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及源头管控

2020-12-15朱正荣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湿地水环境源头

朱正荣

摘 要:当前,在全面处理和消除黑臭水体的收关验收之年,城镇区域紧邻各条江河、小溪、湿地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被生活污废水排入收纳,水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污染,存在超标的总磷总氮等,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处理和改造中,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亟待解决。

关键词:水环境;截留倍数;源头;湿地

1、水环境的当前状况

1.1 当前,在全面处理和消除黑臭水体的收关验收之年,城镇区域紧邻的各条江河、小溪、濕地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被生活污废水排入收纳后,水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污染,存在超标的总磷总氮等,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处理和改造中,比如改造破损污水管网,分离雨水系统,建立泵站和收集污水坑,将江河岸边等污水排口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减少溢流口的设置,提高溢流倍数等,宏大的水处理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绩,城市区域内的水体得到较为明显的持续改善,民生反映较好,群众对此项工作比较满意和支持。

1.2  水环境治理是一项工程量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综合性战略性社会工程,务必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注重实效,治管并举”,从而实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资金投入较大,全面改造和维护成本等资金缺口较大,后续乏力,工作任务很艰巨,专业人才、专业设备和政策规范等的配套、储备等有待完善,长期宏观布局不够深度,“里子”问题较多,历史遗留和存在的问题较多,运维、升级或改造污水系统涉及的工程量较大、类别多、影响大。

1.3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36.3%发展至2018年末的59.6%。比如作为承载国家战略的国家级的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长三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均位于平原河网区。但是平原河网区城市水环境的问题却十分突出,治理的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的高速发展造成的河道侵占以及入河污染负荷高的情况;二是水系分割严重、连通性较差、水动力弱;三是水体黑臭、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功能区达标率低。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

2、 水环境治理特点和机理

城镇区域内的雨污水治理存在点位多,有的点位规模比较小,且比较分散;各种情况不同,治理的区域差异大,对治理的要求不高,行业管理水平低下;大家对污水的治理不重视,投入的资金少,没有科学的治理目标和长远规划。水环境治理,往往是一个区域的治理任务。比如沿长江流域的治理,就属于长江7省市的综合治理,而不是一家一地就可以治理的。需要全国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综合治理。

2.1水环境治理,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多专业多工种交叉合作的领域。通常来说,水环境与土壤不可分割,所以既有了环境岩土工程的专业,比如说过度抽取地下水对城市地面沉降的影响,这就是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也有工程方面的问题,比如构(建)物的结构和功能,水工设施的布置和建设等。也有韧性专业问题,比如海绵城市。这些年由于地面硬化导致城市在暴雨来袭时雨水来不及渗入地下,而在地表形成径流和积水,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属于水环境治理的一个分支学科。但该学科也直接影响到市民们的日常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水平。

2.2 水环境治理的方向和目标。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落实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相关要求也反映了国家对于建设青山绿水的决心和信心。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大范围的试点建设已经展开,现已有105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针对各自水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残缺和丧失情况,科学地确定建设任务,开展相应的工作,已取得显著的效果。

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的统筹协调,实现“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景象。

3、水环境综合治理基本原则

水环境治理在当前多数城市的处理措施比较简单,多采用挖掘机或高压水枪清淤,放干水源,挖掘河床底均会损伤河床及河岸生物栖息地,一些专家提出应发展原位生态修复。比如大力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控制污染源头,种植沉水植物,设置多级自净湿地和生态屏障。城区河道狭窄,周边空间有限,工程技术措施需创造发明适用于城区河道的清淤疏浚技术,缩短清淤距离和周期,提高清淤效率,且不建议重复反复使用。

3.1尽量避免盲目硬化河岸、过度追求人工景观。比如没有防洪要求的内河甚至村(乡)镇级河流也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固化河岸,一味滥用“生态挡墙”,割裂水陆联系,破坏河流横向连续性。将景观与生态混为一谈,种草以及在“生态挡墙”外侧绿化河堤,大量投入用于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不仅无法发挥生态功能,还造成面源污染,后续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3.2建立多级生态屏障和湿地。雨水初期20%(30%)的地表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整场降雨的80%。水中悬浮物质和泥沙含量较高,BOD/COD仅为0.05-0.2。为此,我们对应的方法措施包括源头减量、就地处理,收集调蓄处理,加强维护管理。其中典型的技术包括絮凝沉淀、砂滤池、人工湿地等海绵措施,提高城市的韧性功能,减少内涝发生。

水治理需要有综合治理的措施,包括控源截污、河道整治、水系连通、动力调控、净化强化和生态修复。其中:

截污是前提——达标排放、纳污能力约束。

清淤是基础——正本清源、污泥资源化利用。

活水是灵魂——增强水动力、实现水流不腐。

3.3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及长治久安。深入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顶层设计,以大自然规律为基本要求和原则开展保护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环境治理应打破片区、行政区限制,应做到全局、至少区域协调联动;加强整体性一体化水资源环境共治共保。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一体化机制。落实基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价值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政策。河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系统成片治理,各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同。河湖治理并非只有在水中,包括岸线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置、河湖中的水生生物链的维护、以及长效的监测、维护和管理等多措并举。

“青山绿水,鱼翔浅底”是曾经的景象、中途的向往、如若今变为寻常,对大家来说,还需要为之不懈努力,既非一日之功,又非一己之力,这需要全社会、全领域的共同作为。

参考文献

[1] 《给排水》,给排水杂志出版社

[2] 《水生态学杂志》,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出版社

[3] 《水处理技术杂志》,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湿地水环境源头
冠状病毒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寻找思路源头 发现解题活水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