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性超声在治疗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2020-12-16郑洪川罗新超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脓液脓肿感染性

郑洪川,罗新超,祝 青(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超声影像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腹部感染出现病灶情况,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抗菌药物治疗,在出现效果不理想情况下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有着创口大,愈合慢,对患者身体伤害大的特点。介入超声是介于超声和外科之间的边缘学科,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诊疗措施。介入超声主要包括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的置管引流、穿刺引流与抽液引流,以及超声引导消融治疗。它有着细针穿刺,不用开导和打孔,患者无需住院等特点,创口小,恢复速度快,对患者身体伤害小的特点。目前,介入性超声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因此对治疗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对其治疗进行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介入性超声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4~75 岁,平均(52.25±3.65)岁。患者中盆腔脓肿例,膈下脓肿22例,髂窝脓肿16例,脓肾及肾周脓肿9例,阑尾脓肿9例。患者无其他明显病症,均确诊有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

1.2 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56例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患者均采用介入性超声治疗方法,在超声定位和引导下实施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手术过程如下:

使用超声仪器检查患者的病灶位置,记录患者病灶大小、位置、血管分布、距离表皮深度等,确定进针点;开始手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手术体位进行调整,对需要手术区域的表皮进行消毒处理,铺无菌孔巾,并采取局部麻醉。经过超声引导之后,使用16G PTC针进行经皮穿刺,观察仪器图像,将针刺入病灶。在穿刺之后将脓液吸出,并提取少许脓液进行药敏测试。再将导丝插进病灶,退出穿刺针,插入扩张管到达脓肿壁,置入引流管到底部[2]。随后拔出导丝,接引流袋,固定外套管在患者皮肤上,覆盖消毒纱布。手术结束后患者采取平卧体位,以确保引流正常进行。对患者的引流状况进行记录,并定时更换引流袋。在引流过程中,对患者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在术后两到四个小时进行复查。根据脓液的药敏测试配置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等到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对其进行三次以上复查,在病灶消失并没有脓液引出后拔掉引流管,进行为期三天的抗菌药物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56例患者中,有52例患者在首次进行穿刺置管引流就取得成功,成功率是92.8%;有2例患者首次穿刺置管未成功。全部患者在手术中无明显出血、感染状况。患者引流脓液在60~610ml,引流管留置时间在7~26d,平均(12.6±4.3)d。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病灶好转,有54例患者临床治愈。一次治疗成功率在96.4%。2例患者重新进行手术,占比在3.6%,住院时间在12~43d,平均(17.2±7.1)d。

3 讨论

介入性超声在对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患者的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它具有细针穿刺,创口小,无复发的特点,对患者身体伤害小。本次研究对56 名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采用介入性超声治疗,可以发现其临床疗效明显:患者在手术后1 次治愈率高,没有明显出血状况,病灶周围其他器官没有受到明显损伤[3],引流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速度快,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量也有所减少。在实施介入性超声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手术前对病灶情况及周围脏器情况进行准确确认;(2)手术中要把握穿刺的时机;(3)穿刺动作需要放慢。

通过这次研究,我院发现为腹部器官和腹腔感染性病灶患者采用介入性超声进行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对患者身体伤害,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此外介入性超声治疗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患者住院时间短,能够减轻患者各方面负担,有着非常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脓液脓肿感染性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7》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