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表演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

2020-12-15何荣任

戏剧之家 2020年36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何荣任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解决产教融合问题,有效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各职业院校广泛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艺术学校在传统戏曲表演专业的改革中,试行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通过与剧团互派教师和演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柔性教学管理,取得了学制创新、技能水平结构性优化等成效。

【关键词】戏曲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059-03

当前,我国戏曲行业面临着市场萧条,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促进戏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共同下发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文科技发【2017】13号)的文件,要求:“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剧目驱动教学、‘演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戏曲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协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益”。上级部门为戏曲表演专业建设明确地提出了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改革创新方向,也对戏曲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今后本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戏曲表演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学制长(6年),教师缺乏,教学重“技”不重“艺”,专业基础课时多,剧目课时少等问题。为了打破常规,提高戏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广西艺术学校于2017年与广西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粤剧团)签订了校团合作办学协议,为其定向开设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两个班,其中粤剧表演班48人,粤剧音乐班16人,学制三年,采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团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实践中,建立了校团双主体共同育人、政府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团协作育人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分阶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教学管理制度,双专业带头人、双导师教学模式,校团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学校和剧团各指定一名联系人,负责日常工作的对接与协调,对于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课程安排、教师委派、学业考核等重要事项,则由剧团领导班子、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与学校领导共同协商决定。

一、戏曲表演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以及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当前,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院校、培训单位和企业都有着广泛应用,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能使校企合作深层次地渗透到教学层面,促进专业教学的升华,即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人才培养的优势,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并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戏曲表演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是在参照国内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戏曲科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法,所开展的特殊行业人才的教育制度探索。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学校与剧团、专业与演员岗位、教学内容与演员技能的无缝对接,很好地解决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理论知识课与专业技能课分列、实践机会少、学习剧目少等现实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戏曲表演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培养一批成才一批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为剧团培养输送急需的对口专业人才

现行的学校教育,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教育,其培养的专业人才,是专业大类的通才。因此,很少有学校能为某个剧团提供一对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为该剧团培养对口人才。

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戏曲表演专业的班级,首先要根据剧团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和剧团签订的人才培养协议框架内,就课程体系、教学时间、教学场所、教师资质、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等事项,经过双方专家的共同商讨和论证,形成一致认可的专业教学方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份方案与以往其他方案具有迥然不同的性质。其在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解决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例如,剧团专家所认可的岗位技能和知识,跟学校教师所认可的技能和知识并不是一样的,可能更符合剧团的需要,即所谓通过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出符合演员标准的人才,从而为剧团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二)解决理论与技能分离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双主体办学”、“双身份学习”、“岗位成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并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个层面形成制度体系,从而突破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缺陷,较好地解决了产教“两张皮”的难题[2]。首先,现代学徒制吸引剧团参与人才培养的具体工作,形成了产教“跨界融入”的格局,剧团对人才培养的分时段学习,以及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具体学习内容和评判标准,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直接打破了学校教育学科体系的逻辑性,使人才培养从按知识發展转变为按技能发展的方式,打破了知识与技能融合发展的界限。其次,“学生双身份”指的是学徒“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学徒拥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既完整地接受了学校教育中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培养,又同时接受了剧团的专业技能培训,较好地解决了学习和就业的出口问题。最后,现代学徒制强调“岗位成才培养”,这就需要构建学徒在岗成才的教学生态组织,其跨越学校课堂、职场课堂两个区域,形成了新型职业教育生态供给链,为戏曲后备人才在剧团表演岗位的平台上,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促使学生能就业、早成才。例如,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成就,主要是学徒在演出实训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众群,出科即能成为耀眼的明星。

(三)较好地传承戏曲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

言传身教是“学徒制”的主要教学方式,这是在职场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技能传授方式。当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都在研究和探索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现代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都适合戏曲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個戏曲人才培养与现代教育体系完美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传统的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戏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是戏曲绝技传承、行当传习的必要手段。关键是教师要深刻领会这种教法的精髓,创新性地运用启发式、行动导向等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新时代的戏曲教学。在现代学徒制的范式下,口传心授脱离了传统散漫式的教学方式,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计划,稳步推进教学进程,既重视学生的技艺和功法训练,又重视其艺术修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师傅通过言传身教的身体示范和一招一式手把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刻模子”,力求使学生实现从“结果到结果”的经验传达,做到“身体有”,同时师傅又通过“意授”对学徒进行精神层面的教学,通过现场“说戏”,把自己对剧目戏情、戏理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表演经验,灌输到学徒的思想和技艺中,从而提高学徒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学徒达到“精神有”的境界。

二、戏曲表演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的方法与途径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制定一份适用于剧团专业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以该剧团对演员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依据,需要广泛征求和吸纳剧团专家的意见,这样才能开发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由于是双主体共同育人,所以调研的程序就简单多了,两个单位随时可以召开调研会议,细致地协商人才培养方案的细节问题。广西艺术学校与南宁市粤剧团,在合作班第一个学期开学不久,就着手制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此,剧团全体领导班子以及5名资深戏曲名家,一起与学校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和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问题,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剧团开始派出演员到学校任教,启动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验。剧团还将人才培养方案上报到南宁市政府,通过市政府批准立项,获得了180万元的戏曲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从而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课程设计方面,先是安排公共基础课和基功课、毯功课,从第二学期起分阶段安排学生到剧团开展企业认知实习,主要是实地体验剧团文化、了解剧团规章制度、熟悉剧团工作环境等,第五学期进入剧团学习剧目。教学内容方面,由学校教师和剧团师傅共同协商确定,分别实施。教师安排方面,剧团演员从第二学期开始,一直到毕业,承担主要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学校教师由于人数少,只承担少部分教学。质量评价方面,每学期期末考试,剧团派出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干部、剧团领导、资深演员组成的专家组到现场,与学校教师共同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汇报和平时表现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并于当天召开教学总结会议,对班级的教学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布置下学期的教学安排。对于专业技能达不到剧团要求的学生,及时告知其转到其他班级学习。学生毕业后,推荐学生进入联合办学高校,继续完成本专业的高等教育。

(二)制定课程标准

剧团委派到校任教的演员,虽然具有基本功好、懂得如何表演的优势,但是往往教学方法不当,不知道如何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教到哪算哪,很难达到人才培养方案所预设的目标。因此,需要为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技能)课制定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标准,根据粤剧演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充分分析演员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法等,使教师开展教学有依据,评价教学质量有参照,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制定课程标准时,由学校提供标准格式,并与剧团协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等具体事项,使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剧团演出的要求,教学时间也能保证不与剧团演出时间冲突,剧团委派教师演出、教学两不误。特别是最后的剧目课,完全由剧团确定学习剧目,在剧团排练,将来的毕业晚会也在剧团的剧场演出,保证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使剧团得到满意的人才。

三、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一)柔性的组织管理和全面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指标和要求等硬性规定相对应的,是开展柔性的教学管理。现代学徒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老师的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师傅,教学的场所既会在学校又可能在企业,这种身份和场所的不断转换,将给教学管理带来极大挑战,需要学校和剧团创新性地实施“柔性化”的教学管理,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例如班级管理,在学校时以班主任为主,在剧团时则由师傅负责各自学生的教学和安全,由于学校离剧团的距离只有约三公里,晚上仍回学校住宿,因而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使学校和家长都放心。弹性安排实习阶段,提早开展认知实习,从第一学期起,剧团经常安排学生到剧场现场观摩“周周演”、大型剧目等演出活动,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增强了他们对演员工作的直观感受和提高了学习兴趣。弹性安排教学时间,为了不影响剧团的正常工作,专业课除了基本功和毯子功外,基本上都安排在周六和周天教学,保证了剧团师傅的教学时间。

教学评价由剧团和学校共同委派专家组成教学质量考核团队,对学生的身形条件、嗓音条件、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等等进行评价,既对学生的期末考试进行评价,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人才培养考核制度,确保学生毕业能成人成才,经得起表演岗位的考验。

(二)教师

学校和剧团开展人员互派。学校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剧团师傅表演能力突出,各取双方所长,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需要,适时安排学校和剧团互聘教师和演员,声乐课、形体课及部分专业课由学校教师授课,其他专业课和实践课由剧团师傅授课。剧团也聘请学校教师担任剧目排练和青年演员技能比赛的艺术指导,学校的戏曲伴奏教师还经常到剧团担任司鼓职务,极大地增进了学校和剧团的友谊,弥补了双方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

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后,由于剧团每年给予了充足的办学经费,因此在开展学生活动时有了经费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和归宿感。例如,在考试、各类校园活动和技能比赛中,学生统一穿着戏曲训练服装,立即有了仿真实习的环境感觉,相比于其他没有统一服装的班级,或者是只穿舞蹈练功服的班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优越感,为此,班级的学风好,到课率高,宿舍卫生检查等各项评比一直保持优秀,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成效显著

学校(广西艺术学校)的成效:学校粤剧专业只有2名教师,其中一名伴奏教师,另一名退休返聘教师,在建立现代学徒制后,欠缺的教师全部由剧团委派,解决了教师队伍不足、行当不齐的问题。课程安排紧凑,课堂教学效率高,在短短的三年内,就完成了以前五年的教学任务,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质量目标,极大地缩短了学制,使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学生到剧团参加各种实习,改变了课堂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局面。学校获得了剧团的项目资金,购置了一批服装、道具,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收入。

剧团(南宁市粤剧团)的成效:剧团在开办了现代学徒制班级后,即预计三年后将有一批新演员入职,为此,放心地安排了一部大型剧目在国内外巡演的三年排期。同时,也避免了团带班无学历,学员知识体系不全面,成本更高的问题。由于基本上是本剧团演员自己培养的学生,因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条件、道德素质及个人性格等情况,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能及早发现好苗子,实行因材施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

[2]娄梅.现代学徒制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难题的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2:56-60.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