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STEM中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力

2020-12-15杨志生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STEM教育创新人才

杨志生

摘  要:美国最早提出STEM教育,基本解决了学生创新能力不高、跨学科能力不足的问题。STEM教育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科学创造力。

关键词:STEM教育;科学创造力;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4-0033-01

作为一种跨学科融合的新型教育形式,STEM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重视实践的思想,发展能力的要求。学生利用探究、项目等学习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科技与理工类学科的兴致,进一步培养STEM素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科学创造力。

1.科学创造力与STEM教育

林崇德和胡卫平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在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产生某种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能品质或能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新颖独特地创造出某种产品表现出来的品质与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正是学生科学创造力的表现。

2015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在这样背景下中国掀起STEM浪潮,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英文字母的缩写,最早起源于美国,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高,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面对全球竞争力下降的危机而提出的。STEM把原本分散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融合为整体,促使学生跨学科整合知识,探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非常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2.创新人才心智与学生科学创造力培养

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要注意构建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心智模式,并明确教育对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影响,然后做好创新教育,中国就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在心理学领域,1950年国际上开始大规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和创造力研究。在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智力研究专家 Guilford曾公开呼吁心理学家要多关注创造力研究。其中陕西师范大学衣新发提出的创新人才的六种心智:专门领域知识心智、内在动机心智、多元文化经验心智、问题发现心智、专门领域判断标准心智和说服传播心智。该心智模式对创新人才的核心特质做出了更加精致的刻画,在实践中具有参考价值。

学生要完成學科知识的学习,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概念、原理以及方法,并获得其他文化,其他知识领域的相关经验。只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个体自然就会形成该领域的标准判断心智,接着学生在领域知识心智、文化经验心智、问题发现心智和内在动机心智的联合作用下,产生创新性的成果,最后创新成果通过说服心智去让他人接受。这样在六大心智作用下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学生的科学创造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在STEM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创造力

基于创新人才六种心智模型理论,可以在STEM课堂中实施如下的教学策略:

(1)内在动机心智的激发

动机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对创造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内在动机心智培养了,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做一辆小车”是《科学》二年级上册“小车动起来了”中的第2课。这是继一年级下册“我们的小竹筏”后,同学们又一次接触工程技术的内容。鉴于二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的情况,本节课让学生做一辆小车,定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如何进一步激发兴趣呢?可用课件展示琪琪和彬彬正在组装一辆小车情境图片,琪琪拿起车轴问彬彬:“这是什么部件?”引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小车还有哪些部件组成呢?

(2)领域知识心智的学习

创造力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制造一辆小车要由几部分组成。首先出示拆散的小车部件,引导学生讨论 : 这些部件分别是小车的哪个部分?有什么作用?教师小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3)判断标准心智的实践

学生建构完玩具小车的结构后,教师出示各种生活中的材料。抛出问题:这些材料分别适合做小车的什么部件?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选择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小车的哪个部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小车的制作方法,设计出制作方案,小组完成小车的制作。

(4)说服传播心智的交流

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向同学们交流怎样在车身上安装车轴和车轮?有哪些创意?怎么在车身上和车轮上钻孔?要让车轮灵活转动,那孔的大小要钻多大?怎么用铅笔确定孔的位置和大小,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钻孔等等。

在小学STEM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但是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要有一个过程,在小学阶段先从制造开始,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制造”在制作过程中体验、领悟,练好基本功。在课堂中尽量让孩子们动起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造出实在的作品,慢慢地“创造”就自然水到渠成,科学创造力就水涨船高。

参考文献

[1]衣新发.创新人才的六种心智 [M].中国创造力研究进展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5第一卷: 107-126

[2]胡卫平.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模式 [M].中国创造力研究进展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5第一卷: 128-145

[3]李正艳.中小学STEM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5

猜你喜欢

STEM教育创新人才
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带着STEM的梦想飘向远方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