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困境及优化途径

2020-12-23张静华

山西农经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扶贫困境

张静华

摘 要: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国家发展目标,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制定了精准扶贫政策。农民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为了工作重点。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困境及优化途径进行分析,以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困境;途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6-00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做好精准扶贫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关系的协调与处理。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1  转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

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内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有助于改善农民认知水平,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术,还有利于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拓展农民收入渠道[1]。

1.2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精准脱贫视域下,要帮助农民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帮助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在新型农业经营中,广大农民是主体之一。地方各部门需要积极协调、掌握新时代党的政策方针,做好农民培训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基础。

2  精准扶贫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所遇困境

2.1  农民方面

2.1.1  农民素质有待提升

贫困地区留守人口主要以高龄老人为主,其身体素质差、学历低、理解及接受能力差,在村中仅能完成简单农活。农忙时回村务农的中年农民生活压力大,文化水平低,采用的农耕技术落后。

2.1.2  缺乏参与意识

村内留守老年农民年龄大、学习能力差、思想守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兴趣较低。农忙时回村务农的中年农民仅将务农当作增加收入的副业,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持观望态度。

2.2  培训方面

2.2.1  未能清晰定位培训对象

研究发现,很多地区未能精准定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即使上级政府结合辖区内农业状况制订好培训方案,下级政府及部门却未能清晰定位培训对象。为了完成工作,一些基层机构通过招聘农民代表培训的方式草草了事,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各级政府要清晰定位培训对象,将从事或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个人、群体定为培训对象,提高培训的精准性[2]。

2.2.2  未能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

贫困区域农民综合素质差、文化水平低,若培训内容复杂、困难,会影响农民学习兴趣及培训效果。培训内容缺少重点与针对性,培训内容千篇一律,缺少实用价值。一些地区未能结合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制订培训内容,缺乏地域特色,导致培训内容不符合区域农业发展需求,无法吸引农民。

2.2.3  培训方法实践性较差

精准扶贫区域的农民理论知识薄弱,实践能力一般。专业培训时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略了农业实践,导致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轨。

2.3  政府方面

2.3.1  缺乏健全的培训制度

缺少健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认证制度,认证标准规范性较差,考核流于形式,证书质量较低。另外,缺少健全的反馈机制,对新型农民是否合格无法进行追踪、评判,影响了培训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2.3.2  经费少,使用效率低

受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中央政府为地方批复了大量经费,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依旧是杯水车薪。同时,经费是自上而下批复,分发到各部门后,由于职能重复、缺少协调等,最终浪费了大量资源,影响了经费利用效率。

3  精准脱贫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化途径

3.1  积极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一是利用网络、媒体、报刊等加大宣传。宣传对象是外出务农的中年及青年农民,目的是利用宣传内容帮助他们充分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前景,调动年轻人回村、留村的积极性,赋予新农村建设动力。

二是安排宣传员深入农村宣传。利用集会宣讲、入户讲解等方式,激发农村滞留老年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性,利用培训帮助其脱贫致富[3]。

3.2  精准定位培训对象

政府各部门应协调合作,确定培训对象。深入贫困地区对农民状况展开调研,征求农业局等部门帮助,完成农户基本信息、家庭状况信息的采集,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汇总、分析信息,明确有意愿、符合培训要求的农民后,按能力、需求把农民划归为生产型、技能型、服务型等职业农民,提高培训的精准性。

3.3  优化培训内容

一是培训内容应具备现代性。是否掌握现代农业知识与技能是区别新型职业与传统农民的要点。应结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合理开发、设计、更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

二是培训内容应具备市场性。根据本地发展特色制订培训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结合相结合。

三是培训内容应具备针对性。应结合精准扶贫区农民及农业发展状况、地域性特点等,明确各地区农民的具体差异。

3.4  培训方法应科学有效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要结合当地农民、农业发展特点,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除在课堂传授理论知识外,还要深入田间地头、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帮助农民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运用方法。

3.5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政府应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状况制定、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各级政府需根据本地状况,结合中央制定的法律法规,设计、出台区域内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法律及制度,为责任主体、培训措施、资金监管等提供法律支持及保障。

3.6  吸引社会力量参加

一是重视建立完善政府充当主体、多元参与的经费来源体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投入更多经费支持,吸引社会各界注资,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需求。

二是组建监督机构。全程监督培训经费所有使用项目、途径,保证经费运用到实处。

三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经费利用率。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时,各部门要協调、合作,做好衔接配合,提高资源及经费利用效率。

4  结束语

在精准扶贫视域下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时,应明确培训工作所遇困境,结合中央政策、各地实际状况做好问题优化途径设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琴.重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9(34):88-92.

[2]廖媛.探究人才振兴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农家参谋,2019(23):43.

[3]夏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9(23):101.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扶贫困境
跟踪导练(一)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