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史明德

2020-12-23张俊达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历史教学初中

张俊达

【摘 要】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不仅是学生了解历史和提高史学素养的阵地,还因为集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成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的重要平台。教育改革把德育放在了首位,要求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学校课程改革实践当中。德育教育的实施不能够只是通过道德课程主平台,还应该向其他学科拓展延伸,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助推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初中历史教师要树立大课程教育观,让学生知史明德,保证德育在历史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学史使人明智。通过对部编版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涵盖了大量引人深思的历史事件,众多让人敬仰的优秀历史人物,还有很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隐性德育教育要素,这些都给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渗透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范本。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切实意识到这一情况,了解历史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突出优势,对传统的教育策略进行一定的改革和调整,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传递教学知识,加强德育熏陶,让学生在提高历史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德育素质,实现知史和明德的统一。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

初中生正处在人格发展和道德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给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必要保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指导。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选好教育载体,选择学生可接受的途径与方法,改变过去的机械灌输和片面说教。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既能够达成历史教学目标,又可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然成为了历史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包含着诸多有助于德育渗透的素材。首先,历史学科是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身就蕴藏着大量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德育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其次,历史教学的重要特征是让人们在学习和了解历史的过程当中,主动吸取历史上的教训,吸取前车之鉴,找到最佳的发展道路。另外,历史学科的学习当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信息,这些材料对于初中生来说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可以被这些有血有肉和有情节的内容吸引,在吸收其中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吸纳其中渗透着的德育内容。由此观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因此历史教师有着担当德育教育的责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利用教材德育要素,累积德育教育素材

德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情感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德育材料作为学生思考和品悟的参考。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教材的合理化利用,而且会把教材内容作为根本依据,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方法和基础知识。事实上历史教材当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加强对教材的深入剖析和挖掘,并利用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把这些德育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既能够感知历史的独特魅力,又可以深入品味历史学科当中蕴含的道德精神。

例如,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胜利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当中针对于反法西斯联盟构建原因、重要战役与会议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和思考,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初步分析并掌握二战战场的形势变化,并通过挖掘这些教材内容的主题思想,让学生意识到是因为各国间的通力协作才最终获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国际意识与团结精神。再如,在教学抗美援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当中讲述的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与历史人物相关的代表性事件,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閱读过程当中获得的感受与受到的启发。这样学生既会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又会在自主品位的过程当中看到其中闪耀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国家之间团结协作的品格,让学生被这些战士的精神感动,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熏陶。

(二)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保证德育渗透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始终沿用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要形式。因为这样的做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根本无法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更无法满足道德教育渗透的要求。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注意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和德育渗透的具体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升华学生的道德认知,完善学生历史素养。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考虑到这部分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难懂,于是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当中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读完教材之后,在小组内探讨并思考以下问题:一战当中产生了大量新式武器,也由此带来了诸多灾难,这些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和战争有怎样的关系?一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科技在造福人类方面的重要性,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和反对战争的正确价值理念。

(三)积极组织历史德育活动,获取德育实践体验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与宗旨就是让学生铭记逝去的历史,坚持以史为鉴,并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把历史精神与爱国情感付诸行动。为了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培育学生道德情感,教师要经常性的组织融合了历史和德育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当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丰富学生道德情感,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结合国家纪念日组织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将德育知识渗透和道德指导相结合。

例如,在国庆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观看阅兵仪式,让学生对于军人的风采和我国军事武器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看到国家的繁荣和强大,产生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的情感。在八一建军节时,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体验军人实践活动,比如练习军姿、踢正步等,让学生感知军人的辛苦,也让学生了解到正是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了如今幸福安逸的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程改革倡导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过去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智力教育上,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殊不知德育是教育的精髓和本质,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还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动力与保障。所以在全新的历史阶段,要确立起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为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要注意在学科实践当中渗透德育。其中初中历史学科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爱国教育的重要平台,要求历史教师担负起历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任务,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与历史素养的发展。知史明德,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苏州市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历史教学初中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