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系列化阅读指导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020-12-23李泳仪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读法习惯素养

李泳仪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对学生的阅读素养的训练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必须提高他们的阅读综合能力。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通过“提高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形成良好习惯”这些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主动、积极地阅读、思考和积累,才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已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尽管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成效甚微。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悦读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些学生看军事杂志废寝忘食,还有的学生因为有趣的小说挑灯夜读,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乐此不疲呢?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浓厚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提高阅读效率。

(一)据实际,荐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推荐读物。例如,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他们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色彩鲜艳的绘画读物最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猜猜我有多爱你》《好奇的乔治》《格林童话》等,借助拼音,孩子们可以根据有趣的绘画走进精彩的童话世界,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绘画的内容与孩子互动,例如分享绘画读物,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或者把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教室。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画一画、编一编童话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激活思维。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更趋向于故事情节曲折、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如《鲁滨逊漂流记》《童年》《苦儿流浪记》等。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单纯地阅读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与体会。通过交流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阶段的孩子比较喜欢阅读故事情节较强、富有情趣的内容,可以推荐他们阅读《西游记》《红楼梦》《童年》等名著。

(二)据时代,突破

让小学生阅读篇幅过长的文章是一种折磨,真正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与写作的意图对于某些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更是比登天还难,别说理解了,能把文章读通、读顺就很不容易了,更别提兴趣了。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对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生也不能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这预示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不断寻求突破。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优越,他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虽然大部分文章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与文章的内容之间搭建一座互通的桥梁。教学《海上日出》时,作者对日出的位置、颜色和光亮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把海上日出的整个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美轮美奂。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观看过海上日出,所以很难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海上日出的美。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心中认为最美丽的海上日出画出来,通过绘画,进一步感受作者对日出的喜爱之情,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给方法,会读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应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才会在阅读时游刃有余。

(一)掌握多种阅读方法

1.默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心里读,在阅读速度方面比开口朗读要快得多,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减少阅读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略读法。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采用略读法,掌握文章的中心即可。例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内容较多,篇幅较长,怎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可以采用略读法,粗略浏览文章后,结合小标题,很快就可以把握主要内容。

3.回读法。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比较困难,只读一遍很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回读法很有帮助。学生可以在第一次阅读时把难懂的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先画出来,接着再回过头把刚才画下来的句子多读几遍。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回读法能加深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速读法。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阅读基础,速读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通过扫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边阅读边思考

边阅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必要条件。边读边思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也可以在思考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出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例如,教学《爬天都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不把笔墨重点放在“我”是如何爬上天都峰的,反而重点描写“我”与老爷爷的对话;教学《巨人的花园》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是什么原因。通过想象画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阅读素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形成习惯,乐读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阅读素养的形成可谓是“如虎添翼”,教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習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的三个目标,提高阅读素养。

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本要求,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程紧张,导致在阅读时往往囫囵吞枣,对课文的理解一知半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预留出时间让他们阅读,或者每天增设一节读书课,让学生在宽裕的时间里专心致志地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

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表达了的自己的看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单纯地读书而不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就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可见认真思考的重要性。

培养认真摘抄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养成勤动手摘抄的习惯,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多读多感悟。这样,才能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阅读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有效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授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读法习惯素养
习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上课好习惯
龙闯迷阵
答案大放送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好习惯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怎样读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