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0-12-17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术式栓塞神经功能

廖 国 民

(清远市人民医院脑科二区 清远 511500)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指的是颅内动脉局部受损,造成血管外壁向外扩张后形成的瘤状突起,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多。该疾病病灶位置较为特殊,若其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而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并且即使进行了及时救治也有可能导致术后后遗症,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为探究不同术式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本次择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内男13例,女17例,年龄34~75岁,平均(55.6±2.4)岁;观察组内男11例,女19例,年龄35~77岁,平均(56.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要求,同时已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开颅夹闭术治疗,患者行常规全麻,在显微镜下钝性分离颅底脑池并打开待脑脊液释出,脑组织回缩后沿外侧裂静脉痕迹将蛛网膜打开,再进行外侧裂池、鞍上池以及颈动脉池依次分离,以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并对动脉瘤颈部进行分离且放置动脉瘤夹,后通过手术夹将动脉瘤瘤颈夹闭,通过罂粟碱溶液对脑池进行冲洗。

观察组患者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行常规全麻以及肝素化操作,在其股动脉或右股动脉处实施Seldinger技术穿刺,在DSA辅助作用下对其颅内动脉瘤情况进行观察明确,从颈动脉处放置引导管,利用微导丝的引导作用将导管放置在动脉瘤1/3~1/2近端,确定动脉瘤相关指标数据后确定最终治疗方案。基于合适角度将微导管头端推到适当位置,以动脉瘤位置为依据,将导管头端塑单弯,使用导丝牵引作用将其推至动脉瘤内1/3~1/2处,保证导管头稳定,再撤出导丝。选择柔软、较小合适的弹簧圈将其填入其中,对颅内动脉瘤进行致密栓塞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结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清胱抑素C(Cys-C)、白介素-6(IL-6)水平。

预后结果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标准,1~5分分别表示死亡、植物生存状态、重度残疾、轻度残疾和预后良好。统计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2]。

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最高45分,最低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效果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Cys-C、IL-6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Cys-C、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Cys-C、IL-6水平比较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血管壁有先天性局部缺陷,或动脉腔内压异常升高所致,具有破裂后残疾或死亡风险,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规方法,以往开颅夹闭术应用较多,该术式将动脉瘤放在血循环外已达到治疗目的,可以清除颅内血肿以及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或积血,降低颅内压,但是具有较大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有瘤体残留或导致瘤体破裂风险,安全性较差,故临床应用受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介入栓塞也逐渐应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该疗法将动脉瘤控制在血循环内,治疗过程不会被颅内压或脑积水等因素所影响,因此安全性较高,同时该术式创伤性小,避免刺激或损伤瘤体周围血管或组织,不会对其重要器官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效果更确切[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

Cys-C是蛋白酶抑制剂,属于碱性小分子分泌蛋白,可对半胱氨酸酶活性进行调节,也参与蛋白水解调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介入栓塞疗法对预防瘤体破裂的效果更理想。颅内动脉瘤发病和进展也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IL-6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危险因素,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对内皮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进而可增强对该细胞的氧化损伤能力,增强炎症反应[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介入栓塞疗法对颅内动脉瘤疗效更理想,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脑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通过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以及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故可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术式栓塞神经功能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袖状胃加,我们该如何合理选择?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的比较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