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优化策略探寻

2020-12-23郁美红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学生

郁美红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还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教会学生辨别网络信息,树立起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网上的信息又存在着大量的暴力、虚假内容,所以网络更易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网络环境,教师需要在日常的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合理的辨别网络信息,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让学生自觉的维护网络环境,积极的传递网络正能量,为学生之后的社会参与打下基础。

一、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德育教育的手段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久的活动,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共同结合,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的德育教育手段也得到了丰富。合理的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丰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方便家长与教师的及时沟通,让家校双方都及时的了解学生德育发展的情况,为个体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现如今,网络信息手段已经比较成熟,微信、QQ等产品的覆盖面也比较大,钉钉的学习软件也趋于成熟,灵活的运用这些,都可以为教师的德育教育提供便利。

为了让家长与学校积极的结合起来,确保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情与思想动态,在班级成立之初教师便组建了班级家长群与班级微信群,并通过微信群及时的向家长反馈学生的状况。这种反馈不是单纯的“告状”,而是要加强家校联系,通过这个群教师可以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相对专业的指导,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可一起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在班级群里教师要放下“架子”,在尊重学生人格独立的前提下与之展开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获得网络信息。在任何阶段学生的成长都是存在差异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沟通,方便了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教师展开交流,为二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便于教师了解班级特殊成员的近期状况,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学情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的蔓延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趋势。教师要积极学习、与时俱进,将这种时代的挑战变成教育的手段,在丰富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为学生日后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召开网络座谈,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学生道德思想的发展会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实践,且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教师的意见与要求对学生的行为会有更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日常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观点,让学生树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正确观念,为学生的行为落实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更了解网络世界,教师可与学校领导协调,请专业的人员召开网络座谈,为学生了解网络提供权威的途径。

为了让学生可以合理的利用网络,教师组织学生聆听了面向小学生开展的网络应用座谈。座谈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适合学生使用的网站,教会学生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伪,以案例的形式生动的向学生展示了上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树立了学生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的意识,为学生打开了网络世界的正确通道。在座谈完成后,为了强化学生的观念,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了主题演讲,让学生表述自己在听完讲座后的收获,交流彼此的感想,深化了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专题座谈的召开最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直接的传达出正确的观念,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学生网络生活的正确参与提供可能。

正确网络意识的形成是学生开展网络活动的基础,教师采用座谈的形式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网络、了解网络,学会合理的安排网络生活,可以为其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三、利用网络平台,教会学生信息的收集

伴着课改的深化,小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经常会采用小老师、小组活动、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独立的完成知识的探索,并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分享给大家。网络的发达为这些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加形象、全面的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话可说,敢于表达。

网络虽然便利,但涵盖的内容却参差不齐,为了确保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站,便于学生浏览。比如词条类的内容教师推荐了维基百科、历史知识类的内容教师会推荐中国历史网等等。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浏览,便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获得。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阅读量与求知欲,学校还准备了专门的电子期刊,利用信息技术的检索功能,学生可以快速的在电子期刊内找到自己想获得的内容。比如教师在组织端午节主题班会时,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在电子浏览室里有的学生通过中国历史网中找到了端午节的来源与演变,有的同学则在电子期刊中找到了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画作等。通过类似的网络平台,学生将网络资源利用的更加熟练了,既能准确快速的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又避免了虚假信息、有害资源对学生的混淆,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

如今,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理念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与其让学生偷偷的上网,不如由教师、家长加以引导,从而减轻互联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四、展开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

互联网对学生的吸引一方面来自于其巨大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它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了让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世界得到新的发展,教师可以定期的带领学生组织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进行班级网页的制作、进行公众号的编辑、制作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类小游戏等等。现代的学生接触网络信息较早,个别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甚至高于教师。教师在带领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即可以满足学生对互联网世界的好奇,又可在实践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为了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教师在班集体形成后带领学生进行了公众号的制作。利用公众号记录的班级发展的进程,制造了属于班级同学的共同回忆。首先公众号制作的环节比较简单,符合学生学情发展的要求,其次组织学生编辑公众号,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新媒体的运行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共同制作编辑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为了调动集体成员的积极性,教师还在公众号开辟了专栏,组织学生进行踊跃的投稿,稿件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文字小品也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作业、手工等等。展开互联网相关的实际活动,可以满足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好奇,满足学生个性的表达,促进集体的共同进步。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取得进步的过程。教师多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建带有自身色彩的实践成果,引导学生网络生活的健康进行。

总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与时俱进,保障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纷繁的网络环境下,可以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信息的过滤,减少负面资讯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为学生以后更加深入地參与网络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辉.育人视域下的小学德育模式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9(23):170

[2]张雁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德育工作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27-28+33

(江苏省启东市民主小学,江苏 南通 226200)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