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阳职教中心“三实德育”的构建以及作用

2020-12-15刘华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研究

刘华

摘 要:云阳职教中心和普通中学存在一定的差别,实施德育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在德育过程中,应遵循“三實德育”的理念,重视创新当前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积极探索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模式,这样才能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德育教育体系和德育教育理念。

关键词:“三实德育”;职教中心;研究

前 言

所谓“三实德育”体系,主要包括“颐养实心”、“推崇实行”、“促进实得”三个部分。实施“三实德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构建社会化、现代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思想,积极转变德育教育理念,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利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

1当前职教中心德育中的问题分析

1.1德育教育偏理论性

当前的德育教育中,应用了知识性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教材、听课来发展品德素养,这种方式难以发展学生行为、意志和情感方面的德育素养。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内容,而且还会深化到信仰和情感层次,要落实到实践生活中。如果学生仅仅记忆相关的知识,没有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就会如同假发或者假牙一样没有生命力。这样的德育无法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引导作用,也难以让学生形成道德实践能力、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1.2采用了高压德育方法

在当前的职教德育教育中,一些教师应用了高压的德育管理方法,强迫学生遵循教师制定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针对职教中心的学生实施这样的政策,属于剥夺了学生自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体现了对于学生的不尊重。这种他律的德育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时空条件限制,如果学生失去了教师的约束和要求,就会出现不道德的行为或者言语。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优良行为选择性忽视,但是针对学生的错误或者缺点可能小题大做,这样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无法适从,同时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1.3德育教育方式不合理

在德育教育中,一些教师仅仅采用语言纠正的方式,针对学生进行硬性灌输或者简单的训斥和谈话,这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仅仅利用说教的方法,能让学生记住相关的规范,但是难以让学生内化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平时组织几个简单的活动、开开会、上上课,是难以达到德育的目的的。

1.4轻视道德品质的日常养成

当前的职教中心德育中,还存在重问题解决和轻日常养成的问题。职教中心的教育管理中,缺乏日常的引导和培养。在平时的管理中,重视对问题学生和重点学生的管理,并且建立了问题学生的专门档案,想要防患于未然。同时,轻视了日常的养成教育和规范教育,缺乏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这样可能影响到实际的教育管理质量。一些学生平时看起来并没有问题,但是他们和学生之间可能积压矛盾,这些学生出现问题之后,就会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德育不能是救火队员,哪里出现了险情,才开始去哪里处理问题。

2云阳职教中心“三实德育”体系之以“爱”育人

爱是德育永恒的主题,“仁爱”“爱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今天同样如此。因此,把爱作为“三实德育”的主题是必然的。不爱己,无以爱人;不爱人,无以爱家;不爱家,无以爱国;不爱国,无以爱党。我国的德育历来重视爱心育人,一方面指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另一方面指学生对社会要有爱心。我国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它是中国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我们所提出的“大爱”是指学生的个人品德,与“五爱”相比是着眼范围不同。

2.1以爱育人的核心理念

1.九爱为核心

“三实德育”设计了“九爱”:爱家庭、爱自己、爱未来(的自己),爱学校、爱班级、爱寝室,爱国家、爱共产党、爱家乡。这“九爱”由己及人,由人及国,范围逐步扩大,贯穿于“实心”、“实行”、“实得”全过程,是整个体系的核心,统揽了所有德育活动。

2.向善为指引。

本体系在“九爱”之下设计了向阳、向群、向上,阳代表党和国家,群代表学校、班级这些集体,上代表个人进取、上进。向就是向着、朝向、面向。归纳起来,向阳、向群、向上本质就是向善。

向善就是向着美好的、积极的、先进的、善良的目标、方向前行、努力,给学生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成长方向。向善包括向阳、向群、向上,但不止于这三个方面,一切美好的、积极的、善良的都应该是德育的内容,是学生努力的方向。

3.立身为目的。

大爱涵盖世界和人生,向善永无止境,“大爱育人”将永远在路上,没有到达终点的时刻。因此,大爱育人是过程、是手段、是方法,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才是目的,也就是“立身”。

在“三实德育”体系中,立身就是成为有德之人的意思,因此,提出了“修己”、“利群”、“兴邦”的目标,强调了学生自我行为训练、习惯养成、自主管理、特长发展等自我发展的任务,强化了手账、展示、比赛等成果项目。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成长,成长为有德之人、有益之人、有用之人。

2.2明心正道的思想引导

爱心源于心明道正。心术不正、思想不洁、认识不清之人不可能有大爱之心,目的不明、方向不清、三观不正的人也不可能有大爱之心。因此,要大爱育人,一定要先明心正道。明心就是真心,也可以说心里明白、懂得、清楚,如“明心见性”;正道就是就是正途,包括道路、方法、手段正确、正当、合规,如“人间正道”。

1.明事理。

“实心”就是充实内心,并使之“明亮”。用什么去充实?体系里设计了“明道”、“明理”、“明的”,道是规律,理是事理,的是目的,其本质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可称之为事理。本体系重点把为什么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班级、爱国家、爱共产党的道理以阅读文章的方式纳入德育中,目的就是让学生先懂道理,从内心认可,然后才改变行动。

事理不是讲大道理,必须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比如爱国家,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如果讲道理,一是讲不完,二是学生难以听下去。所以我们以典型事例、情感文章的方式让学生去领悟,这样就可以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了。

2.树情怀。

三实德育强调“实”,但不限于实。实是指把事做实,效果实在。但育人的目标要站得高看得远,要培养有情怀之人。二者并不矛盾,相反应该是相得益彰。因为只有有情怀的人才能把事做实做深做细,也只有把事做实做深做细才能产生更大更持久的情怀。

本体系里,大的方面如爱国、爱家乡、爱学校是情怀,中间层次方面阅读有情怀、公益活动有情怀、调查活动有情怀、文化建设有情怀,小的方面写家书有情怀、寻榜样有情怀。

3.正言行。

针对中职学校和学生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高大上的德育要求有些不切实际,德必须落地,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表现上。思想政治素质、个人品德修养不是说我心里怎么想的、嘴里怎么说的就是什么样的,而是要看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言和行是怎么樣的。因此,我们把“正言行”作为了德的关注重点。

本体系中,设计了大量的学生行动,读、记、做、演、展、比,都是规范、训练学生言行的活动。在“实得”评价里,也主要是围绕学生言行开展评价的。

中职学生的德,不在于说得多好听,关键在做得怎么样。正言行,是“三实德育”落地抓实的关键。

2.3以爱示人的实际行动

爱在心,但必须表现于行,否则就成了虚幻的、唯心东西。爱表现出来的方式很多,需要选择,多了容易滥,做不实,因此本体系每个小主题主要选择了一种行为方式来表达爱。当然,随着活动的开展,这些方式可以更换和优化。

在本体系,我们用参加公益活动来表达对社会、国家的爱,用开展乡情调查来表达对家乡的爱,用参加团组织活动来表达对党的爱,用参加自主管理来表达对学校的爱,用参加集体行为训练来表达对班级的爱,用参加文化建设来表达对寝室的爱,用写家书来表达对父母的爱,用培育特长来表达对自己的爱,用生涯规划表达对未来的爱。大爱育人,怎么育?大爱示人,怎么示?本体系主要从事件、行为、结果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以事示人。

事是相对比较大的活动、事件。体系中设计了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寝室特色文化建设、自主管理活动等一系列的事,就是要通过参与这些事、这些事开展的效果来展示学生“大爱育人”的进展、问题、成效。

2.以行示人。

行是行为,言行。本体系设计的学生言行训练有自主阅读、记手账、3个1(跑步、站军姿、礼仪或静坐)等等,大部分都是每天要重复进行的,目的就是将爱的教育落到具体的行动中。

3.以果示人。

果是成果,效果。本体系在“实得”板块设计了大量成果展示、评价活动,如评优评先、特长展示、各类比赛、综合考核等,就是想通过成果来评价、展示学生德的水平、收获,让以“爱”育人看得见、摸得着。

结 论

“三实德育”是我校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探索成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育人也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成长的关键期,现在学生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与担当,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作为教师、作为学校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林红明.“潜能德育”:时代背景、本质内涵与职教价值[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53-55.

[2] 张建国.职教德育特色化的时代诉求与现实路径[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9,18(03):3-14.

[3] 徐桂庭,张泽玲.崇德育人:技能竞赛彰显新时代职教师资新风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66-72.

[4] 赵庭,秦岩.围绕职教特点  创新德育工作——访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建国[J].中国德育,2017(14):52-55.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