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氟吡啶-2-甲醇的合成

2020-12-23祝冠彬徐凤波李庆山王红学闫思达荀顺义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20年12期
关键词:酸酐喹啉吡啶

陈 辉,祝冠彬,李 娇,徐凤波,李庆山,王红学,闫思达,荀顺义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1)

3-氟吡啶-2-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其为原料可合成用作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四氢咔唑衍生物[1]、用作黑色素浓缩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咪唑并吡啶衍生物[2]。文献[1,3]报道的3-氟吡啶-2-甲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3-氟吡啶和N,N′-二甲基甲酰胺在-70 ℃的低温下反应得到3-氟吡啶-2-醛,然后3-氟吡啶-2-醛经加氢还原得到3-氟吡啶-2-甲醇,收率很低且操作复杂[4];第二种方法,(6-溴-3-氟吡啶-2-基)-甲醇在钯碳催化下和氢气反应得到3-氟吡啶-2-甲醇,较难合成且原料(6-溴-3-氟吡啶-2-基)-甲醇的价格昂贵[5]。以上两种方法均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为探索新的3-氟吡啶-2-甲醇合成方法,作者以价格低廉的喹啉酸(Ⅰ)为起始原料,经酸酐化得到喹啉酸酐(Ⅱ),再与异丙醇酯化得到2,3-吡啶二酸-2-异丙酯(Ⅲ),然后与三乙胺氨化得到3-氨基-2-吡啶甲酸异丙酯(Ⅳ),之后用氟化氢吡啶法氟化得到3-氟-2-吡啶甲酸异丙酯(Ⅴ),最后用硼氢化钠将酯基还原为醇,得到目标化合物3-氟吡啶-2-甲醇(Ⅵ)。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1 实验

1.1 试剂与仪器

所用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或化学纯。

薄层色谱硅胶板,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Bruker AV 400 MHz型核磁共振仪(TMS为内标)。

1.2 合成方法

1.2.1 喹啉酸酐(Ⅱ)的合成[6]

在250 mL带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13 mL 1,2-二氯乙烷(EDC)、16.71 g(0.1 mol/1 eq.)喹啉酸(Ⅰ);控制温度在25 ℃左右,将12.49 g(0.105 mol/1.05 eq.)二氯亚砜(SOCl2)在约30 min内滴入四口烧瓶中;滴完后,升温至75 ℃反应,期间有氯化氢气体产生,进行尾气回收,搅拌16 h;减压蒸除溶剂,得白色固体化合物Ⅱ14.91 g,收率100%。可不分离,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1HNMR(400 MHz,DMSO),δ:8.74~8.75(dd,1H),8.24~8.25(dd,1H),7.61~7.64(dd,1H);13CNMR(400 MHz,DMSO),δ:167.75,166.33,152.31,151.46,137.69,125.46,124.73。

图1 3-氟吡啶-2-甲醇的合成路线Fig.1 Synthetic route of (3-fluoropyridin-2-yl)methanol

1.2.2 2,3-吡啶二酸-2-异丙酯(Ⅲ)的合成[7]

在250 mL带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74.55 mL异丙醇(IPA)、14.91 g(0.1 mol/1 eq.)化合物Ⅱ;控制温度在85 ℃,回流下搅拌16 h;减压蒸除溶剂,加入乙酸乙酯74.55 mL,加热回流30 min;冷却至15 ℃左右,析出大量晶体,抽滤,得白色固体化合物Ⅲ18.24 g,收率87.19%。1HNMR(400 MHz,CDCl3),δ:9.93(s,1H),8.86~8.88(dd,1H),8.34~8.37(dd,1H),7.54~7.57(dd,1H),5.34~5.40(m,1H),1.40~1.42(d,6H);13CNMR(400 MHz,DMSO),δ:166.47,166.28,152.33,152.30,138.42,125.83,125.51,69.51,21.73。

1.2.3 3-氨基-2-吡啶甲酸异丙酯(Ⅳ)的合成[8]

在250 mL带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5 mL叔丁醇、20.92 g(0.1 mol/1 eq.)化合物Ⅲ;控制温度在20~30 ℃之间,10 min左右滴入23.27 g(0.23 mol/2.3 eq.)三乙胺(Et3N),再约10 min滴入44.03 g(0.16 mol/1.6 eq.)叠氮磷酸二苯酯(DPPA),缓慢加热至85 ℃,回流5 h,TLC检测反应完全;减压蒸除溶剂,加入209 mL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105 mL饱和氯化铵溶液、50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50 mL盐水洗涤;减压蒸除溶剂,加入63 mL甲醇,控温(0±5) ℃,滴加101.39 g浓盐酸,升至25 ℃搅拌8 h;加入105 mL水,控温(0±5) ℃,分批加入碳酸氢钠固体约84.01 g调节pH值至7~8;用二氯甲烷(105 mL×2)萃取,用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化合物Ⅳ14.95 g,收率82.96%。1HNMR(400 MHz,CDCl3),δ:8.11~8.12(d,1H),7.21~7.24(dd,1H),7.08~7.10(d,1H),5.81(s,2H),5.28~5.37(m,1H),1.43~1.45(m,6H);13CNMR(400 MHz,CDCl3),δ:167.21,146.98,138.69,128.44,127.77,124.91,68.86,21.90。

1.2.4 3-氟-2-吡啶甲酸异丙酯(Ⅴ)的合成

在250 mL带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加入32.59 mL(1.14 mol/11.4 eq.)氟化氢吡啶,控温25 ℃,分批加入18.02 g(0.1 mol/1 eq.)化合物Ⅳ(有放热);溶解后,降温至-5 ℃,分批加入10.35 g(0.15 mol/1.5 eq.)亚硝酸钠,搅拌1 h;缓慢升温(30 ℃左右开始分解,冒出气泡并放热,如果升温过快冒泡剧烈,可用冰水浴降温)至85 ℃,搅拌1.5 h;冷却至15 ℃,加入90 mL水,用180 mL二氯甲烷萃取;用水(45 mL×2)洗涤有机相,再用45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使水相pH值大于7,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得化合物Ⅴ16.95 g,收率92.53%。1HNMR(400 MHz,CDCl3),δ:8.56~8.57(d,1H),7.48~7.60(m,2H),5.34~5.40(m,1H),1.43~1.44(d,6H);13CNMR(400 MHz,CDCl3),δ:162.56~162.62,160.49,157.81,145.24~145.30,127.95~127.99,125.26~125.46,69.77,21.65;19FNMR,δ:-117.48。

1.2.5 3-氟吡啶-2-甲醇(Ⅵ)的合成

在100 mL带温度计、恒压滴液漏斗、机械搅拌器的四口烧瓶中,机械搅拌下加入9.15 mL甲醇、1.83 g(0.01 mol/1 eq.)化合物Ⅴ、2.22 g(0.02 mol/2 eq.)无水氯化钙粉末;控温(0±5) ℃,分批加入1.51 g(0.04 mol/4 eq.)硼氢化钠,(0±5) ℃搅拌1 h;加热至65 ℃回流2 h;冷却至15 ℃,加入18 mL水,减压蒸除甲醇,用二氯甲烷(20 mL×3)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蒸除溶剂,得黄色液体化合物Ⅵ0.99 g,收率77.86%。1HNMR(400 MHz,CDCl3),δ:8.37~8.38(d,1H),7.36~7.41(m,1H),7.23~7.29(m,1H),4.83~4.84(s,2H),4.43(s,1H);13CNMR(400 MHz,CDCl3),δ:157.76,155.21,147.34~147.51,144.16~144.22,122.78~123.64,58.97;19FNMR,δ:-117.39。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Ⅱ合成工艺优化

以喹啉酸为原料在二氯亚砜的作用下发生酸酐化反应,放出氯化氢气体,以100%的收率得到化合物Ⅱ(喹啉酸酐)。该步反应简单、收率高,但喹啉酸酐为白色固体,其在室温下、水中、空气中会吸水转化为喹啉酸,应密封并在氮气保护下保存。

2.2 化合物Ⅲ合成工艺优化

喹啉酸酐与异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Ⅲ(2,3-吡啶二酸-2-异丙酯),收率87.19%。2,3-吡啶二酸-2-异丙酯为白色固体,其在室温下、水中、空气中较为稳定。此外,还尝试用喹啉酸酐和乙醇反应合成2,3-吡啶二酸-2-乙酯,但收率仅36.97%。

2.3 化合物Ⅳ合成工艺优化

2,3-吡啶二酸-2-异丙酯在叔丁醇溶液中与三乙胺和叠氮磷酸二苯酯反应,经氨化得到化合物Ⅳ(3-氨基-2-吡啶甲酸异丙酯),收率82.96%。该步反应在加热蒸除溶剂时,有气泡冒出,可能是中间体叠氮化物发生分解,故加入叔丁醇后加热不宜过快,否则冒泡剧烈。此外,还尝试在含有1.5 eq.氯甲酸乙酯、1.3 eq.三乙胺、1.7 eq.叠氮化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将2,3-吡啶二酸-2-异丙酯氨化为3-氨基-2-吡啶甲酸异丙酯,但收率仅66.59%。

2.4 化合物Ⅴ合成工艺优化

化合物Ⅴ(3-氟-2-吡啶甲酸异丙酯)的合成主要有氟硼酸法和氟化氢吡啶法。采用氟硼酸法时杂质非常多;而采用氟化氢吡啶法,则可以92.53%的高收率得到3-氟-2-吡啶甲酸异丙酯。

2.5 目标化合物Ⅵ合成工艺优化

目标化合物Ⅵ(3-氟吡啶-2-甲醇)的合成参照酯基还原成醇的方法。在硼氢化钠的作用下,3-氟-2-吡啶甲酸异丙酯发生酯基还原反应,再经二氯甲烷萃取,以77.86%的收率得到3-氟吡啶-2-甲醇。

3 结论

以价格低廉的喹啉酸为起始原料,通过酸酐化、酯化、氨化、氨基氟化、酯基还原等步骤合成目标化合物3-氟吡啶-2-甲醇。该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收率高、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价值,是一种全新的3-氟吡啶-2-甲醇的合成路线。

猜你喜欢

酸酐喹啉吡啶
纺织品中喹啉含量的快速测定
喹啉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及检测
QuEChERS提取-EMR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养殖鱼中的乙氧基喹啉
酸酐对硬质交联PVC泡沫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不同溶剂中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研究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