡帮扶项目,如派遣城市学校心理学科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并开展教研培训。有的可到农村支教一年,还可在学校之间对口帮扶。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人员要到农村学校举办专题讲座、跟踪教研、指导培训。

通过这种教师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开阔教师的视野,通过帮扶学习交流,可以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乡村小学培养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等。城市的帮扶学校可依据被帮扶学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好计划,可以采取教师结对互助、给帮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上示范课等方式进行帮扶活动。被帮扶的乡村学校也可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帮扶学校跟岗式学习,将城市先进的理念和做法普及推广到乡村小学,做到以点带面,从而带动乡村小学心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保证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城乡教育能够均衡发展,要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城乡学校的共同努力,要与国家的总体政策目标一致,城乡合作共建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于支援的城市学校而言,派出的一般是青年骨干教师,致使优质教师资源的暂时缺失以及教学资源暂时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城市学校也常不情愿,甚至产生抵制态度。对乡村小学来说,虽然暂时得到了优质教学资源,但是由于帮扶时间短,教师变更频繁,也会面临学生需适应教师的离开,任课教师经常变动带来的学习效果不稳定、情感分离的考验。所以在城乡帮扶、师资交流这个问题上,只能积极鼓励,试点探索。对于到农村帮扶任职的教师,政府也要提高相应的福利待遇,解决其遇到的实际困难,解决下得去、上得来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城乡小学心理教师交流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柔性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走进乡村小学

乡村小学很难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是当前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加强城乡师资交流以外,柔性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柔性引进教师是指用人单位通过人才交流市场、经纪人、人才租赁公司与教师及教师所在单位签订一定期限的人才租赁协议,或直接与教师及教师所在单位签订一定期限的人才租赁协议,由教师为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服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的人才使用机制[3]。柔性引进教师的方式不会影响教师在原单位的工资待遇,因此,能打消去乡村小学任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柔性引进教师不仅能解决乡村小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紧缺的问题,还能通过交流提高本校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4]。

乡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绝不是个例现象[5],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尤其是乡村小学的领导、老师和管理部门,需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只要各方重视,化解不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家、校、社各方面的关注下,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心理感受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