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与澳门营商环境特征异同性分析

2020-12-15余育礼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0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珠澳协同优化营商环境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WQNCX098);2019年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创新能力培育工程项目:珠澳协同优化营商环境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XJCQ019)

摘 要:营商环境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现正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成为一座城市聚集资源的战略能力。然而,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更多聚集在某一地区,基于区域协同优化营商环境的研究仍显匮乏。本文通过梳理珠海与澳门两地区在营商环境特征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营商环境特征聚焦于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市场保障、金融支持和文化吸引等五个方面,希冀谋求资源互补和协同优化,为实现珠澳两城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珠澳;营商环境;区域经济

一、营商环境特征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应对复杂形势的重要举措。基于新时代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

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世界银行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的跟踪研究,发现在治理良好的国家或地区,开办企业需要的时间减少10天就会使投资增长0.3%,GDP的增长率会增长0.36%,营商环境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营商环境的内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是偏向于政府政策、金融服务、企业成本等某一方面。2003年世界银行首次发布《营商环境报告》,开始注重营商环境的综合性研究,营商环境的内涵从此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差异性,世界银行的评标指标对不同国家的适用情况不尽相同。发展至今,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现基本分为硬环境指数和软环境指数,其中硬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等,所占比重国际惯例为40%左右,软环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所占比重国际惯例为60%左右。硬环境的条件限制往往较为具体,也较难在短期内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更多的着力点自然落在软环境中。本研究将珠海与澳门营商环境的异同性分析重点放在软环境的搭建及论证上,结合之前学者的调查研究与珠澳两地的实际情况,本文将营商环境特征聚焦于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市场保障、金融支持和文化吸引等五个方面。

二、珠海与澳门营商环境概述

珠海依托广东40多年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和丰富积累,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533元,在广东省仅次于深圳市,正处于历史发展新高点。根据《2020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珠海在全国经济总量前100中以76.89的分数排名第18位(较上年上升2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珠海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合理的产业布局、良好的城市品牌、强劲的科技创新和有力的人才优势。

澳门回归20多年,得益于祖国大陆的强大辐射和扶助力度,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64.5万澳门元(约8.0万美元),现已成为中国人均最为富裕的城市。根据2018年度《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澳门在全球18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4位,在亚太地区排名第9位,被世界贸易组织(WTO)评为全球最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之一。澳门享有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地位,国际市场网络广泛,与葡语国家联系紧密等营商环境特点。

从空间位置来看,珠海与澳门毗邻而居,同根同源,陆路相通,水路相连,每日各个口岸往返数万人,协同发展具有先天优势。然而,由于制度、文化和历史等客观事实的差异,珠海与澳门的发展向来“各自为政”,尚未形成创新互动的发展格局,两城的营商环境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与整合。珠海与澳门的营商环境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两城的营商环境水平却终归难以进入我国城市的第一梯队,后续发展缺乏强大的动力支撑。

三、珠海与澳门营商环境特征分析

1.政策保障

珠海自1980年成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一定意义上的立法权,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但珠海特区范围自2010年10月才覆盖到全市范围,长期存在“一市两法”的矛盾,经过近10年的梳理,现已基本完成政策的一致性。为打造透明化政府,珠海将信息公开作为日常工作常态,突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如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財政审计、国有企业信息等),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等政务五公开,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

澳门依照基本法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澳门的政权机构趋于完善,行政、立法、司法配合得当,各项权力得以有效行使,治理效能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澳门法治体系不断健全,从回归前的葡萄牙法律体系逐渐过渡到本地立法,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对法律的需要,现已审核通过300多项法律,具有澳门本地特色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从而为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珠海与澳门作为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均享有相当程度的立法权,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灵活作出相应措施,出台相应政策。碍于两地制度障碍,政策协同效应一直无法显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珠澳两城间的区域法治一体化拥有了坚定的基础和良好的土壤,共同商定区域政策、签署区域协议、进行区域示范法和区域立法可望成为两城协同政策保障壁垒的突破口。

2.人才保障

珠海自2018年以“英才计划”为抓手,实施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极大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优秀人才汇集珠海,根据《2019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其中珠海占据13.26万,增幅7%居全省之首。至此,珠海常住人口正式突破200万,达202.37万人。我们知道,安居才能乐业,珠海人才引进的一个痛点表现在珠海的平均房价居高不少,在广东省长期居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据统计,2020年珠海平均房价已达26000元/平方米以上,与珠海现有经济总量(根据珠海2019年统计局数据,2019年珠海经济总量达3435.89亿元,居全省第6位)极不匹配。

澳门长期本地人才供应不足,2019年本地居民劳动力仅为63.8%,创近十年来新低。澳门与内地人才的关系长期处于微妙状态,一方面要坚持“澳人治澳”,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研究人才引进政策,搭建发展平台吸引专业人才到澳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中央政府“支持澳门加大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结构”,澳门已着手解决吸引内地人才的问题。与此同时,澳门现已实施“海外人才回流考察行动计划”等项目,以期吸引海外澳门人才回澳工作。

珠海与澳门均拥有数量不少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珠海与澳门的城市体量偏小,人才吸引力有限,两城出台的人才政策仍然以物质激励标准的提高为基准,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而缺乏后劲。珠海与澳门应通过情感激励政策,提高人才对本地的认同感,给予人才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发展机会、职业潜力、竞争动力等软环境吸引人才。与此同时,注重培养两城人才交流通畅路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是提高人才保障的重点。

3.市场保障

珠海经济发展已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以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海洋经济及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全力推进珠海产品质量提升。为此,珠海突出重点监管行业,突出重点监管区域,突出重点监管时段,强化日常市场管理和集中整治,探索建立“市场分级管理制”等有效措施。与此同时,《珠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的出台与实施为珠海企业信用提供长效保障机制,不断推进健全覆盖社会成员信用体系,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澳门产业呈现博彩业“一枝独秀”的布局,博彩业是澳门的主要收入来源,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定位得到了澳门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多项尝试,但至今仍未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成效有限。我们知道,博彩业的高速扩张势必严重挤压其他行业的发展空间,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隐藏着巨大的经济结构矛盾和经济风险,博彩业以其难以撼动的垄断地位争夺澳门有限的资源,全面抬高了澳门其他行业的经营成本,也导致澳门并没有采取综合竞争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市场保障的公平性和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

珠海与澳门在市场保障方面应着手于市场监管、市场公平和市场安全等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和市场行为两个方面,尤其对于横琴新区等两城共同开发的区域更应做到先行先试,努力提高珠澳企业对于市场监管服务的满意度。

4.金融支持

珠海拟订了一系列支持地方金融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珠海特色金融发展,协调指导新兴金融企业规范发展,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培育银行信贷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培育和推动珠海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并购重组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珠海金融業发展迅速的同时,整体金融业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各类金融风险和金融配置情况不容乐观,珠海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

澳门金融业有相当规模,广义上的金融业占澳门GDP的比重可达到20%以上,资金来源充足,澳门政府拥有巨额的财政盈余和财政储备。但是澳门金融市场结构较为单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均不具备,企业融资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只能通过民间拆借,融资渠道十分有限。另外,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据澳门中小企业协进会调查,澳门中小企业的营运资本七成以上为自有资金,个别行业甚至达到八成以上,来自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资金等不足三成。如何解决澳门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是金融支持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珠海与澳门的金融支持立足于金融创新、信贷合作和风险投资等内容,可共同合作开展金融信贷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方式,精确对焦当前社会经济的金融发展热点,创新监管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如行政审批电子化、电子数据共享等),更好为珠海与澳门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5.文化吸引

珠海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既开放兼容又充满活力的“特区文化”。作为中国留学文化的发祥地,珠海的“留学文化”深入人心。此外,珠海作为新兴城市,具备年轻和没有负担的“移民文化”。毗邻澳门,东西文化交汇形成得天独厚的“中西融合文化”。然而,囿于经济实力的落后,珠海的商业氛围、现代气息均远远落后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珠海的“移民文化”同时也带来城市认同感的疲弱,缺乏清晰的城市定位和明确的城市精神,在文化吸引的提升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澳门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典范,既有中华文化的传统特征,又有葡语国家的文化精华,具有自己鲜明的文化风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澳门打造成“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为澳门的多元文化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历史机遇,澳门的文化吸引能力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与关注。然而,澳门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体系构建要在文化传承与文化互鉴中保持平衡,探寻两者的结合点却非易事。

珠海与澳门拥有“开放、包容”的城市共性,一直以积极姿态吸引各地各类企业的落地生根,两城拥有良好的文化合作底蕴,但却缺乏实际的文化产业抓手,文化品牌共享度不足,应通过文化交融进一步消除两城的文化障碍,增强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珠海与澳门的营商环境特征在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市场保障、金融支持和文化吸引等方面各具特色,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同时珠澳两城也具有高度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珠海与澳门营商环境特征异同性,有助于理顺珠澳两城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珠澳两城的营商环境路径,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欣新.大湾区框架内澳门与珠海法律衔接与协同立法[J].港澳研究,2020,(01),88-92+96.

[2]吴伟东,陈铀.湾区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以深圳、珠海为例[J].城市观察,2020,(02),30-38.

[3]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珠海市委统战部课题组.“广东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专题(3)营商环境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珠海市调查研究[J].广东经济,2019,(01),18-23.

[4]程延强.珠海市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5),190-191.

[5]刘云德,杨毅鸿.珠海文化的开放性[N].珠海特区报,2020-06-01(006).

[6]于菁,孟庆福.珠海改善营商环境的信用联动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9,(08),15-18.

[7]中共珠海市委党校2019年春季学期中青一班第一课题组,彭高旺.横琴新区营商环境建设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20,(01),50-61.

作者简介:余育礼(1986.12- ),广东汕尾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区域经济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