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2020-12-15郭莹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0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

摘 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尤其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短期策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探索的全面尝试,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转型的根本遵循和长期方向。

关键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创新驱动;对外开放;深化改革

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的意义

1.应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战略决策

近年来,一些国家在“本国优先”思维支配下,更出于战略遏制的需要,导致逆全球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贸易摩擦等现象不断升级,这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严重影响。我国面临的外循环压力,不仅来自于出口,还来自于关键产品技术的进口。因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面向未来,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快關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2.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保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如制造业,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全球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世界经济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国在产业链、供应链相互渗透、依存度不断加深,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都更趋于保守,国内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需求约束成为制约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堵点。除此之外,我国多数企业都处在微笑曲线价值链的两端,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疫情在世界蔓延,有些城市停工停产,导致有些企业要么缺乏原材料生产不出来,要么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我国必须通过扩大内需,掌握关键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消化本来为外需生产的商品。面对国内消费不足和出口受阻的严峻形势,畅通国内循环的紧迫性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扩大国内需求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加快回归正轨。

3.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

过去多年来我国一直注重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忽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与培育,影响了大国经济优势的发挥。在总体发展格局上处于受牵引状态,我们的制造业多处于价值链低端,缺少自主的知识品牌。发展上过度依赖外部国际市场环境和内部的要素成本优势,长期依赖于要素和投资驱动,随着条件的变化,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加大,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容易遭遇卡脖子风险。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汇集而成的超强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供给相比,中国经济存在严重的结构性供需不匹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循环畅通,影响了中国经济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因此,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深挖内部需求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发挥大国优势,利用好超大市场规模效应进而形成国内经济良性循环,有效对冲不断加深的国际风险,实现价值链和需求链转型升级,并以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以国际良性循环持续推动国内循环,正在逐步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

二、构建“双循环”的机遇条件

可以说当前我国拥有较为成熟的机遇和条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体来看可总结如下:

1.我国拥有强大的产业支撑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形成聚合优势,有利于稳定产业链,庞大的市场有效降低我国受外部冲击的强度,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例如2020年我国的汽车、发电机组等工业品的生产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疫情的影响较小。当前,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光伏、核电、高铁、互联网应用等领域已具备世界领先的研发水平和应用能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已具备发展规模经济、集聚经济的要求,具备依靠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经济效率基础。加上我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优势,这些优势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我国拥有大规模的市场优势

巨大的市场也是一种优势一种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开始逐步显现出来。这次疫情后我国经济快速回暖后并呈现较好的稳定性,大规模市场优势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世界最大。我国拥有着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8亿多网民的超大市场规模,这为释放内需潜力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供了坚实基础。巨大的市场空间意味着拥有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同时,巨大的人力资源总量也孕育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活力,这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进而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有利于更好的稳定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超大规模市场显得更为稀缺和重要,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降低经济受外部冲击的力度,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条件基本成熟

无论发展何种经济模式或历史机遇相差多大,要想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内循环是决定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关键时刻不仅善于把握大势和统筹大局,而且善于运用大国战略思维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扩大了我国经济总量;金融危机后,我国着重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如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已取得较大成绩,我国的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已初见成效,2019年我们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的比重为36.2%。2020年3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9.04亿人。2020年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比上年同期提高5.6%。在关键制造技术领域我国的自主可控度越来越高,像光纤制造设备技术自主率达100%,集成芯片制造设备达85%,高铁制动设备、高端传感器均达80%。我国传统产业也已全面升级,出口替代进程加快,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市场空间巨大,国民对本国产品的依赖度有所提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海外消费回流规模大,可以说,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着力点

1.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以打通国内供需两端为主,实现经济真正循环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谈到“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当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风险加大,要以打通国内供需两端为主,通过激活需求并提供高质量供给才能实现经济真正循环起来。过去多年来,我国的消费需求由于供求不匹配、流通有障碍等因素被抑制或者受约束了,进一步引发我国经济面临着众多结构性矛盾和挑战:企业投资报酬递减、过度依赖国际循环、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因此,扩大内需,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推动国内消费市场消费能力释放,加强并完善适应国内需求的经济增长内循环推动构建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供给侧矛盾和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满足消费者高质量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供给,提高有效供给,着力提高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确保供需无缝有效对接,实现供需循环畅通高效。

2.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链升级

过去多年来,中国一直是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发展,通过释放“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环境红利”拉动经济增长,但当前这几种“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这几种“红利”基本上没有再进一步扩大的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打通一切有利于促进经济内循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创新链条,降低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传统的增长动力不再适应新时代下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引入创新等技术进步要素作为新的驱动力,通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等方式,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名牌产品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激励机制入手来解决当前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统一组织协调,加快科技成果转换能力,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这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主动权除此,还要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借鉴发达地区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的改革做法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创新驱动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3.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

在商品市场上,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开放促发展,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要素市场方面,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机制,提高要素市场效率,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通过对垄断部门进行改革,疏通要素流通的阻滞因素,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市落户条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使得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等措施。

4.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以打造开放型经济为抓手,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从国际来看,对外开放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水平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外开放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形势变化的又一重大举措。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产业链布局对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应对,重视国内产业升级布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扩大我国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壮大其产业链和行业地位。要以“一带一路”为支撑,在开放合作中培育新竞争优势,构建新型互利互惠的国际循环体系,实现中国与国际经济双循环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引导,扩大市场渠道,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等方式发挥国有企业在开放合作中竞争优势。此外,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为我们对外开放赢得了极大的竞争优势。提高贸易发展水平促进对外开放,要从过去依靠成本优势、规模优势转向技术、品牌、服务推动竞争力提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拓展开放空间,通过各方面制度和设施的完善,真正实现经济上互联互通,内外双赢的目标。积极参与和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举措,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推动我国更高水平的开放。

总之,规模大、层次多是中国国内市场具有的突出优势,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充分发挥内需潜力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维持大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国外循环对经济增长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现国内需求、本土供给和对外贸易的良性互动,发展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对外贸易,将国际循环内嵌于本国经济,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循环联动发展,是中國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2):5-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王娟娟,杨冰如.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20(1):90-99.

[4]郑东华.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挑战[N].学习时报,2020-05-13.

[5]王昌林,杨长湧.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N].经济日报,2020-08-05(11).

[6]冯颂妹,陈煜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1):95-101.

[7]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哪些出口行业影响最大?[EB/OL](2020 -04-14)[2020-04-14].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0-04-14/doc- iirczymi6221538.shtml.

作者简介:郭莹(1987.02- ),女,江西省宜春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共宜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