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性高级听力测试对比研究
——兼论对HSK(六级)听力的改进构想

2020-12-18张熠程

海外华文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速体裁日语

张熠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 上海 200083)

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一项官方的、国际的语言水平考试,参考人数逐年增加,其在汉语教学乃至国际各语种二语水平测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HSK在2009年实行第一次改革,而2020年也传出现有的HSK将进行第二次改革。第二次改革所依据的新《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中明确指出HSK第二次改革应“借鉴广受认同的语言学习理论,特别是巴赫曼(Bachman)等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可以说,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是HSK第二次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交际性测试的理论基础

Bachman提出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和交际性语言测试方法框架从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这两方面,全面阐释了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理论框架,成为广受学界认同的语言测试理论之一。

(一)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

Bachman(1990)将交际语言能力分为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语言能力进一步分为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框架如下:

而策略能力,Bachman认为其属于一般认知范畴,涉及智力、情感、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若二语教学对象是成年人,那么他在学习目的语之前就应具备一定的策略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指的是听说读写涉及的心理、生理机制,包括发音器官、耳、目、大脑、手等等。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就会使用到听觉或视觉神经。

(二)Bachman交际性语言测试方法框架

1.测试指导语

测试指导语涉及测试组织、时间分配和指令等。听力测试在整份试卷中可先可后,分值一般和其他部分占同等比例。测试时长在30到90分钟之间。

2.测试语言输入

(1)输入格式

输入格式包括输入呈现的模式、渠道、形式、语言、媒介、标示问题和速度七个方面。

从呈现模式来看,输入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而呈现渠道分为听觉和视觉。听力语篇以听觉渠道呈现,试题可以视觉渠道呈现。呈现形式分为语言和非语言。听力测试可同时存在两种呈现形式:如听对话的同时浏览含有图表的试题。呈现语言可分为应试者母语和目的语。一般来说,测试呈现语言是目的语。呈现媒介可分为现场呈现和预制呈现。现场呈现即面对面交流,预制呈现即录音的方式。标示问题指用序号、下划线等方式引起应试者的注意。听力测试题的序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听力材料的内容走向。最后,输入速度加快会增加测试难度,会使应试者采取特殊的应答策略,如通过浏览试题侧面了解听力材料。

(2)输入语言本质特征

输入语言的本质特征分为长度、命题内容、语言组织特征[1]和语用特征。

输入听力材料的长度不直接影响测试行为,但是会间接影响命题内容,进而影响听力测试行为。

3.预期应答

预期应答的主体为应答格式,即应答模式、渠道、形式、语言和种类五个方面。前四个方面与输入格式相对应。最后一个应答种类分为选择类和建构类。选择类应答有选择题等,而建构类应答则如简答题等。选择类应答所能调动的语言能力低于建构类应答。

4.输入与应答间的关系

输入与应答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相互性、非相互性和适应性三类。听力测试预制的录音、听力测试的输入和应答之间为非相互性关系,即输入与应答之间没有互动。

(三)交际性语言测试的特点

交际性语言测试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和“交互性”。

Bachman和Palmer(1996:23)将“真实性”定义为“某一测试任务的特征与目的语使用任务的特征一致性程度”。一致程度越高,真实性越高。例如,让学生听广告选择合适的出游方式就是真实性较高的测试任务。虽然输入材料中的价钱不一定符合实际,但测试任务特征和目的语使用任务特征的一致性较高,情景相似、交际目的相同等使其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而“交互性”是被试者在完成测试任务时涉及的个人特征的种类及涉及程度(Bachman & Palmer,1996:25)。即这个测试任务能在多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已有的话题知识和情感图式。例如:听讲座和听新闻,都具备相当程度的真实性,但从交互性的角度来看,听讲座这一形式对学生来说更熟悉,更容易调动起已有的情感图式,因而更具交互性。

对于交际性语言测试来说,输入的真实性是交际测试的前提与保证。若没有真实的输入,由此引发的输出也很难是真实的,但交际性测试并不一味追求测试任务的真实性,而是主张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和测试对象,有所侧重(Bachman & Palmer,1996:29),即设计测试任务时应更多地关注测试任务的交互性。

真实性较高的输入语篇,应来源于日常生活,具备时效性,具备真实说话场景中口语体的特点,如口误、思考停顿等。而交互性较高的测试任务,最典型的是带有图片或图表形式的任务,如听讲座、记大纲等。这样的任务形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话题知识和情感图式。若上述任务将“记”改成“选”,那么交互性会相应降低。而简答题、填空题等题型较上述任务来说,交互性相对更低。交互性最低的是文字选择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文拟选取汉、英、日三语的第二语言水平测试,即中国的HSK、英国的雅思考试、美国的托福考试和日本的日语能力测验,并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听力部分。从层级上看,虽雅思和托福不分等级,但从英美等国对这两项测试的分数要求来看,一般都达到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中的C1甚至更高水平[2]。因此,本文认为雅思和托福的整体定位应为高级语言水平测试。为保证研究对象处于同等水平,本文将HSK限定为六级,日语能力测试限定为N1级。

(二)研究材料来源

研究材料来自各测试官网最新出版的官方真题集。HSK六级5套真题出自《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六级》(2018版)。雅思4套真题取自2019年出版的《剑桥雅思14》。从《托福考试官方指南》(第5版)中得托福样卷4套。日语能力测试的2套真题卷从日本语能力试验官方网站上下载而得。

(三)研究参数设置

笔者结合交际性语言测试对输入语篇真实性和测试任务交互性的要求,从Bachman测试方法框架中选取与听力测试相关的7个因素,作为本文对比研究的参数。这7个因素为:输入速度、语篇体裁、口语特征、背景音辅助、呈现渠道、呈现形式和应答种类。前4个因素与输入语篇相关,后3个因素与测试任务相关。

1.输入速度:即说话人说话的速度。高级阶段要求以正常语速输入。

2.语篇体裁:高级阶段要求考生熟悉的语篇体裁多种多样,包括社交对话、讲座报告、讨论、辩论、新闻、采访、广播节目、通知、使用说明等。

3.口语特征:口语体的输入文本应具有口语语体的特征,包括口误纠正、思考停顿、叹词、冗余、俗话等。

4.背景音辅助:背景音,如电话铃声、飞机起飞等声音,可以帮助听者了解交际进行的场景,增强语料输入的交互性。

5.呈现渠道:分为视觉和听觉。填空题、搭配题、图表题等都必须采用视觉输入。而选择题、简答题则有可能采用听觉形式,因此会涉及到这两种题型是否应该预览的问题。

6.呈现形式:分为图片和语言。图片呈现情景更为直观,交互性较强。

7.应答种类:分为选择类和建构类。真实的交际任务一般都属于建构类,如填表、记笔记等。

三、统计数据分析及HSK改进建议

(一)输入速度

输入速度也称“语速”,在不同语言中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在汉语中,语速是“一分钟内,一个人所说出的话的音节数量”。(孟国,2006)为叙述方便,本文还是以“字/分”作为汉语语速的单位。汉语学界对正常语速的数值范围并无定论。蒋严(2001)、张述评(2004)、张本楠(2008:85)等人认为的正常语速范围约为180~220字/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规定的语速要求是200~240字/分(高级阶段)。孟国(2006)研究得出的正常语速要高于上述数值,为220~269字/分(平均语速为244.45字/分)。综合各位学者的数据,本文将汉语正常语速定义为180~250字/分。

日语的语速(発話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莫勒(モーラ、morae)数量(丸岛步,2010a)。单位为morae/m,表示每分钟的莫勒数量。丸岛步(2010b)认为日本人的平均语速在366~474 morae/m之间。外川太郎等(2002)指出正常语速下,1个莫勒的平均时长为149.6毫秒,由此推知日语正常语速约为401morae/m。白石君男(2010)中测出日语语速范围为312~444morae/m。福盛贵弘(2008)统计日本六大电视台的各类新闻播报节目,统计新闻播报平均语速为450morae/m。一般来说,新闻播报语速属于稍快正常语速。因此本文将日语正常语速定义为366~450morae/m。

英语的语速(speech rate)是一分钟内的词数,单位wpm(words per minute)。Griffiths(1990)认为的正常语速在150wpm左右,1991年他将正常语速提高到了188wpm。Tauroza和Allison(1990)的调查结果为:会话210wpm,讲座140wpm,电台独白160wpm(转引自潘之欣,2007:39)。《托福2000框架》将195wpm定义为快速(转自Yasuyo,2009)。综上,本文将英语正常语速定义为140~190wpm。

1.统计说明

(1)仅统计各测试听力语篇的输入速度。

(2)根据汉语语速的定义,“52%”读音为“bǎifēnzhīwǔshíèr”,按6个音节统计。按日语语速的定义,假名、拗音(しょ)、促音(つ)、鼻音(ん)都是一个莫勒,如“じゃっかん”按4个莫勒统计。按英语中语速的定义,统计实际发音的词数。简写、缩略词等是否成词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是否以词条列出为准,如“CD”“MSG”属于词,“WS”“YH”不属于词。

(3)听力语篇输入的时长按语篇开始到语篇结束计算。人为暂停语篇输入以供学生书写的时间不计入时长。

2.数据列表与分析

表1 各测试单卷语速均值与极值列表(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四项测试的平均语速均在该语言正常语速范围内。HSK各卷平均语速处在正常语速范围的中上游,与最大值接近。其余三项测试的平均语速处于正常范围的中下游,略高于最低值。

(2)日、英三项测试中,各卷语速最小值基本低于本语言正常语速的最小值。而HSK各卷语速最小值还是远高于正常语速最小值。结合语篇内容可知,日、英测试之所以将某语篇的语速降至正常范围之下,是因为该语篇的内容较难,出题者以降低语速的方式来平衡语篇难度。有鉴于此,HSK的输入语速也应注意快慢结合,从词汇难度、句子常用度、内容熟悉程度等方面综合决定语速。

(3)若需降低输入语速,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延长单句输出的时间以降低句子语速,即延长句内时间;二是保持单句语速不变,利用叹词或说话者思考停顿来延长句间时间,从而降低语段的整体语速。HSK主要采取方法一来降低语篇语速,而日语能力测试,托福、雅思则采用方法二来降低语篇语速,在降低语篇语速的同时,也增加了语篇的口语特征,增强了语篇的真实性。

3.HSK语速改进建议

(1)鉴于日、英测试的平均语速均处于正常语速范围的中下游,因此建议HSK将试卷平均语速降低至210字/分左右。

(2)降低语篇语速时,应采用“延长句间时间”的方法——保持句内语速不变,利用思考停顿、叹词等方法,延长句间停顿以降低语篇的整体语速。

(3)单份试卷中的语速极值并不局限在正常语速范围内,应根据语篇内容、体裁等因素相应调整。难度较大的语篇可适当降低语速,建议设定在150~180字/分之间。同时要注意平衡各语篇速度,保证总平均语速在正常范围内。

(二)语篇体裁

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国际汉语能力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及《美国外语能力标准》等语言能力量表中我们发现,高级阶段要求考生熟悉如下语篇体裁:

社交对话:包括日常对话以及工作场合、学习场合的非专业对话。通知:包括车次、航班通知,会议通知等等。说明讲解:包括对某一产品、某一服务项目、某一事情或其完成步骤的解释说明等,带有介绍的性质。讲座报告:包括学术讲座、研究报告、课堂的大段讲解等,篇幅较长。电台电视新闻:包括对各种内容的报道、社论、热点评论等,一般为独白体。面试采访:包括人物采访、工作面试等。讨论辩论:两方或多方就某问题各抒己见。

1.统计说明

统计各测试的所有听力语篇是否涉及上述七类体裁,不做穷尽式归类。为列表方便,下表采用数字表示七类语篇体裁,1为社交对话,2为通知,3为说明讲解,4为讲座报告,5为电台电视新闻,6为面试采访,7为讨论辩论。

2.数据列表与分析

表2 语篇体裁统计表

(1) 四项测试中,没有试卷涉及“通知”,但全部试卷都涉及了“讲座报告”。日语能力测试语篇体裁最为多样。HSK和雅思皆涉及了四类体裁。但考虑到语篇总量,雅思的语篇体裁多样性要好于HSK。

(2)除HSK外,其余测试均有试卷涉及“社交对话”和“讨论辩论”。HSK的对话体语篇只有“面试采访”一类,体裁较为单一。

(3)除HSK外,其余测试在听力语篇输入前的测试指导语中,或语篇开始的一两句话中,都附有简短的体裁说明,语篇体裁较为明确。

3.HSK语篇体裁改进建议

(1)HSK应尽量多涉及不同语篇体裁。可将现有三篇“面试采访”长对话中的两篇改为“社交对话”和“讨论辩论”,以增加语篇体裁的多样性。

(2)HSK的应试人群主要是学生。社交对话、课堂讲座、讨论等是应试者生活学习中较为常见的语篇体裁。而新闻报道、人物采访等交互性则较低。在选择语篇体裁时,可考虑其交互性高低和难度而有所侧重。

(3)HSK应明确语篇体裁,如此可在最短时间内激活应试者的背景知识和情感图式,以增强语篇体裁的交互性。除三篇“采访”外,HSK其余语篇的体裁皆不明确,语篇用词、朗读语气都无法体现语篇体裁。HSK可用测试指导语或者语篇开头一两句话简单地给出语篇体裁的描述,给予应试者一定的线索和范围,如“生物老师正在上课”“我们来讨论一下明天的课程报告”等等。

(三)口语特征

汉语语体可分为三类:口语体、中性语体和书面语体。听力测试中的材料主要为口语体和中性语体。中性语体是指通用的、不具有明显书面语或口语特征的语言形式。而口语体语篇则应具备一定的口语特征,如口误纠正、思考停顿、叹词、冗余、俗话等。

叹词是用来表示强烈感情或者表示呼唤应答的词,如愤怒时常用的“哼”,欢乐时用的“哈哈”,痛楚时用的“哎哟”,呼唤人时用的“喂”,应答时用的“嗯”等等。(刘月华,2001)日语中的叹词(感動詞)和英语中的叹词(interjection)与汉语叹词界定类似。

“冗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同讯息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出现,如“我们学校不大,很小的”。二是不提供任何实际信息,如“喂,我说,明天的晚会要不要买票啊”一句中,“喂”“我说”都不提供实际信息,属于冗余。

俗话,即广义上的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不包括成语。(徐宗才、应俊玲,2004)日、英语中也存在上述几个概念,即諺/proverb(谚语)、掛け言葉(歇后语)、慣用語/phrase(惯用语)和格言/adage(格言)。

1.统计说明

口语体语篇应至少具备一项口语特征。口语特征的出现次数不做统计。

2.数据列表与分析

表3 口语体语篇统计表

(1)HSK以中性语体语篇为主,口语体语篇的数量极少。

(2)日、英测试的口语体语篇,大都包含了多种口语体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冗余”“叹词”和“思考停顿”。而HSK的三段口语体语篇,只采用了“俗语”这一特征。

(3)日语能力测试选取了中性语体和口语体结合的语篇,即前半部分为新闻播报,后半部分为两个人根据新闻内容而进行的对话。这种形式在其余三项测试中都未见到。

3.HSK语篇口语特征改进建议

(1)HSK可注意提高口语体语篇所占比例,建议可占全卷语篇数量的70%以上。口语体语篇同样可以运用高级词汇和高级语法。多采用口语体语篇,并不意味着要降低考试难度,而是尽量真实地还原口语输入的各项特征。

(2)长篇口语体语篇应涉及的口语特征约在3条左右,应结合语篇内容和语篇体裁,如口误纠正、思考停顿常出现在讲座报告、面试采访中,而叹词、冗余则在讨论辩论、社交对话中较为常见。

(3)HSK可参考日语能力测试中,将中性语体和口语体结合的语篇形式,如前半部分为新闻播报,后半部分为两人根据新闻内容进行的对话;或者前半部分听某一景点的语音导览,后半部分为游客的对话,等等。

(四)背景音辅助

有的听力测试会采用声音手段来暗示语篇情景或是发生地点,以帮助应试者更好地理解语篇。常见的背景音效有:人群嘈杂声、电话铃声、飞机引擎声等等。此外,还可以采用音质处理手段,如提高一方的音量,降低另一方的音量,来体现对话双方是通过电话交流的。

1.统计说明

统计各测试所有样卷在语篇输入前、中、后是否伴有非语言的声音手段以辅助应试者理解语篇内容。没有采用声音辅助手段的测试省略不列。

2.数据列表与分析

表4 背景音辅助统计表

(1)HSK和托福没有采用背景音辅助手段。采用背景音辅助手段最多的一份试卷为日语能力测试的试卷2。

(2)除改变音质的处理手段外,其余背景音辅助皆在语篇正式输入前,不与正式输入重合。

(3)采用背景音辅助的语篇皆为社交对话。所有测试都涉及的讲座报告,却没有利用声音手段还原真实课堂场景。

3.HSK背景音辅助的改进建议

(1)HSK应适当采用背景音辅助以增强测试的真实性和交互性。讲座报告、社交对话、电话咨询等体裁皆可加入背景音辅助。

(2)声音辅助一般应出现在语篇输入之前。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出现在语篇中,则需控制音量,切勿喧宾夺主。

(五)呈现渠道

呈现渠道分为听觉和视觉。听力测试的语篇通过听觉输入,无需研究。学界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试题方面,一是试题是否应以视觉输入,即试题呈现渠道的问题,二是试题是否应先于语篇输入,即试题是否预览的问题。

1.统计说明

统计试题呈现渠道时,将选择题进一步细分为提问和选项两部分。考察试题是否预览时以测试真实流程为准。

2.数据列表与分析

表5 呈现渠道统计表

(1)四项测试的试题呈现渠道并无明显倾向。日语能力测试采用了不同的试题呈现渠道,部分试题完全采用听觉输入。

(2)在“试题是否预览”方面,四项测试皆未采用“提问预览,选项不预览”的形式。此外,日语能力测试和托福皆采用了试题不预览的形式。托福采用不预览的形式,更多地是从增加考试难度方面考虑的。而日语能力测试则是结合语篇体裁,从实际的交际情况出发而决定的。日语能力测试中试题不预览的“即时应答”这一题型,为的是测试应试者快速反应能力、推理交际场合及人物关系的能力。出题者根据生活实际,采取了完全听觉输入、不预览的呈现形式。

3.HSK呈现渠道改进建议

HSK可根据试题的实际需要及难度,采用多样的呈现渠道和预览方式,以此提高HSK听力测试的真实性和交互性。若真实情况中,听话人可能需要视觉输入辅助理解,那么试题任务就应该设计成视觉输入、预览,如听讲座时可以看到教师PPT等。若真实情况中听话人不可能有视觉输入辅助理解,那么试题就应该采用听觉输入、不预览,如面试时回答对方提问等。

(六)呈现形式

呈现形式分为图片和语言。图片可使情景更加直观,增强交互性。语言呈现形式中的表格、摘要、笔记等形式较之语句、短文形式更具逻辑感,有利于应试者把握语篇整体走向,交互性相对较强。因此,呈现形式的交互性从高到低分别是图片、表格摘要和语句短文。

1.统计说明

(1)统计测试是否采用图片、表格摘要等手段作为试题或辅助测试。

(2)图片分为纯情景图片和配有语言说明的图片。纯情景图片如图一。而配有语言说明的图片,若其非语言部分能体现场景或是表达一定的意思,则认定其为图片呈现形式,如图二。反之则认定其为语言呈现形式,如图三。

图一 选自托福 卷4第1篇图二 选自雅思 卷2第3篇

图三 选自托福 卷2第3篇

2.数据列表与分析

表6 呈现形式统计表

(1)四项测试中,语句短文形式仍占主流。HSK和日语能力测试均无图片和表格摘要形式。

(2)托福固定使用图片呈现形式,在语篇文本输入的同时展示图片,意在利用图片辅助应试者掌握场景中的说话人数,和试题并无直接联系。雅思部分试卷出现类似地图这样的图片形式。图片为试题的一部分,可辅助被试者更好地理解输入语篇。

(3)雅思固定使用表格摘要的呈现形式。该形式常用在电话咨询、讲座记录等情景中。托福中表格摘要的形式偶尔出现。

3.HSK输入呈现形式改进建议

HSK仅采用了交互性最低的语句短文形式,没有涉及交互性较高的图片和表格摘要的呈现形式。HSK应注意试题输入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增加图片和表格摘要的比例。采用图片形式时,可参考托福的设计,将图片设置为场景提示。采用表格摘要形式时可参考雅思的设计,将填空和表格形式结合。

(七)应答种类

应答种类分为选择类和建构类。选择类要求应试者从已有的备选答案中选择,而建构类是要求应试者自己提供答案的主观题型。在听力测试中,考虑到评分主观性等问题,很难采用典型的建构类试题,而是采用半客观题,即要求应试者自己写出唯一答案。此类题型也属于建构类。

1.统计说明

(1)统计各测试所有试卷所采用的题型。

(2)总结各测试所采用的应答种类。对于同时采用两种应答种类的测试,分别计算两种类别所占比例。

2.数据列表与分析

表7 题型及应答种类统计表

(1)从题型来看,雅思题型最为丰富,HSK题型最为单一。

(2)从应答种类上来看,仅雅思同时涉及两类应答。其余三项测试仅涉及选择类应答。雅思的建构类试题为半客观的填空题和简答题,总平均占比约达52%。从单份样卷来看,建构类占比最高达到了65%,最低为42.5%。

3.HSK应答种类改进建议

(1)HSK应答种类和题型都过于单一,仅有选择类的四项选择题一种。HSK可丰富选择类应答的题型,如五选二、七选三等。

(2)HSK可引入半客观性的建构类试题,这样可以在保证试题主观性的同时,避免评分给测试公平性带来的干扰。采用填空书写的题型,也可以测试应试者记录细节的能力。

(3)半客观的建构类试题占比可略多于选择类试题。本文参考雅思的设计,建议HSK选择类试题约占45%,建构类试题约占55%。

四、HSK(六级)听力改进建议总结

上文通过对HSK(六级)、雅思、托福和日语能力测试(N1级)听力部分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发现HSK(六级)和其余三项测试在输入速度、语篇体裁、口语特征、背景音辅助、呈现渠道、呈现形式和应答种类七方面存在差异。结合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本文为HSK(六级)第二次改革提出如下17条改进建议(见表8):

表8 HSK改进建议总结表

(续表)

注释:

[1] 语言组织特征涉及语法、衔接、修辞,主要涉及写作、阅读测试,在此不做讨论。

[2] 海外大学对雅思的最低要求一般为6.5分,对托福的最低要求为80分,即《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中的C1水平。

猜你喜欢

语速体裁日语
辩论赛之语速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体裁融合音乐探析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
日常日语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