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胰岛素30与德谷胰岛素加诺和锐对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23李春宏殷红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2期
关键词:糖尿病

李春宏 殷红祥

【摘要】 目的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与基础加餐时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商品名:诺和锐)]对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 随机分为预混组和基础组, 各50例。预混组给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治疗, 基础组给予基础加餐时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加诺和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周与第5周的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24 h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24 h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结果 预混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5.8±0.4)、(1.8±0.5)、(2.7±0.8)mmol/L, 均低于治疗第1周的(8.8±0.7)、(3.5±0.3)、(5.4±0.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基础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6.4±0.3)、(2.2±0.8)、(3.5±0.5)mmol/L, 均低于治疗第1周的(8.4±0.9)、(3.6±0.7)、(5.8±0.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混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5.8±0.4)、(1.8±0.5)、(2.7±0.8)mmol/L, 均低于基础组的(6.4±0.3)、(2.2±0.8)、(3.5±0.5)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基础加餐时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 控制血糖效果显著, 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更加稳定, 依从性更优, 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基础加餐时胰岛素;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57

糖尿病是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 其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单独或共同引起的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甚至会引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临床表现为慢性高血糖。糖尿病易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 致使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 急性并发症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与乳酸酸中毒为主。其中, 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致病因素更加明显。目前,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纠正代谢紊乱症状、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生以及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为目标。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将可溶性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与中效鱼精蛋白共结晶胰岛素类似物按一定比例混合, 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1], 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工作。本次研究通过设计对照试验, 评估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基础加餐时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于内分泌科的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 采用隨机数字表法分为预混组和基础组, 各50例。其中, 预混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44~62岁, 平均年龄(53.20±3.20)岁;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6.37±1.70)年;体质量指数(BMI) 24~27 kg/m2, 平均BMI (26.20±4.50)kg/m2。基础组男27例, 女23例;年龄49~61岁, 平均年龄(52.40±2.87)岁;病程3~11年, 平均病程(7.03±1.35)年;BMI 24~26 kg/m2, 平均BMI (25.10±3.20)kg/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2] ①随机血糖≥11.1 mmol/L;②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包括烦渴多饮、多食、多尿,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③空腹血糖≥7.0 mmol/L;④糖负荷2 h后血糖≥11.1 mmol/L;⑤意识清楚, 精神正常;⑥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及过程, 并自愿参与研究。

1. 2. 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乙型肝炎(乙肝)、淤胆等可造成血脂异常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合并高血压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④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⑤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⑥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或代谢性疾病的患者;⑦排除依从性不佳、不能配合研究或不能完成随访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预混组 给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治疗, 按照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方案执行, 院内院外为期4周, 给予门冬胰岛素30, 3次/d, 餐前注射。

1. 3. 2 基础组 给予基础加餐时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加诺和锐)治疗, 按照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方案执行, 院内院外为期4周, 给予短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商品名:诺和锐, 3次/d, 餐前注射;德谷胰岛素, 1次/d, 睡前注射。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3] 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参与研究的两组实验对象的血糖水平, 于研究第1周第1天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 经过4周的短期强化治疗后, 于第5周第1天再次监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水平。CGMS监测的血糖评价参数包括:①MBG:24 h内监测到的血糖值的算术平均值;②SDBG:24 h内监测到的血糖值的标准差;③MAGE:24 h内监测到的血糖的波动幅度。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预混组患者治疗第1周与第5周的监测指标比较 预混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5.8±0.4)、(1.8±0.5)、(2.7±0.8)mmol/L, 均低于治疗第1周的(8.8±0.7)、(3.5±0.3)、(5.4±0.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基础组患者治疗第1周与第5周的监测指标比较 基础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6.4±0.3)、(2.2±0.8)、(3.5±0.5)mmol/L, 均低于治疗第1周的(8.4±0.9)、(3.6±0.7)、(5.8±0.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見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监测指标比较 预混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5.8±0.4)、(1.8±0.5)、(2.7±0.8)mmol/L, 均低于基础组的(6.4±0.3)、(2.2±0.8)、(3.5±0.5)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 逐渐有发病年轻化的倾向。多数患者肥胖或超重, 起病较缓慢, 高血糖症状较轻, 但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由于胰岛B细

胞功能减退, 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 为改善患者症状, 控制血糖水平, 也需要胰岛素治疗。近年来, 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为2型糖尿病患者设计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方案, 血糖控制效果可观。

本次研究分别为两组实验对象分别设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基础加餐时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案, 并且使用CGMS对研究对象第1周第1天、第5周第1天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参数以及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参数。经过一系列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显示, 预混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5.8±0.4)、(1.8±0.5)、(2.7±0.8)mmol/L, 均低于治疗第1周的(8.8±0.7)、(3.5±0.3)、(5.4±0.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6.4±0.3)、(2.2±0.8)、(3.5±0.5)mmol/L, 均低于治疗第1周的(8.4±0.9)、(3.6±0.7)、(5.8±0.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混组患者治疗第5周的MBG、SDBG、MAGE分别为(5.8±0.4)、(1.8±0.5)、(2.7±0.8)mmol/L, 均低于基础组的(6.4±0.3)、(2.2±0.8)、(3.5±0.5)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基础加餐时胰岛素都是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大量研究显示[4], 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或基础加餐时胰岛素起始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取得类似的临床疗效。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对餐后血糖水平的控制, 基础加餐时方案更接近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 可以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结合国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可以推测, 餐后血糖水平对于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与糖尿病的预后有密切联系。有学者证实[5], 不同预混比例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会对血糖波动产生不同影响, 其中, 中预混胰岛类似物由于含有较多短效成分, 对于餐后血糖水平的控制更加稳定;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由于含有较多中效成分, 能更好的控制凌晨血糖水平;但通过多次注射(3次)可以解决餐后血糖偏高的问题。由于每日少注射1次, 患者注射遗漏更少, 依从性更好, 血糖控制更稳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为不同生活、饮食习惯的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方案选择, 使临床实践工作中的个体化方案设计更具针对性,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进而改善疗效。

综上所述, 应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基础加餐时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然而, 远期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对患者血糖的控制更加稳定, 依从性更优, 对于延缓糖尿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该治疗方案广泛适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宋桉, 宋光耀. 寻找适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胰岛素治疗方案——高比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3):285-288.

[2] 王儒. 糖尿病防治新理念——解读《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江苏卫生保健, 2018(9):16-18.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预混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药品评价, 2016, 13(9):5-11.

[4] 梅彩霞, 毛英杰, 蒋艳诊. 不同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方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比较. 新疆医学, 2019, 49(7):694-697.

[5] 钱叶祥. 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88):50, 66.

[收稿日期:2020-06-15]

猜你喜欢

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跟踪导练(一)(5)
抽烟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糖尿病患者患癌几率高
Ending teen smoking
11月微博活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