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段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0-12-23解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4期
关键词:高段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解帅

摘 要:小学数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尤其在小学高段。高段时期的小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思维方式,与低段的同学相比,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渐形成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创造起全面而完善的思维体系,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答题时必备的能力,还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轻松地应对生活中的难题,是否能够有情商、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小学高段的学生大多处于11岁到13岁的年齡段,这个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也是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刻。数学作为一门以严密的逻辑性和缜密的思考力为特点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数学老师可以从问题设计、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能力。

一、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问题的设置对于一节课来说具有画笔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踊跃地回答问题,并且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点。好的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从已知问题中发现未知问题,提出疑惑。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并且加深印象,对知识点烂熟于心。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每个问题犹如连环锁一样,一环套一环,一个问题引出下一个问题,一个答案引出下一个答案,知识点也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为例,与传统的将公式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以下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哪些元素有关?问题2:与底和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问题3:如何证明这种关系?这三个问题是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公式而设计,体现问题的提出、猜想、推导与证明的过程,逐层递进。我们可知,问题1是问题2的基础,问题2承前启后,既验证了问题1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及底边上的高相关”这一猜想,同时又提出了新的疑问:是否所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这样又有序地转到了问题3的研究中。假设有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提出猜想:老师,我们之前学过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也可以看作是底和高,那么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吗?教师应该表扬和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和大胆提问的行为,同时向学生说明“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

二、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师为了赶进度,不得已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点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几乎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还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动力和积极性,遏制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课前预习、课堂上思考、课后作业等方面都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应该在正式上课之前,交代学生课下预习,给学生以自主预习的时间。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如何写出某个数字的倍数和因数,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将一组特殊的数字展示给学生,如“12、22、32、42”,提问学生:“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一组数字,大家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假设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偶数。”教师表扬学生之后,继续提问:“那么,除了这个特点之外,大家还能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方法,使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学生自己思考出“偶数都是2的倍数”这一规律,显然比教师直接告知效率高得多。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慑于教师的威严,学生几乎不敢提出问题,甚至面对教师的错误,学生也选择视而不见。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又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以此为根据判断学生是否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否有误。因此,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适当地鼓励学生的行为,给学生自信心。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节课“负数”为案例。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负数的概念,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如天气预报中的零下摄氏度用负数表示。此时若有学生提问:“老师,我在乘坐电梯时也看到过这个符号,它表示的也是负数吗?”教师对于学生的勇敢提问给予夸赞,并回答:“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也是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哦,它表示的是地下楼层。”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应该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要有耐心地一一解答,助长学生的信心和敢于质疑的勇气。

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能力,小学高段的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思考能力和脑筋的灵活性等,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创新性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踊跃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葛正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9.

[2]李清明.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11):43-44.

[3]谢祖科.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0(5):103-104.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高段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