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体育与户外运动融合发展研究

2020-12-14江英俊

科技风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互补户外运动

摘 要:为了加快推进西南地区乡村体育发展,通过实际考察、文献研究,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手段,指出当前四川省内乡村体育现状存在的问题短板,结合户外运动形式,探讨乡村体育和户外运动互补和互相促进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乡村体育;户外运动;互补

1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健身热潮也逐渐兴起。目前全国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根本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尤其是正在发展的乡村体育,体育设施的需求量和实际建设量存在较大差距。而蓬勃兴起的户外运动模式,尤其是集现代意识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拓展培训方式深受城乡人民的欢迎。因此,研究乡村体育与户外运动融合发展,将加快推进乡村体育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乡村体育作为户外运动发展的新趋势,可以为户外运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场地、休闲的环境资源。两者的结合将实现资源互补,并且都将得以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内农村为调查研究对象,以这些地区的教育、人文、经济、生态情况为参照体系,着重研究当地体育文化、自然、经济发展的天然基础和物质条件,来进行现代户外运动与乡村体育原生态的融合探究。

2.2 研究步骤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大量与乡村特色资源开发、体育课程改革、户外运动相关书籍、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项目的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1]。

(2)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法。走进乡村,挖掘地方特色;走进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学校学生和居民文化运动需求。

(3)专家咨询。通过面对面的形式向体育、旅游等相关方面专家进行咨询,了解当下乡村体育和户外运动方面的结合点。通过对社会培训专家和参与过素质拓展活动者进行访谈,获取社会素质拓展的相关需求信息。

3 结果与分析

3.1 乡村体育发展现状

乡村体育是指由乡村居民参与,运用简易体育设施和器材,或依托自然环境,通过符合农村地域或环境特点的传统项目、详图项目或者形式灵活的现代项目来实现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教育、社会交往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

(1)存在问题。四川省乡村体育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是体育教育设施投入不均衡。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四川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6年末,四川省有体育场馆、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镇分别比全国水平低6.4%、18.1%,其中四川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经济区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镇分别为72.1%、65.3%、54.0%、195%、25.3%,五个经济圈的体育设施投入差距较大、投入不均衡。二是乡村体育指导缺乏专业性。乡村体育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并且很多还是兼职;乡村上设置专门体协或其他体育指导服务机构较少,乡村体育机构极不健全[3],有些地方即使设置了有关机构,但由于不重视这项工作,都未正常履行工作职能,多是流于形式。三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不达标。乡村中小学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体育教育师资与硬件设施短缺;体育课程的设计较为老化,运动项目比较单一;中小学体育课程课时设置约50%达不到标准。

(2)原因分析。四川省攀西、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对全省整体水平影响较大地貌差异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受地理环境限制。攀西经济圈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雅安市,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包括甘孜州和阿坝州,这两个经济区相对其他三个经济区地貌复杂、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恶劣,导致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困难,很难引进专业人才。二是受人口特点影响。这两个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大众文化程度偏低,全民健身意识较为薄弱。三是政府部门思想上不够重视乡村体育发展。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地方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在体育教育方面投入较少。

(3)乡村居民需求。根据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到乡村居民对体育方面需求差异很大。本研究主要考虑不同年龄的人对体育运动方面的需求。6—15岁中小学生希望丰富学院体育项目、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指导、配齐体育设施;16—35岁的青少年希望多了解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规则、技巧,乡村可以像城市一样拥有丰富的体育活动资源,如足球场地、排球场地、游泳池等;36岁以上希望村村有體育活动场地、定期有专门老师教授。

3.2 户外运动的发展现状

户外运动作为现代运动的一种方式,有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和传统的旅游方式。是一种集旅游、运动探险、文化考察、人际交流于一体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倡导“自然、健康、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

户外运动作为城市体育资源外延的出口与形式,他的发展方向:一是趋向于大众化,全民健身,协会、社团、俱乐部运作。二是社会化,社会各界参与,业内与业外联手,公益与商业并举,形成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化户外运动形式。三是产业化,面向市场需求,由现代化的专业公司运作。

表现形式:群众参与为主体的赛事和运动。全民健身活动,根据不同情况又可分为公益活动和商业活动两大类。

4 乡村体育与户外运动融合发展探索

4.1 城乡体育资源互补的形式探索

城市体育事业起步较早,城市在体育人才储备、体育项目开展经验方面,都远远高于乡村。因此,乡村体育可以广泛借鉴城市体育中比较容易学习、容易练习的项目在乡村进行推广,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且活跃当地经济运作;将乡村地区具有原生态的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到城市,借助城市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辅导与提升当地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指导当地体育从业人员的体育理论和实践运用构建城乡之间在体育运动方面的互惠互利发展模式[4]。目前的趋势来看,户外活动是乡村最有潜力且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乡村在广袤的地域优势这方面,恰恰能够提供给城市的体育爱好者最佳的选择。根据体育院校学生2016—2017年对省内59所中小学抽样调研数据,建立了多项群众活动形式的影响力分析模型、现代户外运动各类形式对乡村中小学的影响度模型。其中户外运动相其他活动,在可参与性、娱乐性、促进经济发展、资源互补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对乡村体育最具有影响效能的群众活动形式,而户外拓展是可以带给乡村中小学生最大影响的运动形式。

4.2 对策及可操作性分析

四川省广袤乡村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地理资源,可以满足各类户外运动的需要。乡村体育可以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条件优势,结合户外运动,不断完善乡村体育设施;融入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多元乡村体育活动;借助户外运动发展机遇,培育乡村本土体育专业人才。

(1)充分利用乡村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体育项目”。根据乡村环境资源条件,结合户外运动特点,打造极具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如利用地方资源完善乡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树立符合当地乡村发展的乡村体育形象。四川乡村竹子较多,可以利用竹子制作一些体育道具,竹子制作的跷跷板、呼啦圈、篮球投篮圈、单双杆(学生使用)等。还可以结合户外运动,开展一些体育项目,如纵排齐进(几个人左脚绑在一个竹竿上,右脚绑在一根竹竿上,一起前进,先到终点者胜)、竹竿运人(三人参与,两个人运用竹竿将第三人从起点运到终点)、竹竿跳绳等。这些活动可以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同时富有趣味吸引力,同时还能带来乡村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2)建立户外拓展基地,培养当地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乡村体育与户外运动结合形成了一种体育旅游,如登山、骑行、漂流、钓鱼等,主要是从地方经济发展考虑,还不能很好解决乡村体育存在问题,也不能满足乡村体育发展需求。而户外拓展作为众人可以参与的一项极具乐趣的户外运动,极容易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受。可以在体育旅游的基础上,在不同的乡村打造不同项目的户外拓展基地,借助这个基地平台与大城市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既可以用基地赚钱,又可以借机培养当地社会体育指导人才。

(3)政府牵头,开展乡村体育赛事。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是有规则,既然有规则,就能够比试。为了更好地激发群众的参与度和健身意识,可以由政府承办,定期举办乡村体育赛事,对获胜乡村给予一定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大众的获得感。同时,乡村体育又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如果将不同区域的乡村放在一起比拼,可以达到一种交流,同时也便于地方體育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邱新毅.山东省高校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课程发展趋势研究[D].山东:山东体育学院,2013.

[2]王斌,李霞.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12):73-75.

[3]李明慧.基于新媒体的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整合营销传播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4]陈远莉.城乡融合视野下城市与农村地区体育资源互补性合作可行性研究[J].农业经济,2019(8):114-116.

课题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2015年度课题(15TB002)

作者简介:江英俊(1967—),男,四川人,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互补户外运动
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作用
试论我国户外运动的发展
冬季户外运动
国内外户外运动发展对比研究及启示
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内涵探究
论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与互补
动漫设计中的互补创新方法应用研究
不要把学生育成解题的机器
户外运动很时尚,科学准备量力行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