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2020-12-23马玲玲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马玲玲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学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初中的教学来说,这种变化更为明显。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将核心素养融合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出发,重点分析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根据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程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也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找到奋斗的方向,促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体现

一般情况下,人们将学生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而言,它包括了学生的知识、价值观、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它的形成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最终确定的。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它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目标以及方向,希望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以及能力。虽然我们目前还找不到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明确定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学生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教学方向的,这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人生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明确的政治立场,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人,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其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理性处理遇到的事情。其三,法治觀念,遵纪守法,互爱互助。其四,公共参与意识,做有情怀、有担当的中国人。学生如果能够落实这四点,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让他们对国家、民族、法治、科学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政治与道德观念,推动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这门课程与学生的道德、知识、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意义深远。

二、如何将核心素养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之中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的目标

教学计划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有助于教师沿着正确的方向教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核心素养和课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发挥出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让友谊之树长青》这一课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采用科学的方法将教学的重点整理出来,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规划:首先让学生了解友谊的概念,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其次,通过课堂教学或者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交友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详细阐述一下友谊这一主题,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友谊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友谊,帮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友谊的意义。

(二)利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等意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意义十分深远。它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而道德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够让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在教学《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扶不扶》这个小品,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教学的内容。这个小品主要讲的是:郝建在骑自行车追尾之后,路上遇到老太太摔倒,郝建好心上前搀扶,却被老太太误认为是肇事者,最终,在民警的帮助下,澄清了事实。在看完小品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小品体现了社会中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法律是道德的文字表现形式,道德是法律的内心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个小品看似简短。但是,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小品的内容,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提高法律意识和自身的素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要具备较强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的资料,提高学生的素质。将生活场景应用到教学过程之中,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社会,提升了学生思想境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合生活,安排作业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法律观念,提高道德品质。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合其中,丰富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作业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合理安排课后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例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后任务:首先,让学生对家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家庭成员的语言以及行为,了解家人之间传递爱的方式。最后,明确自己的定位,写一篇关于亲情的论文。通过完成这项作业,学生能够逐步深化自己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某一方面,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包含了学生的能力和品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发挥出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要结合生活安排课后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完成教学的任务,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远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6):143

[2]陈亚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19(6):70

[3]王欣.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9(3):93

[4]薄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J].中华少年,2019(9):238

[5]郑利德.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策略[J].好家长,2018(41):166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江苏 南通 22650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