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中职语文审美鉴赏及创造的教学研究

2020-12-17刘水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刘水连

摘 要 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一词成为新课改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审美鉴赏与创造”则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欣赏语文文本中的“美”,并在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的思想转变工作,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本文从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机制、品读文本的语言美、发挥丰富的审美想象、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实施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语文审美鉴赏及创造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 审美教育 鉴赏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 学科核心素养成了语文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对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语言能力等十分重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4个方面。我们在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完善的时候,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独特规律展开教育,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基础语言能力,还是在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上,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注重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全面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职生处在青春期与成年期的过渡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半成熟的阶段,个体学习能力有限,他们的成长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教育与帮助。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内心变得越来越浮躁,这种风气也会影响到学生,加上不少学生平时喜欢使用电子产品,受网络小说、电子竞技游戏、娱乐信息等方面的诱惑,很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内心变得浮躁,不能静下心来,不能用心去感悟和体会事物的美。另外,由于缺乏审美鉴赏能力,一些学生就算是面对美的事物时,也很少对审美对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审美的积极性不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字的审美鉴赏大多数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在老师抛出问题以后或者在课后习题指引下,才会去思考文章好不好,哪些地方比较好,哪些地方吸引人。从总体上来看,我认为当前中职学生大多缺乏主动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呈现“被动化”趋势。

中职学生缺乏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与审美鉴赏教育的丧失密不可分。审美鉴赏教育,简单来说,是一种发现美、感知美和鉴赏美的教育。只有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开启学生的内在情智,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養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就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中职语文审美鉴赏及创造教学展开阐述。

1教育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机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要发现、鉴赏、创造美,首先要具备审美感知能力,即对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美能够直接反应。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所谓审美感知能力,就是指审美主体(学生)运用眼、心、脑等审美感觉器官对语文文本这一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文本的外在可视呈现,诸如文字、语句、段落结构等的感知能力;其二是对语文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的作品情感、思想主旨等内涵因素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拥有了审美感知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对优秀作品进行鉴赏,品味它的独到之处,就必须教育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审美心理机制。审美心理机制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五种要素,它们互相融合便形成了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审美心理机制,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所进行的审美活动都是零零散散的,或只是表面感知到美的事物,但不知道该如何深刻地鉴赏这个审美对象,也无法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审美创造,其审美活动是不完整的。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就应该告诉学生审美心理机制包括的要素以及如何调动、运用这些要素去开展审美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实践来帮助学生建构、发展、完善审美心理机制,沉淀审美心理结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审美感知能力。

2教育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语言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审美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初始阶段,而审美鉴赏则是人们审美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审美感知的延续和发展。在审美鉴赏中,不仅要对审美对象作出直接反映,更要做出鉴别和赏析。语文审美鉴赏的过程就是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和富有美的因素的文章进行鉴别和赏析的过程。

作品中的文字语言,有音韵的铿锵节奏美,有粗犷婉约之美,有朴素飘逸之美,是通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些文字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美的共鸣。为了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美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可以自觉感知文字节奏美、音乐美,从节奏美中感觉到文字的情趣、神韵和气势; 随着朗读境界的升华,学生还能领略到整个作品的风格,还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独自形成对作品的审美感受。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凡是和文学作品内容有关的图像资料,教师都可以扫描到计算机,然后做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这样既能增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还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容易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到语言的表现力量,从而提高他们鉴赏语言美的能力。此外,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诗歌的特点是意象的解读为主要内容,小说的特点是人物世界丰富而耐人寻味,文言文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其经典丰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对不同文本进行审美鉴赏的时候,必须正确运用审美技巧,抓住这些文本的不同特征,体会每一种文的美学特质。

3教育引导学生发挥审美想象,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指人类艺术生产中那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来实现审美层面的主观需求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审美创造能力就是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就目前中职生的现状而言,他们的审美创造主要体现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去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景观,去记叙事件的经过,表述个人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他们这种审美创造受限于思想认识的肤浅,甚至对美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他们的创作“亮点”不够,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作品。在审美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有审美愿望并初步转化为审美创造,也会得到审美享受,审美创

造能力也得以初步的锻炼和培养。那么,如何塑造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呢?

没有想象便没有文艺,没有想象更没有审美。在审美和美的创造中,是想象激活了人的创新意识,拓展了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了人的创造本性,使人有一种高度的自由感,不再拘泥于原有模式,不囿于习惯心理,不用沿袭前人。想象是展开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和新的形象、新的世界的心理活动。在语文的世界中,想象力的地位举足轻重,它对我们进入审美的领域起到了极大的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想象力包括细心的观察、巧妙的構思、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构思、去表达,去发挥审美想象、开展美的创造。首先,要想培养美的观察能力,就要 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我们所面对的激情澎湃的大海、一望无际的沙漠、巍峨高耸的群山……那些都是一种美,这些美,是要靠我们的双眼到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的。其次,培养美的构思能力,就是要与审美想象力相结合。只有展开了充分的想象,才能进行文学的创作和创造,文本中的语言是多姿多彩的,要把这些美妙的语言转换成真实感人的形象,才能获得美的享受。第三,要培养美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多听多讲,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能用口语和书面语,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和美感程度。

4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中职语文“新课改”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是一个中职生的必备素质,是语文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审美情趣培养而言,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心理特征,自觉运用教学技巧,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去设置多种教育方法,尽可能让学生从情感上处在特定氛围中,从而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正向的情感上的震动或呼应。一是要自觉运用美学知识进行教学,努力做到“以美育人”“寓美于教”。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审美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要帮助学生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提升审美情操。三是要加强课外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习是无限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更直观地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四是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美学理论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具备发现、辨别和赏鉴美的素质,拥有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运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加强中职语文审美鉴赏及创造教学,必须教育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机制、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语言美、准去把握文本的美学特质,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只有加强中职语文审美鉴赏及创造教学,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 张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生阅读审美能力的培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2] 付清莲.高中生语文阅读与鉴赏能力培养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01):108-110.

[3] 甄毅.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刍议[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 申咏梅.美学语文,诗情课堂[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 李建林.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6] 隋义.文学作品审美鉴赏的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01):176-178.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中职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