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

2020-12-17王玉华

读写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王玉华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基础的一项教学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对阅读活动的自主、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习惯;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26-02

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中,通过长期、反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然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受益终身。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样需要进行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以此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内涵及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习惯的内涵

阅读活动作为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关于阅读习惯的认识也是具有主观性和个性化的,这就使阅读习惯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前预习。(2)读思结合。(3)圈点批注。(4)交流讨论。(5)制定阅读计划。(6)撰写读书笔记。(7)熟练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进行知识接受、促进综合素质能力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的阅读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从而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导学生应实施自主的学习方式,得到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提升。而阅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会更加主动、自觉地进行知识的获取、内化及运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对阅读习惯的培养缺乏必要的重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功利性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只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阅读知识点的传授,而对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都缺乏良好阅读习惯,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缺乏教师科学的引导

教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者。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身阅读习惯的体现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感染与熏陶,使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自觉地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良好阅读行为的引导和充分阅读时间、阅读机会的提供,帮助学生得到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阅读过程随意

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影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现为对阅读活动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缺乏科学阅读计划、阅读目标的引导,无法长期坚持阅读行为等。这种兴趣低下、阅读过程随意的阅读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奠定阅读习惯培养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认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习惯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注,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师还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学习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实现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二)加强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专业指导,实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贯彻到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教师专业指导的实施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師应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在长期的自主阅读、课前预习中得到阅读习惯的培养。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情境或引导问题的创设与提出,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最终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能有效地实现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技巧与方法,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摘抄或批注的方式及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思维火花,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这一方法的引导下,更好地进行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实施科学的阅读训练方式,强化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对学生进行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阅读训练方式的实施,来传授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这些方法长期运用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通过朗读的形式进行良好的阅读。朗读是有声阅读的重要方式,通过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刻理解及对内在思想情感的感悟。而通过朗读的形式,学生会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强化。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通过跳读的形式进行阅读内容的高效阅读。跳读是一种不按文章顺序、有取舍地对文章进行选择性阅读的方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关键词、关键信息的获取,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学生阅读量的增强,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四)积极进行家校合作教学策略的实施,共同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家校合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策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的良好结合,有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及教育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将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理念及方法传递给家长,并与家长形成一致的教学态度,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共同督促、监督中更加有效地实现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语文学习及学生的良好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教学指导功能的实施,来实现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娟,文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08):102.

[2]李英.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20(2):85,88.

[3]韩志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学周刊,2017,14(014):175-176.

[4]李慧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5):157-158.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