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让初中数学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2020-12-18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圆锥内角动手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中心中学 耿 影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初中数学逻辑性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求很高。因此,教学中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能力等。而动手操作作为获取知识与验证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达到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

一、尝试动手操作,体会数学知识妙趣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我们不妨尝试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妙趣。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其中涉及的图形很多,如直线平行、线段垂直、图形平移、三角形等知识,教师不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会图形的性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开展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裁剪或收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纸片。裁剪好后,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种类型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并计算出它们的内角和。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三角形内角和度数的形成过程,也体会到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的妙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操作兴趣

巴甫洛夫说过:“问题是发现的开始、探究的动力、创新的源泉。”我们知道,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这样既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有动手操作的内容,并根据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就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你能用学具制作一个圆锥体吗?圆锥体的侧面积具体指的是哪些部分?问题一出,学生就自己制作圆锥,并用剪刀沿着圆锥的母线剪开,看看圆锥的侧面积是什么样的图形。此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圆锥的侧面积是扇形的面积吗?能用扇形面积公式来求圆锥的侧面积吗?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究圆锥的侧面积的欲望,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三、经历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情感体验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等思维过程,进而形成技能、优化认知方式,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实践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这样的体验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初步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后就开展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板、剪刀等学具来制作各种各样带角的图形,接着,让学生用课本中的方法来检验角的度量方式。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增加了操作的趣味性,而且也验证了角的度量方法的正确性,从而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后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弥补了因为认知不足而带来的思维方式的错误。

四、优化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能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时,就让学生用量角器去量一量角的度数,学习画角的一般方法。如在画120 度的角时,不少学生是用量角器与三角板进行的。那么不用量角器能画出来吗?学生经过探索,发现可以这样画:一种是用三角板的直角与一个30 度的角拼起来即可;二是用两个60 度的角拼起来即可得到120 度的角。接着,老师继续提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用?”为了完成老师的问题,学生又开始探究,经过动手操作,发现先用直尺画一个平角,然后在平角上用三角板画一个60 度的角,它的补角就是120 度的角。由此可见,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操作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综合上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认知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圆锥内角动手
我也来动手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三角形分割问题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