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STEM教育中走向未来

2020-12-21袁磊金群

电化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政策STEM教育职业教育

袁磊 金群

[摘   要] 职业教育的开展是德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工业4.0的背景下,德国面临着STEM行业的职业人才缺缺问题。为了保持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领导地位,德国政府出台了STEM教育行动计划,完善了以师资培养、学校教育、社会就业等环节所组成的教育链,并关注青少年、女性等特定群体,鼓励并支持他们在STEM领域就业。同时,德国政府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并大力培养STEM人才。鉴于德国STEM教育的发展背景和实施理念,我国在推行STEM教育时应从实际出发,完善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社会参与等环节为主的教育生态,培养并衔接好学生在STEM领域的职业兴趣,注重产学融合,推动STEM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德国; STEM教育; 教育政策;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袁磊(1978—),男,湖北鄂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E-mail:9761541@qq.com。

一、引   言

德国政府历来重视公民教育,努力让公民接受更加平等多元的教育[1]。但受到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公民实际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促进德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持科学研究与创新的领先地位,德国政府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并持续推进STEM教育,从而确保高质量的人才流向劳动力市场。由于语言表述不同,STEM教育在德国被称为MINT教育。MINT一词由单词Mathematik (数学)、Informatik(计算机科学)、Naturwissenschaft(自然科学)和Technik(技术)的首字母组合而成。STEM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展STEM教育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与成熟。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议中的“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开始了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2]。伴随着“工业4.0”的大力实施,其对于机械电气设备、信息通讯、化工、农林等行业所带来的额外促进作用不容小觑[3]。但德国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比重下降等境况。职员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凸显,职工需要面对更多的协作伙伴和生产设备,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4]。而在STEM领域,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岗位缺口、女性就业人数不足、资源配置不协调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并保持工业4.0背景下相关制造产业的持续发展,德国政府从STEM教育入手,在学校课程、课外活动、职业培训、社会活动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于STEM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的职业选择。同时完善了政府机制、师资培养、学校教育、社会参与等环节为主的教育链,进而促进STEM领域行业持续发展。

二、STEM教育的背景与实施

(一)实施动机与行动计划

德国开展STEM教育的动机是STEM领域高质量劳动力的匮乏[5]。2017年,有770万人从事STEM领域专业的工作,约占德国工作总人数的25%。截至2018年10月底,STEM领域岗位的数量虽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5.9%,达到了49.6万个,但STEM领域岗位缺口达33.8万个,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岗位总数的68%[6]。德国政府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德累斯顿决议》,将STEM教育列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2012 年举办了“国家 MINT”论坛,发布了《MINT展望 —MINT事业与推广指南》[7]。2019年,德国政府出台了新的STEM行动计划:在STEM教育中走向未来(MINT Aktionsplan : Mit MINT in die Zukunft!),并计划到2022年为此投入5500万欧元。行动计划着眼于现实情况,针对青少年、女性等群体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以职业教育的实施为落脚点,融合社会力量,构建了德国特色的STEM教育生态系统框架[8]。

(二)现状与实施

自德国STEM教育实施以来,在学生数量、学历水平方面已有成效,STEM领域的新生人数占比最大。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入学新生数量相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且德国在STEM领域的毕业生比率最高。以2016年为例,所有毕业生中有36%的人获得了STEM领域学科的大学学位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比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高出12%[1]。但在专业培养上,STEM领域科目的辍学率仍高于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STEM主题的興趣开始减退,且课内活动的STEM教育缺乏持续性,需要课外活动的补充。在就业方面,毕业生对于STEM领域的职位缺乏了解,且工作内容缺乏吸引力,已有的经验、榜样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女性低估自己在STEM学科中的能力,并缺乏女性榜样作为激励。随着STEM 领域对专家的需求逐年增长,每年培养的人才根据资格、地区和分支机构进行分配,仍无法满足社会所需,部分职位无法迅速填补[8]。

为了开展STEM教育,德国政府着手STEM教育实施条件的研究,实施有利于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措施,并促进质量保障与评价工具的开发。师资培养是把控的源头,为了确保师资质量,新生从入学到执教资格的授权需要经过严格而漫长的培养周期。保障STEM领域专家的数量以指导人才培养并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确保毕业生及时了解信息,接受职业培训并平衡好学术与职业发展。同时,重视女性在STEM领域的潜力。增加社会联动,通过网站等渠道宣传榜样力量,使活动更加公开,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STEM领域的发展与建设。

三、STEM教育链的有机构成

(一)生态构建:STEM教育链各环节的相互配合

STEM教育链(STEM Bildungskette)是德国STEM教育开展的核心,是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能够有效地参与其中并达到良性循环状态的教育生态系统。将STEM 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相结合,使其贯穿于学生的学业、职业培训与就业等阶段,可以促进 STEM教育链的内部循环,进而促进STEM教育持续发展[9]。如图1所示,STEM教育链包括了政府机制、师资培养、学校教育、社会参与等环节。

德国STEM教育从幼儿园就已渗透相关内容,从而尽早地培养对STEM领域的兴趣,同时还关注中小学生在STEM领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在师资培养上,德国政府着手培养STEM领域的师资,并出台了严格的培养计划和准入措施以保障师资质量。在社会参与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合作,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与社会的联系。为了树立榜样形象,德国政府设立了“MINT-E”網站以宣传STEM领域的项目与经验。“MINT-E”网站串联了教育链各环节所需条件和实践经验,推进了公共项目和特殊项目的实施。

(二)师资培养:STEM教育链的起点与源泉

德国政府对于STEM教育师资的培养过程要求十分严格,具体表现为学习周期长、考试难度大、录取率底。德国STEM教育师资的培养场所在大学,具体包括综合性大学和其他学术性高等学校[10]。在培养年限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7至9个学期的系统性知识学习,第二阶段为18至24个月的教育实践。具体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实践课程三类。STEM领域内的主修学科和辅修学科包含在专业课程中[11]。不同于我国终身认证加定期审核的教师资格认证方式,教师在德国需要经过多阶段的学习与认证后,方能获取终身任教资格[12]。

为了更好地衔接教师培训的各阶段,提升预备教师教育实践的质量。德国政府计划到2023年共投入5亿欧元来推进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截至2019年初,25%的项目得以批准。例如,由德国教育部门资助的“学科研究网络”计划和全国300所学校的管理人员与教师开展合作,制定目标和教材,以增强STEM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诊断技能[8]。

(三)学校教育:STEM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德国政府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就已开始培养学生对于STEM领域的兴趣。STEM教育的前期阶段并未纳入正式课程当中,而是以校园实验室的形式开展。校园实验室联合了社会力量,以便更好地展示相关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

在德国的学制下,学生在接受完初级中学的教育后,可以选择进入普通中学或者职业中学继续学习。STEM教育专业性学习始于职业中学,由于学习内容和工作直接挂钩,吸引了近40%的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学习。在接受完职业中学的教育后,学生可以继续选择进入应用技术型大学、工程技术大学等高等教育学府深造,进而成长为专业技术人才或者科研人员[13]。

(四)社会参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STEM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学生可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培养对STEM领域的兴趣,再经过专业学习后,成长为STEM领域的人才并参加工作,促进STEM领域的发展。学校会邀请公司、协会等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到STEM教育中,将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校外的社会活动相联系,以巩固STEM领域中课程内容的主体及社会定位,从而培养相应的人才。从普通公司到全球性公司和研究机构,德国大约250家公司和机构已成为STEM教育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例如,来自德国26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实验室共同组成了“粒子世界网络”,使学生和教师可以了解当前的天文和粒子物理主题。此外许多研究机构也针对儿童群体开设了类似项目。例如,“量子技术:从基础到市场”项目邀请亥姆霍兹信息安全中心等组织加入,开展活动以培养儿童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8]。

四、STEM教育政策的实施导向

(一)面向特定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德国政府关注特定群体的STEM教育,青少年在STEM领域的兴趣、女性在STEM领域的职业潜能、优秀学生在STEM领域的发展等方面是其关注的重点。为此,德国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开展活动与项目等措施以促进他们在STEM领域的发展。

1. 发展青少年的STEM教育

根据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15年的成绩,德国年轻人对于科学学科的兴趣低于平均水平。德国15岁的学生从事STEM专业的意愿很低,STEM专业缺乏吸引力。同时,学生对职业多样性和发展机会的认识不足。由于STEM领域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发挥着核心作用,德国政府希望公民能尽早接受良好的STEM教育,重视学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STEM领域的学习。

为了尽早提升学生在STEM领域的兴趣和专业思想,德国政府建立了“MINT-E”在线平台,并为青少年定期推出STEM教育竞赛、“小研究者之家”等项目。“小研究者之家”是德国政府为了促进儿童、年轻人参与到STEM领域当中所开展的项目。该项目可以为学校提供专家和教师的支持,帮助学校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从而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此外,德国政府规定了STEM教育课程的主题,要求有实际意义、符合当前的经济背景、能对新技术和社会当前发展提供参考。例如,德国教育部门每一年都会举办科学年活动,并设置主题,历年的主题有“海洋”“未来的工作世界”“人工智能”等[8]。

在正式的STEM专业教育开始之前,校园实验室承担着培养学生STEM领域兴趣的主要任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教育模式,它优化了课程设置,通过课程整合增加学习环节,奠定学生对STEM领域的职业发展兴趣。同时,德国政府支持学校实验室协会创设“实验室学习中心”,以提高大学、研究机构和博物馆中的实验室的质量。以成立于2000年的、由德国航天中心承办的学校实验室为例:截至2012年,建成了9个课外科学实验室,为9~12年级学生提供13项实验内容,共1.8万名学生参与了该实验项目[8]。

为了加强STEM领域青少年的课外活动。由德国教育部门资助,全国各地举办了针对青少年的校园比赛。这些比赛旨在发掘学生的潜力并唤醒学生对STEM领域的兴趣。为了吸引更多的儿童和年轻人参加,比赛专门设立了入门级别。每年参加比赛的人数超过了50万。如2018年启动的“芯片实验室”竞赛,可以激发儿童和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热情,并向8~13年级的学生传授了芯片设计的基础知识[8]。

2. 关注女性在STEM领域的潜在可能

女性有权利做出她们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德国教育2018》报告显示,女性相比之前已经更好地融入了就业市场[1]。但在STEM领域,女性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数仍少于男性。女性榜样缺乏、女性在职场上频繁地更换低薪工作、缺乏职业发展,都导致了女性平均收入低于男性。女性在就业市场上从事STEM领域相关工作的潜力被忽略[1]。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女性对STEM领域的应用价值缺乏了解,使得女性不会主动了解自己从事STEM领域专业的可能性,且学校教育加剧了以上情况。因此,支持女性发现自身在STEM领域的潜能,并给予她们在兴趣培养、课程选择、职业培训、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从而让女性加入STEM领域的职业选择中,是STEM行动计划的目标之一。

从学校教育出发,德国政府要求各地区学校的负责人开发面向女性的STEM课程,并在传授内容时避免性别歧视。此外,通过“MINT-E”网站等渠道加强榜样形象的宣传,为女性争取更多STEM领域的职位,帮助她们兼顾工作和家庭,鼓励女性投身于STEM领域。

从STEM领域的应用价值入手,德国政府通过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STEM兴趣活动,增加女性对STEM领域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信心,进而发掘女性从事相关职业的可能性,并鼓励女性选择STEM领域相关的课程和职业。以“严肃游戏”为例,它所面向的对象是12至16岁的女孩。它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女孩们建立起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通过游戏的形式,女孩们能够以有趣的方式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任务反馈帮助她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已有水平和即将学习的知识[8]。

着手于政策层面,《国家妇女公约》的确立推动了相关合作,以更好地开发妇女在科技领域的潜力。2008年以来,来自科学、经济、政治和媒体领域的超过280个合作伙伴公司和机构参与了这份公约,并陆续在德国各地实施了1000多个提案。相关岗位女性的比例正在增加。教授计划是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实施的一项计划,旨在让更多的妇女获得博士学位并留任。这个计划增加了德国大学中女教授的数量,平衡了大学教授中的性别结构[8]。

3. 针对出色学生的资优教育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也是德国教育部门面向特定群体的政策导向之一。资优教育是指对资质、天赋、能力、成绩等方面表现卓越的学生进行适切的教育,以此帮助他们实现潜能的最大开发[14]。资优教育在德国称为“天才教育”。早在1985年,德国政府就成立了天才教育署,并把资优教育纳入科教政策,以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15]。

相比职业教育,针对优秀学生的资优教育更被认为能培养STEM领域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而德国每年所培养的STEM领域专家数量仍然无法满足社会所需,故针对优秀学生的STEM教育能够有助于弥补行业缺口,并推动行业的尖端发展。

德国政府支持表现出色或潜在表现出色的学生,为他们设立特殊学校和项目。如建立支持网络,设立德国学生科学院、公共基金和奖学金等,以促进优秀学生的发展[16]。在“学校表现计划”中,德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为STEM领域中有才华的儿童和年轻人的发展提供支持。在中小学中,设立天才班以招募具有超常智力、创造力、特殊学术能力的学生,给予他们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并参与到项目与课题研究中。作为衔接,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等高等院校中也开设了专门的资优教育专业和课程[15]。

(二)加强职业教育:保证人才输出

德国政府致力于保证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5]。STEM教育可以通过职业教育的形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是STEM教育落实的重要途径。例如:参加双重职业培训的新人,从2014年的约48.1万人略增至2017年的约49万人;同期学校职业体系中的新生从约21万人增至约21.4万人,大约70万年轻人正在接受职业培训。同时,德国政府也关注继续教育。18至65岁的人能够参加进一步的培训。2012年以来,继续教育的比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但德国职业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STEM领域的职业收入无法达到良好预期。在缺乏职业前景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术道路,选择职业型发展的人数下降。另一方面,STEM领域学科的学位课程要求较高,进而导致了高辍学率和高退学率。

为了增加学生对STEM领域职业型发展的兴趣,德国政府将年轻人的技能、兴趣和社会所需相结合,提供定向职业培训,迎合了求职者和雇佣者的需求。此外,德国政府出台了职业导向计划,在STEM领域课程中改变教学方式以降低辍学率,旨在增加求职者对STEM领域的了解,促进职业培训的现代化,以提高STEM行业的吸引力。

为了鼓励年轻人接受相应的教育,给毕业生从毕业到就业提供良好的过渡支持,德国教育部门、就业局等创立了“毕业、职业培训、就业”一体化的流程,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入职培训工作,衔接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另外,加强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渗透,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完成职业培训之后,公民也有机会接受其他阶段的教育[8]。在保障资格认证和职业培训的情况下,德国政府正在平衡学术研究型人才和职业应用型人才的数量。

五、借鉴与启示

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显示,我国的STEM教育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也面临着严峻挑战[17-18]。STEM教育在我国的推行需要各方发挥联动作用,以促进产学的良性循环。鉴于德国STEM教育的开展,可以得到以下兩个方面的启示:

(一)构建完善的STEM教育生态系统

德国STEM教育建立了政府机制、师资培养、学校教育、社会联动为一体的教育链。要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STEM教育,需要结合相关实际,完善师资培养、社会参与等环节并加以衔接,以促进STEM教育的持续发展。STEM教育生态的建立需要联合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交流协作和多元投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17]。从现状考虑,可以从师资培养与课程建构、吸引社会参与等环节完善我国的STEM教育生态。

1. 师资培养与课程建构

师资培养和课程建构是相互承接的两个环节。课程建构除了依靠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还需要更多STEM教师去开发、实施相应的课程,并传递实践经验与优秀案例。师资培养是推行STEM教育的重要起始阶段。当前,我国STEM教育尚未成为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相关师资的数量较少。STEM师资的培养机制建构需要明确的社会所需和相关标准的落实。而目前STEM教育仍然处于积极的探索与推进阶段,尚未成为大规模普及的教育理念。故STEM教育专业化的师资培养仍然需要依托于其他专业,如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学以及STEM学科中相应的师范专业等。在师资足够的前提下,需要建构并衔接各学段STEM教育的实施方案。德国STEM教育在各个学段之间有良好的衔接。学生在幼儿园、中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兴趣,做好知识储备,在高中、大学得到专业化的培养。而我国STEM教育中学科之间在各学段的知识结构未形成相互影响与促进的整体。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课程评价入手:在课程内容上基于课程标准,构建各学段相互衔接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手段上,突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程评价上,以学生成就、课程本身作为评价主体,推进多元评价策略的开发。推进一体化整合式STEM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突出对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STEM教育的落实转化[19]。

2. 吸引社会参与

吸引社會参与,整合资源参与到STEM教育建设中,并推广成功经验,是STEM教育扩大规模并持续发展的坚实动力。学校教育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大纲与任务,更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地补充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在开展STEM教育、培养STEM教育的职业兴趣时需要及时补充新知识,但这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20]。举办各类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尽早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一员做好准备。例如:STEM夏令营、研学旅行等活动的开展,可以在情境中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促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切合社会生产与发展所需。

(二)培养STEM专业领域综合型人才

在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构建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完善了产教融合推进机制[21]。STEM教育在我国的开展不应在高中学段就成为“尽头”,做好STEM领域后续的专业培养以及就业培训等方面的衔接,是STEM教育在我国落实和转化的重要目标。

1. 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的联系

在职业教育方面,现代学徒制是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学徒制试点单位已超过500家。现代学徒制能够打通学习、培训、就业等诸多环节,快速地实现“学以致用”。在STEM领域,不仅需要高端的研究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具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技术人才也是STEM教育向社会输出的目标之一。现代学徒制可以成为STEM领域相关专业系统性职业培养的模式。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的联系,可以整合学校、社会企业,衔接学生的培养和就业。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需求,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22]。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机制,可以促进STEM教育产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带动社会企业整合资源、开展相应活动,参与到STEM教育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中,这意味着现代学徒制是STEM教育应用于学生职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2. 应用型本科背景下的STEM专业领域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是新形势下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23]。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内容之一[24]。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可以使办学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1]。近年来,独立学院在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时,其办学定位转变为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STEM教育所涉及领域以理工科为主,培养目标是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高校在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改革空间,这为STEM教育领域内相关专业的设置提供了可能。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所培养的专业兴趣以及积累的基础知识,通过高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培养定位加以转化,为学生在STEM领域的专业化发展与就业做好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ildungsbericht 2018 in Berlin vorgestellt[EB/OL].(2018-06-22)[2020-09-22].https://www.bmbf.de/de/bildungsbericht-2018-in-berlin-vorgestellt-5738.html.

[2] 袁磊.核心素养视域下STEAM教育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99-103,128.

[3] WILHELM B,Horváth,Péter.Industrie4.0-volkswirtschaftliches potenzial für deutschland[J].Controlling,2015(27):515-517.

[4] 丁纯,李君扬.德国“工业4.0”:内容、动因与前景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29(4):49-66,126.

[5] 杨亚平.美国、德国与日本中小学STEM教育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8):24-25.

[6] 新华网.德国将进一步加强理工科教育[EB/OL].(2019-02-14)[2020-09-22].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2/14/c_1124114235.htm.

[7] 祝智庭,雷云鹤.STEM教育的国策分析与实践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75-85.

[8]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Mit MINT in die Zukunft! Der MINT-Aktionsplan des BMBF[EB/OL].(2019-02-13) [2020-09-22].https://www.bmbf.de/upload_filestore/pub/MINT_Aktionsplan.pdf.

[9] BMBF.PerspektiveSTEM——WegweiserfürSTEMF?觟rderungundKarriereninMathematik,Informatik,NaturwissenschaftenundTechnik[M].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2012.

[10] 逯长春.德国教师教育政策新动向——“卓越教师教育计划”:推行与展望[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4):92-96.

[11] 李春密,王硕.STEM教师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以中、美、英、德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4):124-125.

[12] 雷小波.德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及资格认证制度[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79-80.

[13] 朱婕.STEM教育:德国经济发展的内驱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3):153-154.

[14] 蒋洁蕾,施叶磊.培养资优教育师资的高校课程审视——关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个案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57-58.

[15] 李建辉.天才教育学[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108.

[16] 陈强,赵一青,常旭华.世界主要国家的STEM教育及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7(10):168-176.

[17] 教育部.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发布:提高学科的本质认知和科学素养[EB/OL].(2017-08-26)[2020-09-22].http://www.moe.gov.cn/s78/A16/s5886/s7822/201801/t20180111_324362.html.

[18] 杨盼,韩芳.芬兰STEM教育的框架及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9):106-122.

[19] 杜文彬.国外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与特点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1):120-128.

[20] 王卓玉,樊瑞凈.中学STEM教师的TPCK知识结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05-111.

[21] 教育部.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有关工作情况[EB/OL].(2019-02-19)[2020-09-22].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294/sfcl/201902/t20190219_370019.html.

[2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9-05)[2020-09-22].http://www.gov.cn/xinwen/2014-09/05/content_2745818.htm.

[23]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20-09-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4] 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20-09-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

猜你喜欢

教育政策STEM教育职业教育
我国教育公平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