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23郑雯晴

锦绣·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应用价值

郑雯晴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语块的主要特点,思考语块教学法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应用价值:语块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汉语语法学习效率,提高语用能力,创造性使用语法规则以及建立语法和词汇的结合点。最后总结出培养学习者的语块意识,注重“边讲边练”,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使用和加强语料库和教材建设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 语块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应用价值

一、引言

近年来,通过对西方语言学的学术关照和基于汉语语料的分析,研究者发现汉语中同样存在着类似于英语的语块现象,这给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和模式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其中,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语块的应用研究仍存在发展空间,因此本文通过探讨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尝试提出解决语法“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新路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二、语块理论与语块教学法

“语块”概念最早起源于1950年由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和Selfrige所提出的“组块化”,用来表示单个信息组成更大单位的记忆加工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组块”,指的是已知经验中所熟悉的信息体,将小的组块组合成更大的组块的思维过程称为“组块化”。1975年Becher将“组块”正式运用到语言研究领域中,命名为“预制语块”。此后学者们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组块概念创造和使用了各种术语,如“词汇化句干”“词块”“词汇短语”“预制语块”“词丛”等等。20世纪90年代初,Nattinger和DeCarrico正式提出了语块理论,将语块研究上升到了理论研究的高度。近年来语块最为广泛引用的是Alison Wray对于“程式化序列”的定义:“由连续或非连续的词和其它元素构成的序列,这些预制序列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在记忆中,并且在使用时作为一个整体提取而无需根据语法生成。”Alison Wray对语块的定义体现出语块的三个特点作为判断是否为语块的判断标准:一为预制性,语块早已存储为记忆单位而预先存在,而不是通过语法规则临时生成的;二是固定性,语块通常是高频的词语搭配,具备语法形式和语义上的强关联性,因此语块为一个整体,不可拆分;三为易于提取性,以语块预先存在于记忆和整体关联性为基础,使得语块在语言使用中能够快速提取。此外,对于框架式结构的语块还具有可以替换和生成性的特点,如Hakuta(1976)和 Krashen & Scarcella(1978)按照结构是否固定将语块分为完全固定型和部分固定型1。对于部分固定型的语块由于形式的半固定性,语块的词语搭配存在一定的可填充空间,为创造新的生成语法单位提供了可能性。语块的分类问题也意见各异,常见的分类有Nattinger和DeCarrieo的四分法,分别、为聚合词、习惯表达法、限定性短语和句子构造型结构。还有Nattinger和DeCarrico功能角度的分类,将语块分为社交型、必要话题型和语篇装置型三大类。国内学者钱旭菁(2008)将汉语语块分为词级单位语块、有限组合、凝固组合的三部分。周健(2007)则分为搭配组合、习用短语、句子链接成分三类。此外,丁洁(2006)还提议根据语块的共现频率按照常用度分类。

国外对于英语语块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稳固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基础,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以新的启发与思考。语块作为多词词汇单位,其结构程式性、意义凝练化、易于提取和替换的特征使得语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为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门新兴理论,为语言的学习与应用提供便利与帮助。元文香(2008)在语块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建立语块教学法,教师通过理解和运用语块理论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作用。语块教学法伴随语块理论的发展和国外的成功应用典范,正逐渐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三、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主要集中于如何教短语、句式等语法结构以使得学习者在交际中的表达更加准确、地道。语块具有预制性、结构整体性、易于提取性和创造生成性的特点,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探究具体的应用价值有如下方面尤为突出:

第一,有利于提高汉语语法的学习效率。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但是语法教学容易出现“重理论,轻交际”的弊端,学习者记住了语法规则,却在实际生活的交际运用中出现了偏差。因此,语法教學教什么、如何教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吴勇毅(2004)指出,语法现象、语法结构要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以词汇教学替代语法教学,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可见,语法现象和形式规则的教授是汉语语法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语法教学策略、方法和模式直接关乎到学习者能否更好地接受、理解、内化语言的程式和规约。而语块在学习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强调语法词汇化的结构整体性。具体来说,汉语作为一种重意合、轻形态的语言,语法规则相对复杂,而语块突破了原有的句法规则的既定性和学习句法规则的程式化,语言片段在语块中得以整合与固定,使得语言学习者可以将语块作为固定单位或者框架进行学习和记忆,减轻对于复杂语法规则的记忆负担。以句式框架结构“从……到……”为例,虚词的使用是汉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拆分为“从……”和“到……”不利于学习者对于框架的整体理解,容易造成肢解式的语法规则记忆断裂和误用。将其作为语块进行语法教学,其整体性有效避免了语法教学过程中的“拆分”,减轻了学习者对于语法规则的学习压力和记忆负担,有利于保证汉语输出的整体性和准确性。

第二,帮助学习者语法和语用能力共同发展。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语块的介入之下使得学习者在编码的阶段能够对其意义及其语境的适用进行链接与建构,在交际的过程中更加侧重语言的整体表达和记忆,有利于汉语学习者语法初学阶段就提高语用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保证汉语输出语法的准确性,又要提高学习者语言的的得体性和地道性。以具有约定俗成表达性质的语块为例,一般是专门适用于特定的场景场合。如正式场合中初次见面使用“很高兴认识您”,送客时说“慢走”,结婚时祝福新人“新婚快乐”等等,这些语块以语义场的形式存储为记忆单位, 易于学习者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整体性的提取,在日常交际情境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交际套语、语法规则,促使学习者有效避免受母语思维和文化定势影响的语言产出弊端,从而减少“失业工人”“努力学生”等一系列非地道外国腔式的表述。

第三,有利于学习者对于语法规则的创造性使用。汉语中既存在固定语块,也存在有可替换部分的半固定式语块。其中,半固定语块是一个具有弹性、生成性的发展空间,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如“X来X去”,可以替换为“飞来飞去”、“走来走去”、“跑来跑去”等等。再如利用“与其……还不如……”该语块进行造句和填空,该语块会生成不同的语言单位,有利于学习者通过典型语块对语法规则的使用自主进行拓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练习题的难度,减轻学习者的畏难情绪,又可以加深学习者对于语块的词汇搭配的意义和理解,通过一个语块记忆一个语块群,使得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于更大的语言单位和语境之中,而不只是依靠单独的字、词的识别。正是由于其生成性,语块因此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根据上下文就可以根据语块的一部分而推导出另一部分,这对于提升语言学习者阅读水平的效果尤为显著。

第四,有利于学习者建立词汇和语法认识的结合点。传统理论认为,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词汇与语法不是汉语的孤立的两个部分,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词汇的选取与搭配是建立语块的基本材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框架式的语法结构,对基本材料进行串联和组合,共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语法单位。语法规则通常是稳定的、不变的,即使变化也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而词汇作为语言的表意单位,具有开放性,新事物的产生导致新词汇的产生。语块将汉语词汇与语法规则统合进了一个整体性结构中,使得学习者能够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识记内部所包含的词汇,有利于建立起对于语法规则的框架性认识和新兴词汇的记忆、理解与应用。

但是另一方面,语块应用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仍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Hill(1999)认为,语块重视单位的“结伴关系”,从本质上也许是一种新的语法规则的重建。如果学生对于语块的内容和意义的解码出现了偏差或过度记忆和使用,语块用于教学最终会达到机械“规则化”的反效果。

四、语块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启示

基于上述对语块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基本特质和应用价值,将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

首先,要培养学习者的语块意识。语法的记忆需要花费时间,且缺少具体的语境去灵活运用。周健(2007)提出要强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块意识,并将语块运用于语法、口语、书面语教学中,通过语块构造来分析句子结构,同时运用语块法进行替换、变换词序、生成句子。因此在起步阶段就应培养和树立学习者的语块意识,有利于学生在语法学习之初加强语块的敏感度,对语块能够进行一定的识别、整理和分类。第二阶段学习者通过课上课后的语言互动以及相关的练习会对相同的语块进行记忆强化、加深与巩固,内化语块的语法规则和交际规则,加深对于语法结构和使用情境的理解。第三阶段,在理解和内化语块的基础上完成对于语块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由于语块的易提取性和可替换性,学习者可以自主用于汉语交际并创造使用,教师可以观察学习者的语块输出是否符合语块考核标准。

其次,注重语块应用于语法教学过程中的“边讲边练”原则。语法规则的学习目的不在于记忆,而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汉语交际能力。语块的学习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具有经济性的特点。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科学记忆、理解和运用语块,增强学习者对于语法运用与社会文化规约的紧密认知,对高频出现和实用性强的语块在交际练习中加以强化训练,达到语块记忆的经济性与在一定语境中规范使用的有效性相结合的效果。但如果过度记忆,又会重新陷入模仿和记忆的陷阱,忽视对于词汇之间的搭配与其语境的适用性。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设置更多的语块产出活动配以练习以及相应的语块产出情境方便学生对语块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不仅要提高学习者的语块数量,更要提高其质量,不仅要关注语块的学习效果,也要关注语块的学习过程。因此可以增加课堂或课后利用语块回答问题、讲故事、讨论、辩论、演讲等交际性的练习和活动,也可以设置一些填空、连线、阅读理解等书面的练习,反复建立语块在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连接,深化语块从表征到内涵,从结构到意义的联结,从而实现汉语学习者理想的习得语块的效果——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再次,尝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使用。背诵和记忆语块相对于成年汉语学习者更加有效,但是对于儿童可能相对枯燥乏味,因此语块的教学可以与全身反应法、联想法、操练法等形象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基于一定的学习情境与交际语境,教师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汉语水平,以“i+1”的可理解性输入为原则,对语块和情境的意义进行积极地感知与建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提取已掌握的相关语块,并对其进行监控与调整。在活动中学习既能调动学习者的参与兴趣,也激发了学习者对于大脑中语块图式的提取能力。

最后,建立汉语语块语料库,促进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和研究。零散的语法点讲解和巩固的缺失不利于学习者對于汉语语法建立体系性的认识框架。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可以凸显语块结构整体性和易于提取性的使用价值,在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增设语块的相关知识、学习材料和相关练习,弥补传统教材的弊端。比如将特殊句式结构处理为语块,如比字句、把字句等,既减轻了学习者的语法学习压力,又降低了教师的语法教学困难。正如亓文香所言,需要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有侧重、有选择地加强对语块的指导和训练。同时应加强汉语语块的语料库的建设。周强、詹卫东、任海波(2001)利用人工标注和机器检查的方法构建了200 万字的汉语语块库,包括设计语块标注体系、总结语块标注规范和协调语块加工流程等,有效为切分汉语语块提供了借鉴。此外语料库建设可以根据教师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目的为依据汇总语块,区分等级、难度和频率,丰富汉语学习者的语法学习资源。

五、结语

理论和实践证明,国外语块教学法用于外语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其发展成果已经充分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为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语块教学法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可拓展空间,因此在在国际中文教育行业的长足发展中仍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毛澄怡.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中的语块特征研究[D].扬州大学,2005.

[3].Nattinger,J.& De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5].丁  洁.留学生汉语口语习用语块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6].亓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应用价值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