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内涵探究

2016-06-06王音王玉玲

中国市场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互补多元

王音++王玉玲

[摘要]文章以习主席《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学习背景,主要总结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内容,其广泛、丰富、新颖、灿烂为新文化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多元;承续;互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15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当代的灿烂文明,即它是以中华本土文化为主体的厚载儒家、传承道法的精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丰富的特点。

第一,文化的多元性。五十六个民族除具有共同传统文化之外,每个民族又有本民族文化独到的特点。再者,由于华夏大地广袤,各地域、水域都有本地文化特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中华民族这些条件,这是我们的优势。

第二,外来文化优秀的部分也融进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来。现在可以经常看到外来文化的点点滴滴,例如西方的节日文化、餐饮文化、音乐、美术等,亦成为我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封建王朝的更迭演化,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与更新。因此我们这个民族被称为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最。如今,世界上已上百个国家开办了孔子学院,作为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基地,可见我国民族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之大。

第四,“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快速地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文化事业更是与日俱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交响乐章,全国各族人民在这雄浑的时代交响曲中精诚团结,共筑中国梦。遍布全国城市乡村的新颖繁荣的大众文化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重要元素。

上述几个方面,交相呼应,互相补充,形成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多元性。似大江滚滚汇成巨大的洪流,演绎着中华现代文明。

首先,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多样性的文化。

多元性文化必然产生多样性文化。文学界、艺术界、哲学界等各领域都出现了百花争艳、绚丽多彩、百家争鸣的和谐局面。用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给人民以精神营养,促进民族素质提升,哺育表现时代最完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落后的,培育和扶植先进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和带动现代化的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具有承续性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精神活动是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制度的性质为转移的。作为上层建筑的精神生产是以物质生产方式的生产决定的,它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全部过程,也决定着文化向更高级境界迈进的过程。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发展着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理论,不难看出我国当代文化是从历史文化的发展演绎过来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文化事业既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又随着时代脉搏的波动,大量的新形式、新气象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已经过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过来的,而不是从天而降的。所以,继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是自然和必须的。并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有较长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丰富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化内涵。因此,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有继承性、连续性、衔接性的,并且还会将有益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先进性。

最后,新文化是互补性的文化。

前述已看出,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多元性,多样性的,既有本土的,又有外来的;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这样多彩的文化现状主观上自然会产生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发展。纵观当今的文化领域,开拓创新,洋为中用,各种形式的作品已很常见。芭蕾舞搬上中国舞台,欧洲的美声唱法与中国西北民歌的混搭串烧,交响乐为京剧伴奏等都获得成功。甚至非洲文化,美洲拉丁系列的文化,也亦在中国出现并且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互补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要传播中国价值观,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防止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及崇洋媚外的悲剧。

其他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一,普及与提高的话题。

普及,无疑是让文学艺术大众化。民间的也好,文人创作的也好,如鲁迅先生早就说过的,最重要的是大众至少能够看。倘不然,即使造出一个大众语来,也还是特殊阶级的独占工具。这里说的是大众文化。目前各地流行的文学的,艺术的,曲艺的大众化的东西不少,或有一些旧瓶装新酒的,也还是大众化。重要的是把大众化的东西继续推广,扩散到连旧瓶装新酒的大众化都没有的地方去,填补空白,这是普及的任务。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要出精品。文化作品所以精就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些指导思想就是要求社会主义新文化要提高质量,提高品位,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强烈的更高的需求。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已经作了许多提高的工作,作家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奖,给中国人民争了光。歌唱家宋祖英能够站在世界顶尖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中国歌曲,国家爱乐乐团也经常在大学校园演奏经典的无标题乐章,深受很多高层次文化人的欢迎。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文艺提高方面是有成效的,但空间还很大,需要文化工作者继续努力。

第二,关于通俗与低俗的问题。

当前的文化领域实实在在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混淆了通俗与低俗的概念。通俗,是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来反映大众的、健康的人民的心声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表现社会的主题,这是广大文艺家应该做的,是接地气的一面。但与此同时,一些文艺工作者不恰当地理解了接地气的内涵,以为平铺直叙的照相机式的原理反映生活,并且不加选择地反映生活中低俗的一面。在文学作品中,大段大篇的低级方言俚语,脏话粗话不堪入耳,低俗的肢体动作不忍目睹。近年来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是对通俗的歪曲,是一种误区。需要知道文艺不单是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高于生活。正如习主席所说,单纯的感官娱乐并不等于艺术上的精神快乐。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抒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和崇尚之美,使人民看到前进的方向,看到光明。这才是通俗真正的含义。

第三,需要注意本土文化和引进文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引进,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涌进了中国大地。青年人对外来文化情有独钟,追捧不已,称为时尚魔登,例如常见的霹雳舞、张牙舞爪、披头散发、歇斯底里。又如音乐界称为通俗唱法的鬼哭狼嚎、声嘶力竭、脚乱蹬手乱指,连演唱者本人也不知某些动作是啥含义,如此等,充斥着大好的文艺舞台。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好的文化,这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格格不入的。中国本土文化是儒道合一的,多是高雅斯文,或有些刚烈的也刚烈得英俊。如果把中华的斯文和外国的暴戾硬捏到一起,必然会出现一个不伦不类的畸型,给我们的民族文化罩上灰尘,污染了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只有认清了主与客,用优秀的外来文化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我国的文艺才能更好地繁荣和发展起来。

第四,关于歌颂与批评的问题。

不言而喻,文艺是反映人民心声的,要歌颂人民,歌颂时代,歌颂美善,鼓舞人民的斗志。这永远是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主旋律。

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文艺评论工作,即允许批评,允许争论,营造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列宁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把文学批评也同党的工作,同领导全党的工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批评和争论来提高我们的文艺质量。文艺评论能促进文艺内涵的提升,使文化的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完美,才是促进和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玉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的新思考[J].中国市场,2008(5)

[2]孙振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市场,2009(1)

猜你喜欢

互补多元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动漫设计中的互补创新方法应用研究
不要把学生育成解题的机器