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黏液囊肿的CT 影像诊断特点及临床分析

2020-12-16刘奕仕黄冬玲陈协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5期
关键词:下腹盲肠阑尾

刘奕仕,黄冬玲,陈协辉

(1 东莞市石碣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290)(2 东莞市石碣医院超声科 广东 东莞 523290)(3 东莞市东华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013)

阑尾黏液囊肿是指由不同原因导致阑尾腔扩张并黏液聚集而形成的囊性占位病变总称,根据其病理形态可分为单纯黏液囊肿、黏膜增生、黏液囊腺瘤和黏液囊腺癌,其中前三军属于良性病变,而阑尾黏液囊腺癌是恶性病变,良恶性病变的临床治疗和预后不同,治疗前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1-2]。由于阑尾黏液囊肿在临床上症状不典型,且影像学特点总结较少,故常导致阑尾黏液囊肿的漏诊及误诊[3]。本研究收集诊断明确且其CT影像学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完整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CT 影像诊断特点及注意事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集行多层螺旋CT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囊肿的患者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37~76 岁,平均年龄(54.6±2.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下腹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对症治疗后缓解但反复发作;查体右下腹触及包块,活动度欠佳,轻压痛,无反跳痛;B 超检查回盲部低回声包块、内无血流信号;4例既往有阑尾炎病史。临床初步诊断慢性阑尾炎、卵巢囊肿。

1.2 仪器与方法

CT 检查方法:腹部CT 检查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CT16 Slice 16 排螺旋CT,体位为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首先进行平扫,然后行增强扫描,CT扫描参数:120kV,层厚5mm,层距5mm,螺距为1.0。在进行增强扫描时,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注入80~100ml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0~4.0ml/s。

1.3 分析方法

由2 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12例患者的CT 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其CT 影像学特征,观察病灶分布的部位、范围及其主要征象。

2 结果

2.1 临床体征和表现

12例患者中有5例主诉右下腹间断疼痛不适,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4例患者主诉发现右下腹有突起肿块伴不适感;体检检查发现1例,无临床症状体征;剩余2例是在其他外科手术时意外发现。

2.2 腹部CT 扫描

通过CT 扫描检查显示,5例患者右下腹可见低密度肿块,与盲肠关系密切;7例表现为位于右下腹的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囊壁较薄,呈卵圆形或哑铃形,囊肿大小不一,直径2~10cm,平均直径(4.7±1.5)cm,囊内容物CT 扫描值为8~18Hu;2例囊壁可见不同程度钙化;1例边缘不清,四周渗出,肠系膜脂肪间隙密度变高;5例进行增强扫描,2例无增强,3例囊壁轻度环形增强现象,囊内容物无明显增强现象。

2.3 手术病理结果对比

12例病例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分别行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后病理诊断单纯黏液囊肿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癌1例。

3 讨论

3.1 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阑尾管腔狭小,易于潴留肠腔内分泌物,阑尾黏膜受损进而发生炎症反应,一旦发生梗阻,阑尾附近积聚粘液,极易形成囊肿,导致阑尾黏液囊肿的发生[4]。阑尾黏液囊肿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患者腹部多存在隐痛。随着病程的延长,疼痛可逐渐加剧。未感染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与阑尾炎极其相似,因此容易误诊为阑尾炎,延误治疗[5-6]。阑尾黏液囊肿简单定义为阑尾腔黏液聚集引起的阑尾腔扩张,形成椭圆形或圆形囊肿。该病在临床上属少见病,国内外文献报道阑尾黏液囊肿仅占阑尾病变切除标本中的0.2%~0.3%,男女比率1:4,平均年龄55 岁[7-8]。本组病例男女比1:3,平均年龄(54.6±2.3)岁,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近似。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部肿块和无特异性表现,本研究患者临床表现腹痛约占48%,与文献报道相符,但是根据临床表现无法区分阑尾黏液囊肿的良恶性。

3.2 阑尾黏液囊肿患者的CT诊断特征分析

阑尾黏液囊肿CT 典型特点表现为病灶位于阑尾解剖部位,即右下腹阑尾区域的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长管状,囊肿内部密度均匀,囊壁薄,可有弧形或点状的钙化。一般认为钙化是慢性炎症刺激下阑尾壁组织营养不良性反应,囊壁出现弧形或点状钙化提示支持阑尾黏液囊肿的诊断。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囊壁呈轻度环行均一强化,囊内无强化。值得注意的是,CT 征象出现内壁不规则和增厚时,可能提示并发继发感染穿孔或合并恶性肿瘤诊断,其中如果见到壁结节,往往提示黏液性囊腺癌的可能性大。盲肠受压也是阑尾黏液囊肿的典型改变之一,如果发现囊性肿物与盲肠壁相连则更支持阑尾黏液囊肿诊断。但由于阑尾黏液囊肿和卵巢囊腺瘤均可破裂形成腹腔假性黏瘤,特别是女性患者,发现CT 征象发现腹腔积液伴腹腔脏器边缘有扇形压迹,应对阑尾黏液囊肿和卵巢囊腺瘤进行鉴别诊断,仔细观察阑尾和卵巢,以免误诊。

3.3 CT 在阑尾黏液囊肿诊断中应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阑尾黏液囊肿诊断中,CT 具有更清晰显示病变的优势,临床可首选CT 诊断疾病。然而CT 在阑尾黏液囊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9-10],提示我们在实际的临床诊断中,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科学扫描和增强扫描:对阑尾黏液囊肿的CT扫描需要坚持细致化、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脐及右侧髂前上棘中外1/3 交接点这个区域作为定位区域,以保障可清晰显示阑尾与之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先平扫,而后对可疑的位置实施增强扫描,适当调节窗宽,以利于观察细小结构的特点等,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为患者进一步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2)良恶性鉴别诊断:CT 鉴别阑尾黏液囊肿良恶性仍存在一定难度,值得注意的是,发病年龄、囊壁厚度与囊壁轮廓可作为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囊壁厚度[11]。(3)行CT 检查前,给予患者2%的泛影葡胺溶液口服,致使达到在回肠末端和盲肠拥有足够的造影剂,这样对获取最佳的CT 影像具有明显的效果,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同时我们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也发现CT 检查与灌肠同时进行,对于诊断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肠套叠、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具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阑尾黏液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CT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征象显示右下腹薄壁囊性肿块伴囊壁弧形钙化及盲肠受压征象,增强扫描显示囊壁呈轻度环行均一强化,囊内无强化。在不具备磁共振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CT 检查阑尾黏液囊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检查手段,对术前诊断和良恶性的评估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下腹盲肠阑尾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养胃 “一揉二提”
阑尾真的无用吗?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隧道
1B超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