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建构数学高效课堂

2020-12-18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管爱民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形象化列式周长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 管爱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概念直观化、计算形象化、解题多元化和知识网格化,带领大家探索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过程,为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出建议。

一、概念直观化,抓住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然而有一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这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而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则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将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一些简单的概念。例如,教授学生“面积和周长”这一节知识时,采用直观教学,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为了让学生对面积与周长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我设计了两幅动画。第一幅图,让小兔子绕圆形的边缘跑一圈,它跑过的路径会变成黄色。在第二幅图中,我把圆的平面部分涂成红色。通过这两幅动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之后我又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①小明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木地板?实际上是求什么?②小明的妈妈为家里枕套做花边,那么做一个枕头的花边需要多长呢?通过刚刚动图的展示,学生对面积和周长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经过简单的讨论,同学们很快得出了答案。小胡说:给房间贴木地板是需要计算面积。小素说:枕头的花边是要求枕头的周长,从而得知需要花边的长度。经过练习,发现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有了基本的区分。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将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学生理解了概念后,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计算形象化,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理论知识用图形表示出来,如此一来会极大地降低知识难度。将计算的过程形象化,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计算过程。将计算过程形象化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通常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起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加减乘除这样的列式计算,有些题目需要通过一些文字类的说明才能将题目解答出来。对此,学生需要完全理解题意,也就是将题目中的内容化解成熟悉的知识点。

比如:①某班学生排队,小东的左边有4 人,小东的右边有5 人,问小东这一列总共有多少人?②森林中的小动物参加森林运动会,从前往后数,第5 只是小兔,从后往前数,第6 只也是小兔,问这一列总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学生听后,立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小雨这样列式:①4+5+1=10;②5+6+1=12。小雨刚回答完就遭到小董同学的反驳,小董说:“②应该为5+6-1=10。为什么问题①列式是加1,而问题②列式是减1 呢?”好多学生对此产生疑问。此时,我引导教学生将这两个过程在纸上用圆圈画出来,一个圈代表一个人,学生按照这种方法在图纸上写写画画,立马就明白了原因。有时让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来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在许多数学题目的计算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还要应该注意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基本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通过归纳和总结不断积累计算的捷径,从而有效地进行计算。

三、解题多元化,转化思维

用多种方法解题是比较提倡的有效教学方法。数学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利用更多的应用解题方法来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化。

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一般可以采用生活化或情节化的方法,让学生将学习过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有这样一道例题:小华想用自己的零用钱20 元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母亲节礼物。当小华去了花店后,店员向小华介绍:康乃馨5 支10 元,百合花3 支 12 元,节节高2 支6 元,那么小华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呢?学生激烈地讨论了起来。过了几分钟,小苏回答道:我可以买10 枝康乃馨,刚好花完20 元钱。小李说:我会买5 支康乃馨、2 支节节高。而小迪回答道:可以买6 支节节高,花费18 元,找回2 元。小赵说:也可以买3 支百合和2 支节节高,共花费18 元。通过学生的讨论,能感觉到学生结合了生活实际,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教学,多种方法解题的思想也深入了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促进了学生解题的多元化。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式后,在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为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可能,也使数学解题绽放出无限光彩。

猜你喜欢

形象化列式周长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学诗2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每筐多装多少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