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美术中的“形”从再现到表现

2020-12-14代鑫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抽象表现

代鑫

摘要:在艺术表现的形式中,伴随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在古典艺术时期使用最多的艺术语言都是自然事物的表象形式,也就是具象的再现方式,人们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将自然符号转变成为艺术符号[1]。本人以中西美术各种“形”如中国的彩陶纹样、西方的形式语言来解读“形”的自然再现到艺术表现,用近似自然形态的符号来构筑艺术造型体系,这就形成侧重再现的造型艺术。“形”的变化主要表现的是人们对自然艺术的认知方式,对艺术的文化概念的认知也是建立在外在的层面技术上,以自然符号构成的艺术造型形象具有视觉审美的直观性,艺术本身的文化概念也是外在的,以自然符号构筑的艺术形态体系,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再现和模拟,并通过联想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同感。抽象化的艺术形态给艺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们如何理解现代艺术中抽象化的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如何建立现代艺术的审美层面,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

关键词:中西美术;再现;表现;具象;抽象

绘画语言的“形”,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视觉世界, 二是艺术传统。所谓的艺术传统是人类创造艺术领域由具象到表现抽象的方式,以及中国传统的意象方式,是主观到意象的升华,更为形的塑造提供了无数的可能。中西美术在形的探索中以不同的经纬度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一、中国早期“形”的探索

中国美术中的“形”, 不仅仅是表现内容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审美的体现。从原始新石器时期彩陶的几何纹、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再到楚汉的帛画、漆画上奔放的流线都可以看出, 主体意识各种“形”的概念, 是经过岁月的催化, 大多隐伏于实用器这种物质载体内, 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逐渐形成有审美目的造型样态。

早期的彩陶艺术是较为具象的纹样,例如在河南临汝出土的一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缸《鹳鱼石斧彩陶缸》,缸面绘制了长喙高脚的鹳鸟衔鱼的形象,鹳鸟旁边并列一把带有标记的石斧。鹳鸟通身羽白,用黑线勾出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鱼和石斧用黑线勾勒,画面质朴而形象。彩陶上的纹样,既不是为了审美,也不是单纯对自然的模拟,而是具有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画面中描绘的鹳鸟和鱼很有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氏族,石斧则是权力的象征。画面所记录的可能是两个氏族的兼并事件,鹳鸟氏族赢得了鱼氏族的胜利。《鹳鱼石斧彩陶缸》用质朴而简略的形象组合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性。

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纹饰与早期仰韶文化彩陶较为具象的纹样相比,显得更为抽象化和符号化:鱼纹抽象化为菱格纹、三角纹;漩涡纹、水波纹抽象化为曲波纹、锯齿纹;以及原本已极为抽象的蛙纹进一步变形为折线纹、回形纹。这种将具象物体图案化、抽象化的趋势普遍发生。

我们在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中清楚的发现,它们是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符号化、抽象化的。由写实到符号,每一个符号都有它演变的过程,我们今天看来无法了解的符号,恰恰是原始人类从复杂中慢慢整理到简化的一个更容易记忆和复制的符号。由模拟到抽象,由再现到表现,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积淀的一个过程。在我们后世看来可能只是美观、而并无具体含义的抽象几何纹样,但在当年却是有非常重要的含义,即具有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二、西方艺术对“形”的探索

西方美术对“形”的解读源于两个传统,一个是古希臘古罗马的传统,以写实的方式再现现实,塑造和描绘永恒的美。另一个则来自希伯来的基督教传统,以抽象和符号获得移情,展现宗教精神。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基本上是继承和发展了前一种传统,把再现自然作为艺术任务,就像达·芬奇所说的:把艺术当做自然的一面镜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中期, 艺术家都在对透视、解剖、素描关系、造型艺术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这一过程中,色彩仅仅是被当做物体固有色彩的明暗变化来使用。直到十九世纪,艺术家不得不开始对绘画进行新方向的探索, 于是,“形”开始在色彩上突破。同时, 由于照相机技术的出现, 为印象主义这一西方绘画界的变革提供了可能。

莫奈的《鲁昂大教堂》、《干草堆》等作品,通过科学的对光和色进行写生,打破了传统固有色的禁锢。打破了非褐即粽的色调,使色彩走向自然,使“形”走出画室。后来以梵高为代表的新印象派,也是对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艺术家慢慢开始注重“形”的形式感而忽略具象的外在。总体上来看,后印象主义之前的印象派画家, 在注重了色彩与光的关系探索之后, 便开始使用色点、色线、色块并置的方式进行绘制,以此来保证色彩效果更加鲜明。印象派艺术家通过画面的色块表达其情感,抽象的情感往往是非具象的画面,也必然和精神领域联系和信念、精神、生命密切相关。但是,从实质上来看, 这依然还是对自然的模拟,也就是用色彩以塑造自然“形”的变化进行写生。它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素描的形,更加注重主观的色彩表现,是对艺术的形进行了重新的探索与创造。

在现代艺术中,抽象和具象的区别在于它们能够提供给我们多少可辨识的形, 可辨识的形越多就越具象, 反之就越抽象。在艺术中的抽象一开始并不仅仅是对具象的提炼和概括,而是在具体的提炼和概括的过程中已添加了艺术家本人对概念性文化的意识认知、意识空间、自然空间、以及艺术空间,使之成为了平行的空间形式。现代艺术家蒙德里安将树的形分解成线面;杜斯伯格将人物的形抽象成几何块;立体主义艺术家毕加索将牛的形象解剖重构,抛弃三维的形,进而确立在平面空间的真实绘画语言,逐渐地排除表现物体的表象,提炼出真实而简洁的视觉符号,这就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之处。

三、结语:

我们所看到的造型样态,既是具象又是抽象的,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它在史前彩陶纹饰中得到突出的体现。我们虽然把彩陶纹饰分为抽象和具象两种,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它们都是抽象的。它即使是具象的纹饰,也有抽象的意味;即使是纯抽象的纹饰,也能给观赏者带来对具象事物的联想。所以,换言之,不论是哪种纹饰,都做到了具象与抽象的统一。我们的思维方式从具象到抽象,否认了现实自然的真实性,它真正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都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构成,艺术摒弃了所有内容只保留了形式,形式本身是最重要的内容和意义。也可以说,只有在现代艺术的领域中,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在这领域里,艺术表现的不是真实,而是概念,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参考文献

[1]莫·卡冈.艺术形态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猜你喜欢

抽象表现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由“抽象”变“具体”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