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纷呈
——记『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音乐节』

2020-12-23周铭孙

钢琴艺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船歌大调钢琴家

文/ 周铭孙

Review of The Third CCOM Piano Festival

回顾已经过去的2019年,钢琴界的活动精彩纷呈,让我们目不暇接。翻阅手中的日历,又让我的思绪停留在了“第三届中央音乐学院钢琴音乐节”。音乐节的时间持续五天,音乐会、大师班、研讨、交流、讲座、讲坛交叉着进行,内容丰富多样,由此可见音乐节总监吴迎老师的匠心独具,功不可没。钢琴系的常卓一与何轶老师每天在音乐会现场忙里忙外,保证了音乐节的有序进行,也是相当负责和感人的。每一次的学习总是让我拓展眼界,收获满满。

音乐会

作为一次重要的钢琴音乐节,人们看日程的第一眼,恐怕首先还是要看这届钢琴音乐节请到了哪几位吸引人眼球的演奏家!而邓泰山的名字首先映入眼帘,这个名字是具有足够吸引力的。

邓泰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越南钢琴家,1958年出生的他,于战乱中在山洞里练琴,1974年被选中到莫斯科深造,1980年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简直是一个奇迹!听他弹琴,尤其是弹肖邦的作品,真是出乎意料得棒。在音乐节的开幕式音乐会上,他首先演奏了六首德彪西的前奏曲:《雾》《维诺之门》《善舞的精灵》《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与香味》《水仙子》《烟火》,大师的演奏极好地营造并再现了德彪西乐曲中精细而微妙的气氛与心理状态,以精细、讲究的触键完美地呈现了乐曲所体现的情景。而舒伯特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D840)是一首仅完成了两个乐章的遗作。这首并不常被人演奏的作品,篇幅之长,弹起来很容易乏味,但在邓泰山手下,却始终有声有色。

在独奏会的下半场,全是肖邦的作品:《升F大调船歌》、《波莱罗舞曲》、三首《圆舞曲》(Op.69,No.1;Op.34,No.3;Op.64,No.2)、《F大调玛祖卡舞曲型回旋曲》(Op.5)和《第二谐谑曲》。邓泰山的演奏展示了他对肖邦作品的深刻理解,他对节奏的把控和音乐形象的展现可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看他那么瘦小的个子,但弹琴之放松、协调、自如,实在令人叹服,太潇洒了!作为曾经的“肖赛”冠军,完全是实至名归的。

德国史坦泽尔兄弟在双钢琴音乐会上演奏了两部重型作品:上半场是四手联弹舒伯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D812),这是四个乐章的大型乐曲。下半场是为两架钢琴而改编的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Op.98)。他们俩天衣无缝的合作,堪比一个大型的交响乐队。他们的演奏曾在十一次顶级的国际比赛中获首奖,被媒体赞誉为“一位有着四只手又充满灵性的独奏家”!这种对他们犹如两位一体、珠联璧合的演奏的比喻,也是对钢琴二重奏合作达到最默契境界的最高赞誉!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索菲娅·古丽雅克曾获得“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及“玛丽公主金牌”,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获此殊荣的女钢琴家。上半场,她演奏了巴赫—布佐尼的《恰空》、勃拉姆斯的《六首钢琴小品》(Op.118)和肖邦的《降B大调辉煌的大变奏曲》,下半场演奏了弗朗克的《前奏曲、赋格和变奏曲》、瓦格纳—李斯特的《爱之死》和拉威尔的《圆舞曲》。古丽雅克的演奏,在歌唱性与精细性上有着极为吸引人的美妙表现,而在真正释放时,其大刀阔斧,简直是气壮山河,可以横扫千军,看她的弹琴不禁让人联想到阿格里奇的气势和风范,如此凌厉与率直,把琴键“玩弄于股掌之下”,真是痛快和过瘾。她的力量与重量完全可胜过许多男钢琴家,可谓是女中豪杰。她加演了几首非常漂亮的曲子: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Op.3,No.3),恬静、深情。克列门蒂《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末乐章,有着极快速与极灵巧的手指快速跑动,演出效果爆棚。最后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弹得极为漂亮与动情,给听众以震撼与难忘的印象。

“中国当代钢琴作品音乐会”是我特别期待的一场音乐会:一是因为演奏曲目之新!都是近年来的优秀新作,有不少还是“中国首演”或“世界首演”,对我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二是因为演奏者们是五位2018年刚入职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小伙子,也可说大多是我前所未闻的!这场音乐会也确是不负期待,非常新颖,也非常精彩。

首先由黄若愚演奏了陈怡的《吉东诺》和《北方景色》,鲜明而立意新颖的作品,在精雕细凿的演奏与音响刻画之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豫徽的作品《吕韵II》提炼了吕剧的文场和武场进行了钢琴创作,由王巨澜演奏,很有地方特色,王巨澜还演奏了龚晓婷的力作《淡彩五帧》,淡雅而富有诗意。

胡一帆演奏了高平的《第一钢琴奏鸣曲“浮影”》,这首作品层次丰富,技巧艰深,音乐的意境美、音响新,演奏得十分成功。

张朝的《自然一号》是一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作,由《冰雪的冥想》与《烈焰的音诗》两首连续演奏的作品组成,作者运用了“反差美学”、新创的“半键演奏法”与“音后踏板演奏法”,营造了很多全新的音响变化和对比,吴纯在演奏中精心地体现了这些全新的元素。

作为压轴节目,周龙的《钢琴钟》与《钢琴锣》无论是形式与效果都别开生面,新意独具。鹿尧的演奏十分精彩,模仿钟声的刮奏十分洒脱自如,最后右手竟然在钢琴高音弹着艰难的长篇重复音,左手又同时敲着钢琴左面的几个锣,但节奏稳定而鲜明,一人身兼“多职”,堪称一绝,把音乐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红火和热烈的气氛中,在听众们热情而激动的反应中,这场“中国当代钢琴作品音乐会”成功而圆满地结束了,真是不负众望,意犹未尽!

在钢琴音乐节的闭幕式音乐会上,俞峰院长率领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奏了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蒂托的仁慈》序曲作为开场,然后为钢琴家陈萨进行协奏。陈萨首先演奏了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K503),接着演奏了贝多芬的《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陈萨不愧为“当今最具魅力的钢琴家之一”,她的演奏成熟、老练,具有突出的个性。她的音乐既经过深思熟虑,又自然放松,精雕细凿但又浑然天成,与乐队呼应交融,如鱼得水。演出非常圆满成功,最后,在听众的多次热烈要求下,她又加演了一首德彪西的练习曲《为八个手指而作》,技巧娴熟,同时又深具艺术性的点睛和刻画,为整个钢琴音乐节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这五场演奏会确是精心策划,匠心独具,这也正是整个钢琴音乐节成功举行的基石与保证!

大师班

音乐节的四场大师班每场都是三个小时,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王府音乐厅举行。每场都是来者踊跃,甚至一席难求。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都抱着求知若渴的心态,希望真正从大师的课堂中学到一些弹钢琴与教钢琴的真谛。

其实真正精彩的大师班都有其共同的一面:那就是大师们都从音乐和艺术上入手,深入细致地读谱,并以此为“钥匙”去探索作曲家的意图和要求,给出具体的技巧手法与感觉,把乐曲的意境与感觉体现出来。所以大师们上课都“抠”得很细、很具体、很生动,立意与境界都很高!与此同时,每位大师自身都弹得极棒,因此其所有的要求和意图都能随时、随手进行示范,使学生和听众一听效果,就一目了然。这一点是令人十分赞叹的,他(她)们怎么什么都会弹?而且弹得那么好!当然,邓泰山示范肖邦作品肯定不在话下;陈萨的示范也非常漂亮和到位;古丽雅克的莫扎特示范得非常精细而有说服力,更令人感叹的是巴托克《钢琴奏鸣曲》,她说她没怎么练过,可是现场视奏的示范也很精彩;而黄懿伦老师对学生演奏的肖邦《第四叙事曲》《第三钢琴奏鸣曲》《幻想曲》的示范,也是精细入微,功力深厚。一位知名的钢琴教育家,首先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这些大师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要当好一个钢琴教师,必须自己先要练好钢琴,要是自己都没练过,都不明白,那何以为师呢?岂不是误人子弟!

在钢琴大师班上听课,往往能学到更多弹琴的奥秘和真谛,领悟更多关键之所在,当然这也需要自己本身在不断钻研,才能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如自己对曲目根本不熟或很少琢磨与思考,很可能就听不明白,听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了。

关于大师班的具体内容,由于曲目繁多,细节复杂,无法一一介绍。但我想选择几处特别有启发性的介绍给大家。

邓泰山先生讲肖邦《船歌》时,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体会。他说他把《船歌》看成是一个“叙事曲”,第一船歌像是意大利拿波里地区的船歌,中间的第二船歌仿佛船驶入了海洋,更具有法国印象主义色彩,到第110小节,船已经消失了,只剩下水面在浮动。他的理解与想象是否对人很有启发呢?!

陈萨在给学生讲肖邦《第一叙事曲》时,语重心长地说:“洗去所有来自别人的二次创作的痕迹,像考古一般重新去翻看乐谱,找到肖邦本人所写、所想表达的情绪。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前八小节是一个连贯的句子,所以即便是Rubato,所有的音符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它不应该像一盘散落的珍珠,而是应该用一根名为‘节奏’的线将它串成一串项链。”这段话说得多么经典!由此联想到她的独奏会,就会明白她演奏莫扎特、贝多芬何以能如此具有个性但又不失严谨了!

古丽雅克在讲德彪西的《欢乐岛》时说:“这首曲子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幻想,而不是一种经历过后的一目了然,因此它始终有一些不可知的朦胧。”根据这个定位,就牵涉到弹奏的感觉和方法。她说:“弹奏时要柔软些、婀娜些,再隐蔽些,如同都是游离的、犹豫的,触键需要缓慢些,不能‘伸出锋利的爪子’,结尾高潮处的重音要深而慢地触键。左手上升动机中的上声部有着号角一样的声音。”她风趣地说:“这个号角可以突出,但不要直接吹到我们的脸上。”多么精妙、多么形象,对乐曲的定位真是深入准确和细致入微,由此对她的教学可见一斑。

黄懿伦老师的大师班是我一直想听的,她在香港教出了那么多的好学生,可以说她在带动香港钢琴教学水平提高上是最关键的人物之一,这次能请到她来讲大师班是太令人期待了。所以这也是最不可错过的大师班。黄老师对触键与声音有着极为严格与细致的要求,感觉极其敏锐,见解非常独到,尤其在对音乐内容的表达与如何用身体去实现音乐上。她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音乐,尤其是聆听声音的延续”“要仔细考虑如何节省手指的动作,并体会力量的传递。聆听声音的振动和气息的延续”。她还特别注重对和声、调性变化的细致感受。听了她的课,才为她教出的许多学生在弹奏时超乎常人的细致动人而找到了答案之所在。

所以,大师班是真正的探秘、揭秘,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它比独奏会更具体、更深入、更细致,绝对不容错过!

音乐节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学术活动:如专题讲座“肖邦的华沙世界与巴黎世界”“中国当代音乐论坛”“两岸三地学生交流音乐会”“两岸三地钢琴专业教育座谈会”,等等。满满的五天日程,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回忆,期待再相聚!

猜你喜欢

船歌大调钢琴家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往事
汉江船歌
G大调随想曲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弹琴与补鞋
散文诗章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钢琴家风范
听听那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