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2020-12-15孙文睿

新闻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亚文化短视频

【摘要】本文对亚文化与短视频的含义进行简要介绍,并分别阐述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通过本文研究可知,短視频传播有助于丰富受众的多元文化认知,促进优秀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但由此产生的负面亚文化也会扭曲新一代群体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平台加强重视与监管力度,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促进经典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短视频;亚文化;传播影响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网络高速发展,催生出许多网络新媒体,短视频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已经成为传播最快的方式。麦克卢森认为,书写和印刷的出现打破了人类的感官平衡,短视频作为人类感官的延伸可发挥中介作用,将虚拟与现实连接在一起。同时,将社会各个角落兴趣相投的人连接在起来,由此形成亚文化群体。亚文化的产生虽然对主流文化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亚文化及短视频的介绍

(一)亚文化

早在1950年大卫·雷斯曼就提出亚文化这个概念,他认为亚文化可以被称为小文化、副文化、集体文化,主要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与生活习惯,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局部文化现象。亚文化属于某一区域或集体所特有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其中不但蕴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观,还带有自己的独特信念与价值。

(二)短视频

短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通常是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的。在移动终端日渐普及,网络不断提速的背景下,短视频的特点与优势被充分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可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当代人娱乐与社交需求,参与门槛较低这几个方面。在网红经济出现后,视频行业逐渐崛起,微博、秒拍等纷纷进入短视频队伍,构建专业运作平台,吸引大批UGC内容制作者入驻。同时,短视频APP的播放形式简单,接受人群多,老人、儿童、青年基本都有囊括。“极光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短视频APP用户达到6.30亿,庞大用户规模的背后代表着巨大商业利益,吸引了大批资本的介入,短视频平台运营十分繁荣[l]。

二、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

1.丰富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英国学者特伦斯洛克斯提出“人的主要作用在于交流”。网络会兴起对人类社会补充,短视频APP同样对社会建设助力较大。在视频平台中,用户之间可以互相欣赏作品并评论、点赞。对于不同群体的情感表达,如病患对象的视频,更多人会给予鼓励和支持。在线上互动过程中,还可分享知识与心得,促进多元文化认知的提升。除线上互动之外,部分短视频平台还开展了线下粉丝后援活动,到福建、西安、广州等地不同地区开展线下Party。这些活动巧用当地语言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和参与,从而构建了更为庞大的粉丝圈。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其中的“闽”惊人、爱抖最陕亮、上瘾西安站等等,实现了不同站点间的互动与多元文化交流,使人们能够从多个角度看世界,了解其他地方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奇闻趣事。

2.有助于宣扬小众的优秀文化

短视频的诞生使小众文化进入主流视野,例如戏曲文化、汉服文化、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等等,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提供了平台。自从2017年短视频兴起开始至今,短视频平台实现了UGC与PGC的融合。大量专业团队的加入使视频内容日益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也频繁出现,这使更多用户能够直观接触到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民风,从而宣传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与风土人情。以贵州苗族姊妹节为例,节日当天盛装的苗族姑娘们跳舞的视频与男女队歌跳芦笙舞等画面通过短视频传播出去,使许多没有亲身参与庆典的人们也充分感受到节日的喜悦,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3.文化融合现象产生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才能衍生出更加优质的文化。例如,快手拍摄的《看见》与B站推出的《后浪》,这两个视频由多个展示亚文化的片段组成,成片后受到主流媒体的追捧。当前,中国与世界已经紧密联系起来,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故事与精神需要从多角度展现给世界。自媒体李子柒以短视频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每个视频时长6-12分钟,视频尽量不用语言传达,而是更多采用视觉元素展现中国文化,这能避免因翻译带来的文化误解。她的视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文房四宝”、古方红糖、养蚕缫丝、兰州拉面等等,这些内容不但充分展现出鲜明的文化色彩,同时又使受众着眼于普通大众的生活,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底蕴。视频中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虚假的形态,只有认真生活、和谐相处、家长里短的画面,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亲近感,更易产生共鸣[2]。

(二)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

1.衍生出较多负面亚文化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对亚文化传播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部分博主为了吸引更多粉丝关注,不惜制作出各类博人眼球的猎奇视频,“标题党”大军也随之而起。其中不乏一些茶毒人们价值观的视频,这对青少年的观念与品行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究其原因,部分用户对亚文化的喜爱,主要源于对主流价值观的抵抗。这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十分相似,其本质是对霸权力量的反抗。在信息爆炸时代下,人们有更多途径接触到亚文化,并在其影响下形成新的亚文化类型,如“震惊体”“咆哮体”等等,此类传播方式华而不实,在负面亚文化影响下产生许多恶俗、快餐化的媒体短视频,导致受众视域受限,陷入到低俗、媚俗的审美趋向中,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而短视频则试图为人们塑造一个巴赫金构想的“狂欢广场”,在这里人们可以颠覆权威的仪式,完全进入到全民共享、快乐富有的乌托邦王国之中。但是,部分虚拟平台未能对传播者进行约束与监控,传播者在虚拟环境下无需担心会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在发布视频时毫无压力,不管视频内容真假,更有甚者创作或转发一些非主流价值观视频,如整容、炫富、改编革命英雄等,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偏离。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长期受到负面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很容易导致价值观扭曲,无法理性客观地判断是非,逐渐偏离核心价值观的主航道。

2.扭曲了人们对于优秀文化的认知

在短视频发展中,一些制作者为了博眼球,开始传播低俗内容、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行恶搞,导致人们对优秀文化认知的扭曲。王者荣耀手游当前受到青年群体的广泛青睐,该游戏中有许多古典人物,可使玩家在游戏中了解更多历史人物,感受传统文化氛围。但一些博主为了吸引关注,发布视频恶搞其中的历史人物,对传统文化进行亵渎和破坏。例如,一名叫@手游社长的微博用户拥有94万粉丝,她发布了一条微博标题为《王者荣耀女英雄——外套脱掉》,配文是“恶搞王者荣耀女英雄外套脱掉,污死我了不忍直视啊。”在视频内容中,采用视频剪辑的方式将游戏中“妲己”“王昭君”“虞姬”等女性英雄的衣服减少,并搭配低俗的音乐背景,整个视频低俗恶搞不堪入目,对青年群体造成极大不良影响,一些缺乏自制力的青年开始对低俗内容争相模仿,使其成为一股浪潮被大肆传播,甚至一些青年受众逐渐形成“低俗即流行”的错误认知,极大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是对历史人物与优秀文化的玷污和侵犯。在快餐时代下,传统阅读逐渐掏空人们思想,逐渐开始追求泛娱乐化的文化倾向,一些红色经典被恶搞,歪曲英雄人物的事件不断发生。历史事件与人物能够始终激励人们前行,但过分恶搞和消遣历史便会使新一代青年对历史产生误解。例如,当前时间恶搞视频《黄河大合唱》在网络上流传,九名演唱者随着节奏摆动身体、摇头晃脑,通过对口型的方式进行恶搞,丑态百出,一时间引起较大舆论关注,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出现多个模仿版本。该歌曲所代表的民族精神是禁止被篡改的,虽然制作公司因此被处以警告和罚款,但恶搞红色经典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却久久无法消除[3]。

结语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新媒介产生,短视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亚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對其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需要平台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约束,引导全体网民树立责任意识与自律意识,减少和抑制低俗视频的发布,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优秀文化的传播打造一方净土,促进文化传承与核心价值观传扬,从而提高全体国民素养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川雅,短视频传播模式与网红原因浅析——以抖音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9(3):141-143.

[2]黄栗,董小玉.短视频对优秀民俗文化传播影响力的研究——以“抖音”APP为例[J]当代传播,2019(5).

[3]马小涵.基于文化工业理论浅析短视频对受众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8,v.9;No.147(15):81+83.

【作者简介】孙文睿,伦敦国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

猜你喜欢

亚文化短视频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