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020-12-17陆薇

读写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陆薇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有效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渗透到现代教学活动之中。语文作为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交流、阅读理解、认知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法和课堂策略,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117-02

语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打牢学生语言基础始终是教师教学发展的重点。但在部分地区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活动参与不积极、学习方向不明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和组织环节设置不当造成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有效课堂的概念和实际意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及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进行探究。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有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教师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動,主要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的教授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否产生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教学课堂构建的标准,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将有效教学的思想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还能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的学科发展。同时,有效课堂相较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状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灵活设计教学策略和环节内容,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评价标准来自于学生,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建构的能力和发展的基础,从而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要求。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访和分析,发现当前语文课堂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学主体不明确。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受传统本位思想的影响,常以主导者的身份“霸占”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教学手法单一化。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呈现单一化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和激趣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得不到有效提升,降低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动效果。第三,环节设置存在不适应性。有些教师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导致学生在环节的参与和互动上呈现低效、无效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效果和基础巩固。

三、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的方法

(一)把握学情变化,开展有效备课

备课是有效课堂开展的第一步。良好的备课内容和教学计划,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和课堂任务,从而实现其有效课堂的实施与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情变化,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组织有效的备课内容,正确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此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预设相应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丁香结》的备课中,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认知基础,笔者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展开自主学习。同时,笔者还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设置一些导引问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其阅读的方向,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教学引导,如“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丁香结引发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等问题,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目标。通过对备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定,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能提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习热情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兴趣,这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起到帮助作用。此外,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环境的了解和观察,充分掌握本节的学习内容和主题,从而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体验得到增强。

例如,在《草原》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还未真正看过或感受过大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对此,笔者借助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有关于内蒙古大草原的视频资料和图片信息展示给学生,构建以“大草原”为主题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对大草原的热爱。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观看,都纷纷惊叹大草原的美丽景色,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草原的知识。这时,笔者将本节的新知内容导入其中,感受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之美。通过教学环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设置课堂问题,提升学习质量

课堂问题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问题的作答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课堂动态,这为下一阶段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教学依据。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方向,从而达到提升课堂质量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超纲、低效等现象,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在《竹节人》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到本节的知识重点和主体内容,笔者为了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课堂问题:

(1)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本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哪些内容?

(2)文章中作者是如何描述“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3)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如何看到老师的行为?

通过对课堂问题的灵活设计,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信息的把握和学习程度,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四)注重主体基础,促进整体发展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理解不足、掌握不牢的差异化现象。这种差异化现象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听课状态。同时,如果教师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还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厌学、抵触等不良情绪。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學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素质发展。

例如,在《桥》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现象,笔者对此及时调整策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打牢学习基础。此外,在人员搭配上,笔者还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学生与小组之间的学习性和发展性。同时,笔者还根据各小组的学情变化设置不同的探究问题,如“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有效发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同时,还能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备课的制定、教学环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引导、学生主体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得到激发,还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体验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状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6(35):161-162.

[2]黄博.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2):67.

[3]李爱莲.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35):118.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